徐君
主辅班导的相处与合作,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影响班级的发展。其中的度如何把握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与担当。
有了idea,我要不要“讲客气”?开学初我们就因为校车接送弄得焦头烂额。事情是这样的:放学时孩子们完全不记得自己该坐哪辆校车了。班主任迅速找来校车登记表,一个个对着检查,折腾了半天才弄清楚。
当天晚上,作为辅班的我突然有了一个好想法——可以给每个孩子挂牌,用五种颜色代表五辆校车,每种颜色再设立一个校车长,班级设立一个总车长带队。这样,从老师到学生都能心中有数。
我准备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的班主任,可是,我犹豫了:我提出的建议,她会不会接纳?会不会觉得我管太多了?转念一想,为了班级,为了孩子,也许说了会让班级更好地发展呢!
转眼又快到放学时间了,来不及跟班主任说,我就干脆直接做了牌子给每个孩子挂上,将队形也进行了重新编排,每个校车设立了一个小组长。等到放学时,班主任回来了。她看见孩子们脖子上挂的牌,先是一愣,继而悄声问了一个孩子,之后就对我点了点头,还竖起了大拇指。我如释重负,心里小窃喜:看来这事儿我没管错!我劲头更足了!第二天,我将孩子们的校车队列做了一张示意图张贴在班级后墙,以便其他老师和学生能更清楚地知道孩子们的校车信息。慢慢地,我们班的放学纪律井然有序。
当观点不同时,能不能“讲客气”?为了方便孩子们,班主任在教室设立了一个百宝箱,每天都准备好削好的铅笔以及无人认领的橡皮,以便孩子们能随时使用。结果,只要一上课,总会有人习惯性到后面拿笔、换笔,严重的时候一群人都去了,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最重要的是,我发现有的孩子完全没有了收拾整理习惯,晚上回去根本就没有削笔。
对班主任这样的细致入微,我有了不同想法:我觉得这样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课前准备习惯,还让课堂纪律变得松散。
要不要提出建议呢?毕竟,班主任也是出于好心,我这样直接反驳,合适吗?
最后,我还是找到了班主任,表达了我的看法。于是,我们坐下来仔细观察并商议,对孩子们的收拾整理习惯进行了系统化梳理。我们决定设立“铅笔长”,每天检查大家的课前准备并进行奖励……很快,孩子们的收拾整理能力有了很大转变。
我的“不客气”让孩子们学会了自主管理!我很庆幸,如果我一直缩在我的顾虑里,无暇分身的班主任可能也不好意思安排我,同时,没有人在旁边帮助审视和思考,她有时也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有哪里不妥,那班级管理可能会变得拖沓。
作为班主任,你敢不敢“不客气”?我相信每個班级里都有一些“熊孩子”,而对于四十个人的班级来说,班主任不可能把全部精力只放在这几个人身上。
那天,班主任找到我,毫不客气地说:“这几个孩子归你了!”
我爽快地“接收”了小郑、小刘、小冯这几个孩子,在生活中关注他们的喜好点,和他们无话不谈;课堂中我严肃认真,厘清规则。慢慢地,他们在我的陪同下从最开始的单独行动,逐渐融入了班集体。
我们的“不客气”,让孩子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我很庆幸,当班主任遇到问题时,能毫不客气地安排我相应的工作,给予我发挥作用的机会,使我在班级找到了满满的价值感。
在成为班主任或辅班之前,我们是一名老师,关注学生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转变“熊孩子”还是与家长沟通,这些都指向了孩子的终身发展,而这便是班主任和辅班工作最重要的任务。
我们的“不客气”,其实是有商有量;我们的“不客气”其实是不介意谁做得多谁做得少;我们的“不客气”,是一起携手,共同育人!
问题力,是管理班级的必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