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四则运算法”深化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最多跑一次”改革

2020-01-04 01:00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干分局戴志芳
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事项监管改革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干分局 戴志芳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投资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级相关部门在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在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要看到,当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还存在门槛多、手续繁、周期长、效率低、监管弱等诸多问题。

自2018年底开始,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市(县、区)规划、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测绘、林业等部门合并成立自然资源部门,职能也相应发生转变。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发挥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所带来的“蝶变效应”,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切实补齐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是摆在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面前的当破之题。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干分局积极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干分局牢牢抓住改革这个关键端口,坚持“不破法规破常规”的改革思路,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合并的优势,创新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不断释放“项目高效审批”各项红利,深化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最多跑一次”改革。

一、“扎紧篱笆”做“加法”,强化全程监管

在“放管服”改革中,放权不等于放任,容缺不等于容错。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江干分局充分做好审批人和申请人“两类人”的全程“一体监管”“平行施策”,不断在监管上做“加法”。

(一)明规矩于前,强化监管责任

按照“凡进必受监管”的原则,统筹厘清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具体审批性质的其他事项并将之全部纳入监管清单。明确监管职责,规范监管行为,建立窗口现场点评、问卷意见反馈、电话调查回访、信访举报处理、案卷监督检查、批后审查回看等一系列审批服务监管体系,确保审批人员依策依纪热情服务,申请单位依法依规合理开发。落实有效监管措施,江干区前三季度审批事项回访调查情况表明,窗口服务人员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9.9%,建设单位申报材料真实度达到100%,各项指标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

(二)寓严管于中,拓宽监管维度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建立和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检查对象库、执法人员库,定期或不定期对办结事项进行随机抽查检查;健全信用体系,每月向中介服务单位所在辖区的服务中心、分管部门通报服务情况,每季度向发改部门上报所有办事企业或个人信用情况及“红黑板”,实现相关部门信用信息的实时共享、广泛应用。

(三)施奖惩于后,增强执法公信

加大行政执法和案件查办力度,建立与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相关的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在制度上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威慑。今年9月份,全区进行用地掌上执法检查,随机抽查了380 家单位,未发现相关违法用地问题,有效规范了全区用地行为;落实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曝光和查处力度,推动与其他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力度,对失信行为联合采取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的约束和惩戒,让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二、“壮士断腕”做“减法”,强化流程再造

深化落实上级关于“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江干分局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刀刃向内的勇气,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

(一)“一件事”减事项,优化流程减环节

积极在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等环节上推进“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今年上半年,该局对工程项目审批涉及的76 个事项进行逐一梳理,进一步完善办事指南,整合申请表单,精简办理材料,压缩办理时间,再造办理流程,对群众或企业日常办事频率较高的事项设置了一批“一件事”主题套餐,如将《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意见书》“两书合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用地批准文书》“书证合办”、植物检疫和木材运输许可合办、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联办等。把原先相关联的多个办事事项整合成为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起办结。实施后,共减少审批事项10 余个、平均精减受理材料41.2%、事项办结提速40%,大大减少了群众的办事跑腿次数。

(二)“一张网”抓融合,数据共享减材料

突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政务服务网的总体框架下,注重实体办事大厅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一窗受理”平台等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打破信息孤岛,破解“二次录入”困局。该局充分运用窗口高拍仪、公共数据平台等软硬件设施,生成、提取电子证照、证明等材料,实现申请事项“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逐步实现政府职能部门审批形成的结果全部在网上共享,申请人无需再提交,极大减少了项目审批材料的申报数量。

(三)“一张图”绘到底,一体统筹减堵点

牵头做好“多规合一”平台的开发建设及应用。运用“多规合一”平台和基础数据库,该局先期完成“是否符合规划、是否涉及农转用(征收)、是否涉及压覆矿和地质灾害”等内容审查,策划生成明确项目规划布点、选址范围、建设规模、控制性规划条件等指标,等发改部门下达建设计划后加快投资项目审批。

三、“攻坚克难”做“乘法”,强化服务提质

针对老弱病残行动难、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信访矛盾处置难等症结,在服务办事群众和企业过程中,江干分局积极改革方法、创新模式,建立有效机制促破难,用“乘法”在服务上提质增效。

一是用政府多跑腿破解群众上门难。建立“上门服务”“进社区宣讲”“定点集中办理”等便民常态化服务机制,有效打通老弱病残及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无法到现场办理的难点堵点。二是用承诺先行破解时限堵点。进一步推行承诺制,针对部分一时无法落实到位的事项让建设单位实行先行承诺,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如在具体建设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审批过程中,将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涉及的补偿、耕地占补平衡等落实情况一并纳入承诺范围,由项目单位在申请时以书面形式签订《承诺书》后,可先行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将相关要求纳入批准文书一并告知项目单位。三是用集智共商破解历史疑难。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围坐起研等方式,切实解决拆迁安置、企业改制、农房发证等一系列历史遗留的重难点问题,并梳理总结固化相关措施办法,为后续工作提供实践操作依据。四是用预测预案破解信访纠纷。对审批事项可能在窗口引起的信访冲突等问题,区分业务类别、冲突方式、事发时段等情况,成立处置小组,修订完善纠纷处置预案,按照“导”(引导后台)、“疏”(疏散围观)、“顺”(温言顺和)、“解”(解决疑难)“四字原则”,第一时间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审批窗口在群众中的口碑形象。

江干分局的高效服务受到表扬

四、“关进牢笼”做“除法”,强化制度规矩

改革是对利益固有者的革新和革命,更是对审批过程中能够带来权力寻租和不当利益获得的破除和扼杀。该局从源头上减少权钱交易、权物交易的灰色地带,革除权利寻租的空间,努力在审批窗口建立起政治过硬、干事担当、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

(一)强化“党旗”引领

有效发挥党组织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中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该局在审批窗口探索成立“便民服务支部”,广泛开展每月1 次的固定党日活动、每月每名党员窗口服务时间不少于1天、每月领导不少于1 次窗口坐班、每季度不少于1 次党课学习、每年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4 次、线下开设党员“帮办”窗口服务等活动,不断增强窗口工作人员的党性修养与拒腐防变能力,不断用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引领窗口的整体建设。

(二)完善清廉建设

按照“清廉规划资源”建设要求,该局对深入改革带来的岗位行政风险、廉政风险进行再排摸,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将防范关口不断前移;邀请4 名行风监督员不定期对窗口效能服务进行监督检查,将检查结果、群众满意度与绩效考核挂钩,切实提升全员廉洁自律的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三)建立“微笑”窗口

广泛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该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勤政利民、服务为民,在窗口始终秉持脸上有微笑、服务有热情、仪态有规范、询问有解答的“四有”标准,广泛实行“两站立一微笑”服务活动,把最好的服务体验留给办事群众。

(四)实施“岗位”竞赛

建立完善考评奖励机制,该局采取每日巡查、每周讲评、每月评比的办法,把不同业务部门、不同职能岗位、不同编制身份的人员纳入统一管理竞赛体系,个人表现与福利待遇、评功评奖切实挂钩起来,浓厚窗口良性竞争氛围。

审批制度改革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决胜场”,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干分局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推动政府职能向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转变。在具体实践中,审批环节按照“只少不多”进行简化优化,群众跑腿次数按照“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进行规范落实,项目审批监管按照“事前依承诺可信,事后依规范可查”进行监督检查,审批人员按照“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教育强化,努力在服务窗口建立起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服务到位、作风优良”的行政审批队伍,力求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制度体系,为江干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猜你喜欢
事项监管改革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