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冬池塘的选择 一是以选择交通便利、地方安静、背风向阳、东西走向的池塘为好;二是池深要求在2.5米以上,且水深要保持2米以上;三是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不宜过大和过小;四是越冬池塘要求水质优良,水源充足,无污染,排注水方便。
2.越冬池塘的清整消毒 一般提前7~10天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首先要对池塘四周进行检查,看池埂是否完整,有无渗漏,特别是池塘排注水的闸门、管道处更要仔细检查;二是清除池底的杂草、污泥等杂物。使底泥厚度保留15~20厘米,因为该厚度有助于储存营养,杀菌消毒时药力可以直接穿透,提高消毒效果。淤泥太厚,消毒效果差,淤泥内的病原菌大量繁殖,有机质大量消耗氧的同时也产生有机酸和有毒物质,并使水体pH无法控制,对越冬鱼类的安全越冬可造成极大危害。推荐两种池塘消毒方法:一是生石灰消毒。消毒时,鱼塘需留水7~10厘米,目的是能使撒入的生石灰在越冬池中均匀分布,提高消毒效果。用量一般60~75千克/亩,淤泥少的池塘以50~60千克/亩为宜;二是漂白粉消毒。用量为带水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0克,漂白粉加水溶解后应立即全池泼洒。
3.越冬池塘的肥水 推荐两种池塘肥水方法:一是使用发酵农家肥,如发酵的羊粪、猪粪等,用量150千克/亩,用法是先将这些农家肥堆放在池塘里的一角,然后稀释后再全池均匀泼洒;二是全池泼洒氨基酸肥水素或其他池塘肥水液。为了便于肥水,实践得知刚开始越冬池塘水位可加注水深至70厘米,放鱼后再慢慢加水到2米以上。
4.越冬鱼类的强化培育 北方地区需要越冬的鱼类一般为3种,用于繁育的亲鱼、用于来年进行商品鱼养殖的鱼种、用于继续销售的成鱼。强化培育的目的是增强越冬鱼类的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使之安全越冬。但由于越冬前我地区的气温、水温逐渐降低,此时鱼类的摄食量也逐渐减少,因此对越冬鱼类强化培育要精心细致。推荐强化培育的方法:一是以提前20天拉网并塘为宜;二是强化培育时期的饵料要求高蛋白质、高能量,且全价、适口。
1.越冬鱼类的投放 一般当水温在10℃左右时对越冬鱼类进行并塘越冬,水温不宜过高和过低。过高,鱼类活跃,在拉网并塘过程中鱼体易受伤;过低,虽然好操作,但鱼类易发生冻伤。推荐越冬鱼类的投放方法:一是对于亲鱼越冬池塘要有亲鱼专用培育池,一般面积不要太大,以不超过5亩为宜,每亩投放200尾左右为好;二是要根据具体的越冬池塘、水源条件及池塘肥水情况和越冬鱼类的体质及管理水平情况,以每亩投放800~1000千克为宜。
2.越冬鱼类的投饵保膘 由于我地区自10月中旬需要越冬的鱼类都逐渐投放到相应的越冬池里,准备越冬。而近几年我地区由于是暖冬,初冰期逐渐在延迟,而越冬鱼类在水温4℃以上时还在摄食,虽然越冬池塘也进行了肥水,但天然饵料满足不了越冬鱼类的需要,为了使越冬鱼类不掉膘,增强越冬鱼类体质,提高越冬鱼类的成活率,使鱼类安全越冬,此时投饵保膘是非常必要的。推荐投饵方法:一是投饵要选择晴天中午;二是每2~3天投饵1次,但要具体根据水温、鱼类摄食情况而投;三是每次投饵时间要在30分钟以上。
3.越冬池塘池水的加注 由于我地区该时期外界气温不稳定,时常会有寒流降温天气出现,越冬池塘一旦遇到冷空气、寒流,池水可能要提前结冰,如果这时加注池水,有可能使池水形成夹层,造成池塘乌冰,降低池水透明度,越冬鱼类可能会因此发生缺氧甚至泛塘。因此,为了越冬鱼类的安全,冰封前越冬池塘要加到最高水位。
4.越冬池塘的适时追肥 由于冬季水温较低,水中的浮游生物繁殖生长较慢,而越冬池塘的水位是由最初的几十厘米逐渐加深的,因此在逐渐加注池水时还要视水质理化指标情况,适时、适量追肥,方法同上。
5.越冬鱼类的病害防治 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一是要选择健康的鱼类进行越冬;二是拉网并塘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防止鱼体受伤;三是对越冬鱼类并塘越冬前要做消毒处理。推荐以下3种常见的鱼体消毒方法:一是食盐水消毒,常用浓度为2%~4%,浸洗鱼体10~15分钟,可杀死鱼体上的车轮虫、斜管虫、黏细菌、霉菌等,可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对预防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车轮虫病有良好作用。二是高锰酸钾消毒,药浴浓度为10~20克/米³水体,或按1~2克高锰酸钾溶于100千克水的用量配制,现配现用。水温在10~20℃时,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和单殖吸虫等,对单殖类吸虫和锚头鳋有特效。浸泡时还应避免在阳光直射下进行,以免影响浸泡效果。三是漂白粉消毒,药浴浓度为10~20克/米³,或者按100千克水用1~2克漂白粉的用量配制。浸泡时水温在10~15℃时药浴20~25分钟;水温在15~20℃时药浴15~20分钟,可杀灭鱼类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和致病菌,对预防细菌性赤皮病、烂鳃病有较好的作用。
1.定时巡塘 巡塘内容为:一是查看越冬池塘有无渗漏水,发现问题要查找原因,及时修整;二是查看越冬鱼类的活动情况,发现有溜边、独游于冰下水面的鱼类要及时捞出,查找原因并做好相应处理;三是查看越冬池塘周边环境是否安静,发现有溜冰或有大的施工活动的要及时制止或叫停,以免对越冬鱼类造成应激,还越冬鱼类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适时打冰眼 打冰眼是越冬池塘增加池水中溶氧量的措施之一。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降低,池塘的冰层也逐渐增厚,再加上有可能出现乌冰,这时冰下池水中的溶氧会降低,为了保证池水中的溶氧充足,要适时打冰眼增氧;打冰眼的同时还可以观察鱼类的活动情况及水质变化情况。推荐打冰眼的方法:—是在出现雨夹雪,越冬池塘出现乌冰时要及时打冰眼;二是根据越冬池塘鱼类的存塘量来确定打冰眼的数量和大小,以每亩打冰眼3~4个、每个面积1.5米2为宜,呈长方形,分布均匀为好。
3.及时清扫积雪 清扫积雪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越冬池冰的透明度,保证池水中浮游植物能及时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池水中的溶氧量。推荐清扫积雪方法:一是雪后要及时清扫;二是原则上清扫面积越大、清除越净越好。但在平时清扫过程中既要为了减小劳动强度,还要保证池水中的溶氧量,我们的经验是每次清扫面积要超过整个冰面的2/3,而且露出的冰面要均匀。
4.按时检测水质 按时检测水质是对越冬池塘如何管理和怎样管理的依据。特别是越冬池塘内鱼类存塘量较大时,鱼类的代谢物较多,池水中的溶氧、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发生变化。推荐的方法:一是正常情况下要求每10~15天检测1次;二是当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较多,发现水质恶化或天气发生变化时,要每天检测,根据检查数据及时、正确、果断地做出判断,采取措施。如:及时换水或投放低温型的微生态制剂,对池水和底质进行改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