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进一步推进,旅游脱贫无疑是一股关键力量。人们的消费方式也越来越倾向于精神的消费,所以到传统村落去体验乡土民情成为了一种趋势。而指示设施在整个环境空间内作为连接游览者与村落之间的桥梁,是传递当地文化的重要设施。本文在简述互动指示系统是基础上,从版式、载体、互动方式三方面对互动指示系统进行设计要素的规范,最后将互动指示系统应用在了传统村落中。
关键词:互动;指示系统;传统村落;应用
一、互动指示系统的概述
(一)概念
互动指示系统是除了能够满足指引地域空间功能之外,还能实现人与物之间的有效交流,以互动的方式满足游览者对传统村落文化活动的求知功能。前者主要是用简洁的视觉图形语言传达正确的道路信息,后者是以人的行为为切入点,介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与有“意识”的指示系统共同完成的一种互动方式。
(二)传统村落内互动指示系统现状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国内传统村落内的指示系统无论是从形态还是内容上来说,普遍缺乏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此外还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形态呈现方式上,多为单柱型、双柱型、壁挂型和地面突起型,他们都借助了不同的呈现载体,但本质上来说,采用的载体与城市常用的呈现方式没什么明显区别,单柱型指示牌通常情况下用于道路空间不足的区域,多用来提醒游览者即将到达游览目的地的距离时使用;双柱型指示牌体积较大,呈载的相关文字介绍性内容较多,常用于某个具有代表性信息的文化活动场所;壁挂型只是系统多以名称标注功能的方式出现,用于对当地区域或建筑物或文化场所的命名,这类指示牌的体积小,内容简洁。但是传统村落指示牌的形式不应局限于此,而传统村落的独特文化的呈现方式要有趣味性、互动性。
(三)互动指示系统在传统村落运用的必要性
从目前传统村落的指示系统发展现状来看,国内传统村落的指示设施普遍只能满足初步的道路指引的功能,不能让游览者深度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通常来讲,传统村落的道路情况比较崎岖且狭窄,传统建筑也比较聚集,往来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自然地放慢游览的脚步,相对来说也就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感受当地的文化。由于游览者不熟悉当地的交通路线,传统村落内现有的交通网络就会给游览者带来较大的迷惑性,在陌生、狭小而拥挤的空间内他们会更多的依赖于当地指示系统来寻路,在这样的情境下,传统村落内的指示系统也就担负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传统村落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指示系统是与当地建筑共同存在的,也是传递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这时就需要依靠有效的互动方式来增加指示系统的趣味化服务,同时也能为传统村落增添一些与现代化结合的设备,让大都市来的游览者不会感觉到生疏感和距离感。
二、互动指示系统的设计要素
(一)互动指示系统的版式
互动指示系统的版式信息跟常规的指示系统的版式中包括的信息基本一致,包括文字、图形和色彩,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文字参照指示系统设计的国际标准和技术规则来执行;在色彩的选用上结合村落内的文化元素和整体环境的协调感,颜色不能过多,控制在三种以内为佳;此外还要参考色彩给人是视觉感受,给游览者以最佳的视觉感受。
1.互动指示系统的载体
载体是指示系统的根本,体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载体的形式,包含着指示系统的造型和表现形式。目前在指示系统的市场中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经过市场调研分析,确定了三种适合传统村落的形态表达方式。单柱体。在传统村落中最常见,这种形式是与传统村落的交通路线和路况相适应的,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双柱体。此种方式的指示牌的版面可用面积较大,同时也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和内容,同理如果进行人与物之间互动的话,两者的接触面积也是比较大的,是适合用来满足人与物进行互动的一种载体方式。艺术形。此种形态的可塑性极强,可与周围环境进行结合,最能够融入到整体环境中的一种方式。二是载体的表达语言即材质。材质的选择出于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再生发展的角度考虑,优先选择环保生态的新型材料,同时要体现出与现存建筑形成融合的状态,首先从传统村落中现有的和当地居民赋予其文化属性的环保型材质入手,比如竹材、石材等天然生存的材质,还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新型材料如亚克力透明材质,从材质的选择和使用上使传统村落的指示设施更具和谐感。
2.互动指示系统的安置方式
从传统村落内古建筑需要被保护的角度考虑,在安置方式上,由于挂墙壁式安置方法对传统民居的损害程度较大,同时也不能有效的保护传统建筑,所以在互动指示系统的安置方式上,皆采用地面安放的方式。
3.互动指示系统的互动方式
传统村落互动指示系统的互动方式为:在传统村落内的景点,或者是位于重要交通节点位置的场所,游览者就会在无意识之中刻意停留,甚至是在这样空旷的场所内,一方面游览者会了解该区域整体交通概况,另一方面是详细了解该位置的相关文化概况;所以,在这些位置的互动指示系统自身设计上要结合互动的方式。具体互动方式为:传统村落都会有自己的文化活动,将当地的文化活动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提炼,并形成动态的播放形式,使游览者以故事中的人物角色的形象参与到整个互动过程中,最后,会将整个活动过程记录下来,游览者可根据需要选择刚才互动过程中自己满意的任意一张画面,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获得。
三、互动指示系统的应用
根据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布局和村落道路交通情况,互动指示系统的安置需要重新根据村落情况进行路线规划,并在此基礎上确定互动指示系统的安置位置图。此后,再结合传统村落的文化活动与形式来进行具体的互动应用。
(一)传统村落与路线规划
由于互动指示系统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附有文化活动场所的位置,所以传统村落内现有的指示系统设施和设施安放的位置图需要根据村落的交通路线图进行合理的安排。
根据传统村落现有的游览路线图,在村落交通主干道开端、主干道与较空旷广场聚合处、进行村落重要文化活动的场所处,分别安置互动指示系统设施,其中,在主干道的两个开端处设置村落整体导览图、公共服务(村落介绍及风俗文化)设施指示牌,在地形危险或者游客稀少的无人区设置警示牌和提醒牌,这样可以促使游览者有效的与指示系统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和参与的方式使游览者能在互动过程中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还可以深度体验当地特有的文化节日,最后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某一个互动画面通过扫描二维码留下记忆。
(二)地面安置方式设计
结合互动指示系统需要的特定场地和设施自身配置情况,同时,考虑指示设施与游览者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设施的安置方式和形态。通常情况下,传统村落的道路情况高低不一且多阶梯,如果在交通转折点处较宽敞的位置,能满足互动指示设施的互动条件,在这样的位置应安置双柱落地式指示设施,这种形式的设施能承载更多的信息,也便于游览者与之进行全身范围的互动,人与物之间的接触面和互动面也就更广,利于互动的展开;在道路两侧或者空间较小的位置安置指示系统的,多采用单柱式的安置方式,节省空间的同时还能更直观的指引道路信息,减轻游览者阅读过程中的信息疲劳感。
(三)指示系统的互动统一
指示设施在传统村落的道路指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村落互动指示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要按照指示系统的统一标准来设计安排版面信息,形成材质、风格、形态与整个村落环境的统一性。与传统村落环境融合性高的材质有木材、竹材、透明材质(亚克力、玻璃)、水泥等,从材质的天然本性出发来作为指示设施的载体,以达到与传统村落环境的融合。
互动指示设施在形态设计上,采用双柱式落地方式;在互动过程中,版式依托于感应互动屏幕,若有传统的文化节日的体验活动,通过屏幕会有动画版的活动形式展现,其中,画面中的主要参与者就由游览者来担任,从而使游览者和屏幕进行有效的体验活动,体验活动完成后,游览者可根据回放功能选择自己满意的画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生成照片,当作留念。
四、总结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互动的角度去设计,游览者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更能加深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文化传播更有效。传统村落内文化的传播方式应该更加多样化,通过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才能得以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春凡. 基于互动设计理念的亲子游乐设施设计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9.
[2]李雨一. 袁家村景区导视系统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王有任.旅游景区导视系统多元化设计研究[D].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2016.
[4]陈霞.西安文化建筑导视系统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4.
[5]李琳.材料在红色旅游景区导视系统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3):40-42.
[6]仇琛.文化景区旅游形象导视设计与传播策略研究—以徐州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05):169-171.
[7]吴端.针对城市主题事件的城市空间导视系统设计研究[D].上海: 同濟大学,2008.
作者简介:
朱玉婉(1993年3月—)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学位,广东理工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