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鸽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而且针对现代高校师生关系作出了考察和分析。如何在现代高校中调节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将是现代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将直接影响师生间互动交流的协调性。本文将从现代高校师生关系的发展现状出发,考察师生关系问题及规避机制,以期从根源着手,真正处理和解决好因各项欠缺而导致的现代高校师生关系矛盾。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问题;规避机制
一、现代高校师生间基本关系现状
(一)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建设不再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开始注重高校师生关系。现如今,高校师生关系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内容,已经得到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的双方关注。一方面,高校教师开始意识到高校师生关系和谐的必要性,从日常交流中着手,逐步培养良好的交流沟通习惯;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也积极与教师交流,并通过礼貌协调的沟通分享各自见解[1]。二者共同作用下,高校师生关系逐步趋于平衡,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状态,是高校建设中较为和谐的典型表现。
(二)多以教师层面为主导
在建设高校师生关系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地位偏差,其中,多以教师层面为主导。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当教师和学生存在矛盾冲突时,教师方凭借着自身的身份优势,态度通常会相对强硬,而学生处于弱势一方,既不能盲目顶撞老师,也不能随意与老师发生冲突,所处关系十分被动。在此情况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处理,通常是以教师方提出解决方案,由学生方被动接受,二者之间欠缺必要的平等沟通。由此可见,权力倾斜也是现代高校师生关系处理的一个关键性瓶颈障碍。
(三)呈现“大稳定、小波动”的基本格局
从目前的发展來看,高校层面逐步意识到师生关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整体角度出发,着力于形成良好的交流沟通氛围。在整体稳定、局部波动的格局下,现代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可以通过平等交流来实现意见的交换,但在部分环节的处理,高校教师仍未能意识到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对高校师生关系处理的重要性[2],盲目把责任归咎于学生,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形成了小区域的波动。而无论是稳定的整体还是波动的局部,都作为高校师生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应当理性对待。
二、现代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师生交流的时间较为零散
从现在高校师生交流来看,高校师生交流的时间较为零散,没有在固定的时间区域内,形成规范有效的师生交流体系。在上课时间,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多以学习指导为主,主要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和教导[3],而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则不多加关心;而在课余时间,教师和学生的业余生活存在差异,双方只能采取短暂零散的交流时间用于师生关系的协调,这极大限制了现代高校师生思想互动的效果和效率,其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高校层面欠缺良好的交流环境
高校学生已经成年,在与教师沟通交流时会注重自身面子和尊严。倘若学校层面欠缺良好的交流环境,迫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只能公开于大庭广众之下,其效果自然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于,透明化的交流环境欠缺一定的隐蔽感和隐私感,容易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不适情绪,造成二者的实际交流受到约束。而倘若交流环境过于嘈杂,还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走神或充耳不闻的现象,将直接制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日常沟通,是不利于良好的现代高校师生关系建设的。
(三)交流沟通时师生对话不平等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多次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仍存在不平等现象。举例来说,当教师想要与学生探讨问题或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作出指导时,通常会要求学生采取站立式听讲的方式。这样的交流沟通模式,不仅在物质空间层面存在极大的冲突,还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不平等的师生对话。而倘若教师和学生发生矛盾冲突,教师方会凭借自身的职位优越性,占据师生交流的主导位置,这也是对话不平等的典型表现。
三、现代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的规避机制
(一)高校校方加强师生关系建设
在后期建设过程中,高校校方应加强师生关系建设,努力形成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补充。从物质角度讲,高校校方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证师生交流基本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从而真正构建起良好的交流沟通环境;而从精神角度讲,高校校方应该从外引进一定的心理教师,专门针对师生关系协调作出双方面的心理指导,让教师意识到提升自我职业修养的必要性,也让学生明白加强与教师沟通的重要性。无论是物质角度还是精神角度,高校校方应明确自身地位,做好良好的综合调配。
(二)教师定期展开师生交流沟通
为了规避时间零散而造成的师生交流沟通局限,教师成员应该定期开展师生交流,以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往来,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更为密切。而定期的师生交流沟通,主要分为上课期间和节假日。在上课期间,教师应该有效利用短暂的课余时间与学生作出短期交流,把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动态[5],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难处;而在节假日时间,教师应该与学生提前约定,并整合出一定的时间段用于双方交流沟通,解决问题学生的相关困难以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三)构建网上师生交流平台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尾随而来。因此,在高校建设过程中,逐步加大信息平台搭建、促进师生网上交流,成为了师生关系协调的重要渠道。在后期运作时,要逐步构建网上师生交流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流通。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保证网上师生交流平台公正公开交流制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师生双方道德修养的提升,规避鱼龙混杂的信息资源[6],更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矛盾争端,真正实现和谐稳定的网上交流平台搭建。除此之外,网上师生交流平台的搭建应该与实地相互联系,而不能完全脱离实地交流,以避免学生只关注网上信息交流模式而忽视实体交流的情况发生,从而真正保障网上师生交流平台的实际价值能够落到实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师生关系上升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得到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关注。在后期发展中,应该针对高校师生关系中师生语言论权重不一、时间零散且存在冲突等众多问题作出集中考虑,以期实现高校校方高度关注、教师职业修养提升和学生自主维权三项合一的高校师生关系建设。在处理问题时,也可以适当采取互联网络与实地交流相互统一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沟通,真正推进高校师生关系建设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许慧慧. 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研究[D]. 中北大学 2013
[2] 杨冯. 高校师生关系及师生交往状况调查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 谢丽丽. 高校师生关系满意度研究[D]. 江西财经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