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常交际中对于他人的称呼是必不可免的,不同群体中的称呼语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情侣之间的昵称进行调查,对情侣昵称进行词义和语法的分析。
关键词:情侣昵称;使用;情感
一、引言
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方言、少数民族的语言中称呼语进行研究,还有学者对社会团体中的称呼语进行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新事物的出现,社会称呼语首先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变化,其中情侣之间的称呼更值得探究。本文把调查问卷通过网络渠道发放,对大学生情侣之间的昵称进行调查,得出大学生情侣昵称体系,形式和结构特征,和昵称形成的原因。
二、大学生情侣昵称体系分析
(一)大学生情侣昵称体系
通过网络平台和田野调查进行资料收集,把收集的情侣昵称分为两类。
1.通用昵称
通用昵称按照内容分为分为动物、亲属、传统、贬义褒用类等,具体如下:
(1)动物类:
①狗类:狗子、狗蛋、狗、二狗、狗狗
②猪类:猪、猪头、肥猪、傻猪、大猪蹄子
(2)传统类:媳妇、宝贝、亲爱的、宝宝、先生、名字
(3)亲属类:叔叔、大爷、哥哥/x哥、儿砸、爸爸、小弟
(4)贬义褒用类:
①傻X:傻狗、傻妞、傻子、傻猪、傻丫头、傻逼
②笨x:笨蛋、笨宝
2.非通用昵称
非通用昵称由于个人主观因素较大,分类庞杂,此处分为外号类和其他类。
①外号类:臭臭、皮皮、乖仔、桩子、大锅、小汤圆
②其他类:老铁、老溜溜、蛔虫、公举等
(二)大学生情侣昵称使用情况分析
1.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的问卷调查共收到问卷458份,其中有效问卷284份。在284有效问卷中,大学生的通用情侣昵称所占比例为66.55%,非通用的大学生情侣昵称占33.45%,在通用的情侣昵称中,占比最高的是名字类,其次是“宝”字类和动物类的,使比例最低的是“先生”。
2.昵称使用情况分析
(1)通用昵称词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知大学生情侣昵称存在通用的现象,根据情侣调查体系,把大学生的情侣昵称分为四类:一是动物类,二是传统类,三是亲属类,四是贬义褒用类。其中使用率最高的就传统类,一是把名字当做昵称,其中包括小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或者重叠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以表示亲切、喜爱,还有一定的辨识度。二是带“宝”字的昵称,这类昵称包括宝、宝宝、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宝,这类昵称的使用,最初是用在孩子身上,表示对孩子的珍惜和爱护,如“今人爱惜其子,每呼之曰宝宝,盖言爱惜如珍宝也。”(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后来该词词义范围扩大,既可以用来指称自己或指代他人。指称自己时表示希望自己年轻化,受人疼爱,指称他人时,表示该人是自己的掌上明珠,希望她被自己像孩子一样宠爱。其次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动物类昵称,可分为两类,一是含“狗”字的;一类是含“猪”字的。这类昵称反映出来的是大学生将对狗和猪的喜爱隐喻到自己的爱人身上,这里的“狗”“猪”是褒义词。
再次是亲属类的昵称,这类昵称的使用以女性为主,呈现出了使用的不平衡性。其中以“哥哥”和“x哥”的使用频率最高,一是反映出对爱人崇拜和依赖之情,一是受韩国文化的影响,韩国电视剧中女主角常常称呼自己的恋人为哥哥,表示暧昧、亲密的含义,二是恋人像兄长一样的照顾自己。
最后是贬义褒用类,“傻x”的使用频率最多,这类昵称不局限于性别,如“傻瓜”、“傻丫头”、“傻妞”“傻子”等表示宠爱、溺爱,是对喜欢的人的一种独特的称呼,往往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还有心疼的含义。
(2)多样化的昵称词
对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对情侣昵称使用有较大影响。如时间和空间的改變,一些大学生会在同一时间段用不同的昵称来称呼自己的恋人,表示新鲜感。场合的改变,在正式的场合多使用名字或小名,在非正式场合多使用动物类或带有贬义字的昵称。一些大学生会根据自己恋人的特点来起昵称。比如起外号,如:皮皮,臭臭,小汤圆、小熊猫等,这些外号一方面反映出其恋人的性格或外貌特点,一方面是独一无二的昵称里体现出的独特情感。
三、大学生情侣昵称词构词特点
为了称呼的方便性和亲密性,情侣昵称多以单纯词和合成词为主。
(1)单纯词
这类昵称词由于字数较少,称呼起来简单方便,显得亲切。如:宝、狗、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等。
(2)合成词
①重叠式
重叠名字或外号的最后一个字来表示宠爱和亲切。如:一个人的名字叫X+娜,那她的昵称就是—娜娜,或者直接是通用昵称的重叠:宝宝、狗狗等。
②附加式
在昵称后加前缀或后缀表示亲切、喜爱的情感。如:
小+X:小可爱、小傻瓜、小笨蛋、小汤圆、小熊猫、小哥哥
X+子:傻子、狗子、
③复合式
傻+X:傻子、傻瓜、傻逼、傻妞、傻狗、傻猪
X+猪:傻猪、笨猪、臭猪、肥猪
X+哥(哥哥):兵哥哥、旺哥哥、辉哥
从构词方式来看,大学生使用的昵称词多数为偏正词组,少数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并且一些偏正词组中的特征词和称呼语已经固化,具有其特殊的含义,在使用中具有成词倾向,如“老阿姨”“小鲜肉”“小仙女”等等。
四、影响情侣昵称形成的因素
(一)互联网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共享信息和文化,互联网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词汇系统,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网络流行词语,如:X狗,小仙女,小可爱等。
(二)各国文化的影响
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就体现在词语的借用上。如“哥哥”一词在我国用来称呼同父母或同族同辈而比自己年龄大的男子或称呼跟自己差不多大的男子。表示男女之间的关系意义是引用韩国的“??”。
“亲爱的”是对西方国家“darling”或“dear”的意译过来的。在国外该词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在中国该词多用于夫妻或情人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和同性朋友之间。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先生”一词源于中国的古代文化,该词义项较多,可以指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如:“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西汉刘向《列女传·楚於陵妻》)“先生”一词还可以指自己或者别人的丈夫,通常还含有学识的特征。该词义沿用至今,多指称男性。现在一些对古代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开始沿用古代的称谓称呼自己的恋人。如:夫君、官人等。情侣昵称的使用折射出词汇、语法和社会文化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也谈流行语“哥”[J].张剑平,孟瑞.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06)
[2]美女:流行称谓分析[J].和琳.现代语文.2006(07)
作者简介:赵娜(1993—),女,汉,山东临沂,黑龙江铁力,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单位: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