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红
[摘要]长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支持下,南宁市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经调查分析,南宁市在实施党的民族政策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如民族地区繁荣经济任务艰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力度不够、民族地区体育文化建设仍需改善、少数民族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宗教工作方面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南宁市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事业繁荣发展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党的民族政策 南宁市 民族地区
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的灿烂历史,也构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一些新问题,特别是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等的发生,说明了民族问题是长期、普遍存在的,对此,中国长期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政策。
党的民族政策有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政策、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南宁市是一座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截至2019年2月底,少数民族人口占57.98%,其中壮族占总人口55.59%,是全国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首府城市。南宁市长期以来一直按照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市少数民族事业蓬勃发展,各族人民相亲相爱、不忘初心、顽强拼搏,共同谱写了南宁市建设发展的新篇章,构筑了各民族团结和谐一家亲的美丽精神家园。
一、党的民族政策推动南宁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一)民族经济发展加速提升
1.扶持民族企业发展。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关键在于发展民族企业,扶持民族特需商品企业发展成了南宁市扶持民族经济的重要举措。2018年,南宁市有43家企业被自治区确定为“十三五”期间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约占全区总数119家的36%,位居全区第一。同时安排262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民品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有力地支持了民族产业的发展。
2.融合民族特色旅游带动民族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南宁市推动各景区将各民族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同时开发特色民族村寨旅游,在特色旅游中融入传统民族服饰、特色民族饮食、民族医药保健、特色民族商品、民族體育休闲运动等,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的同时也带动了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工艺特产、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广播宣传等行业迅速发展,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3.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近几年来,南宁市紧紧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在资金上大力扶持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2018年,南宁市共落实国家级、自治区级、市本级三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809万元扶持项目193项,扶贫类项目176项,受益群众达16.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受益人口超过12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实效。科技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在贫困村建设了柑橘、土鸡、香芋、桑蚕、中药材、四季蜜芒等各类产业示范基地37个,在上林县、马山县、邕宁区每年均新增若干个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积极落实扶贫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功能助力扶贫,2018年全市共704户次享受该项优惠政策,免税额为11195.91万元,助力扶贫项目,从而有力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二)民族基础教育及培训教育稳固发展
1.民族基础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加大民族教育投入,大力推动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教育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南宁市也不断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民族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18年投入资金23万元解决市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的特殊困难和问题;投入20万元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投入15万元改善偏远山区教育基础设施等,推动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推进教育公平,为民族地区实现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将民族教育融入学校课堂。一直以来,南宁市教育局坚持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用)》《南宁市民族教育条例》及相关法规政策,通过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并将广西少数民族的抛绣球、踢毽子等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中考范围,充分发挥了考生特别是少数民族考生的个性与特长。全市各中小学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2018年南宁市有18所中小学校被确定为“百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单位,其中沛鸿民族中学、天桃实验学校等12所学校通过了专家的评估审核验收,被正式确定为“自治区第一批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南宁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等9所学校申请为自治区第二批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民族教育融入学校课堂,让学生在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2.民族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加强民族干部的学习培训,提高民族干部的履职能力。加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2018年南宁市委组织部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了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将少数民族干部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重点项目,全年共选派15名少数民族市管干部参加自治区主体班学习培训,组织举办南宁市科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保持了少数民族干部集中调训的合理比例。加大对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规的培训教育力度,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学习与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干部处理民族事务的能力。抓好少数民族地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采取支教、支医、支农的方式,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少数民族乡镇开展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提高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多措并举加大对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使民族人才重大战略落实到各项民族事业中。
3.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继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8年全市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26期,培训农民11.21万人次,全年新训、轮训农机实用人才3000人次。通过广泛推广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少数民族地区科教兴农工作扎实推进,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民族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重视少数民族就业,推进各民族平等就业、充分就业。南宁市长期注重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在招考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适当加分,2018年新招录的620名公务员中就有345个少数民族,占招录总数的55.65%,吸引优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服务锻炼,共选拔录用了92名选调生,其中少数民族选调生31名,占总数的33.70%,对少数民族就业的政策倾斜确保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源头储备,也激发了广大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为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扶持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工作,重点解决特殊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民族地区民生工程一直是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南宁市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参保意识,引导少数民族群众积极主动参加社会保险,保障少数民族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权益。2018年底,全市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新拓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享有,人民群众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以壮乡特色活动彰显民族文化魅力。南宁市作为壮乡首府,民族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活动已连续开展十多年,营造了首府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濃厚氛围。民族歌曲进酒店、民族风情进校园、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进机关的民族文化“三进”活动,多渠道营造浓厚民族文化氛围。各县区、各景区组织开展山歌对唱、民族歌舞展演、民族体育竞赛、民族美食等各具特色的节目,“民歌湖畔三月三”文化活动,以非遗特色展演与百姓互动体验结合的方式尽展“壮族三月三”无穷魅力。丰富多彩的壮乡民族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营造了浓郁的民族节日氛围,让八方来客感受到不一样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同时,使“壮族三月三”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推动了首府南宁的民族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发展
南宁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推进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多年来,南宁市民宗委会同多部门开展了各种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与“三月三”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进家庭、进商业街区,使民族团结,同心共筑中国梦理念深入人心。2018年起在西乡塘区衡阳街道办事处中华中路社区、上林县镇圩瑶族乡、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等地举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巡回演出,举行文艺演出1224场。南宁电视台推出了人脸融合技术“壮族服装秀”小程序;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分别走进学校,为民族地区、民族学校的孩子们送去内容丰富的“绿城讲堂”“蒲公英讲堂”“汽车图书馆”等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快乐和谐。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民族团结示范市形象日臻凸显。
二、当前南宁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
南宁市在贯彻落实国家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地区仍存在交通落后、水利设施老化、乡村面貌落后、集镇功能不全、规模小等问题,仍有几个屯的道路没能硬化,群众出行难。除了集镇文体设施尚可之外,还有很多村庄没有篮球场,而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群众戏台更是稀缺,无法满足群众丰富的文体需求。
2.经济总量小,特色产业开发还未形成规模,农民增收渠道不够宽。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家庭收入渠道狭窄,特别是乡村工业规模小、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视野不够宽阔,在发展过程中有畏难情绪,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有阻力。农产品销路有后顾之忧。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管理粗放,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过小,生产效率低。
3.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劳动力均外出打工,留守村中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幼,这部分人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农业,对现代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
(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力度不够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较落后,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保护传承意识淡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保护资金不足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传承人断层、古文化逐渐消失、民族语言及文字应用越来越少……南宁市虽然对民族文化传承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健康发展;《南宁市壮文社会使用管理办法》罚则部分的个别条款与《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规定相抵触,阻碍了壮文的运用和发展;壮文社会使用管理及执法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县区民语工作机构普遍缺乏壮文翻译专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费不足等“老大难”问题仍然难以解决;武鸣、上林、隆安三县区的壮语广播影视工作本级预算经费投入有限,尤其是上林、隆安均为国家贫困县,财力有限,难以做到每年适当增加相关工作经费;壮文推行工作中,相较于壮文的推行使用,壮语标准音的推行使用工作相对滞后;对民族文化的宣传重在形式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广大群众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如壮族文化人们仅知道有“三月三”、铜鼓、绣球这些文化载体,对其文化内涵一无所知,长此以往,这些只重外在形式的文化宣传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探求的兴趣而使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失去意义。
(三)民族地区体育文化建设仍需完善
南宁市民族地区尤其是县乡农村地区的体育文化设施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一些县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布局不合理。县、区一级安排体育设施配建、维护和更新的经费预算总体较少,未能从政府层面进行总体统筹规划,存在“等、靠”上级支持的现象。二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较低。截至2019年年末,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65㎡,与“十三五”规划要求的1.8㎡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三是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明显,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城市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总体优于农村地区,而城市的街道、社区特别是老城区居民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紧缺。四是县、区级体育组织不够健全,目前仅有武鸣区成立体育总会,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在六县六城区还没有成立,县区级体育社会组织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公共体育服务功能也未能充分发挥。
(四)少数民族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南宁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少数民族干部选用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二是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规律及培养方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三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还需加强,特别是熟悉现代金融、企业投融资、城市规划建设、新兴产业、生态环保、民族语言等专业领域人才欠缺;四是县区民族、宗教状况监测队伍和少数民族知名人士群体的培训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宗教工作方面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民族经济为重点,持续推动解决宗教领域存在的问题,营造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南宁市在民族宗教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对县区一些宗教活动场所的监管不够;学习宣传和培训不够,干部群众对宗教法规政策理解不透;乡镇民族宗教事务队伍人员不足,没有专职民族宗教干部,均由乡镇统战委员兼管民宗工作,统战委员兼管多项事务,队伍建设跟不上民族宗教工作的需要。涉及宗教的边缘化问题增多,依法管理和根治难度加大,如基督教私设聚会点问题;非法宗教活动场所问题;偏远农村非法宗教活动比较活跃,防邪教、防渗透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农村乱建、滥建庙宇的现象时有发生。众多问题凸显南宁市民族宗教工作仍任重道远。
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全力助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1.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聚集区的项目投资力度。包括积极向中央和自治区申报项目,争取中央、自治区的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加大市本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2.实施产业振兴。虽然2020年是全面脱贫之年,但南宁市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经济发展仍落后于其他地区,为实现少数民族经济繁荣发展,必须激发他们生产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因此,南宁市落实民族政策促发展的重点要放在产业振兴上。一是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开展甘蔗收获机械及水肥一体化、生态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柑橘黄龙病、香蕉枯萎病等影响南宁市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病虫害防控等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开展抗(耐)香蕉枯萎病新品种桂蕉9号的推广工作。二是重点指导较落后的县区创建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立项倾斜力度,严格落实农业科技经费50%以上投入贫困地区的目标任务。三是充分发挥税收作用,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助力民族发展项目,为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税收支撑和保障,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产业振兴。
(二)加快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激发民族文化活力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的历史、宗教、艺术以及民俗等多种意义的综合体,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动力,对于激发人们爱家乡、 爱祖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因此,创新和传承民族文化必须成为南宁市发展民族团结事业的重要工作内容。2019年及今后南宁市的民族文化传承工作重点主要是:(1)修正《南宁市壮文社会使用管理办法》与《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规定相抵触的内容,使民族语言真正做到合理合法合规运用。(2)做好壮文推行使用。如推动“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壮语文的应用,开展“跟我学壮文”公益培训、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壮语文应用;指导武鸣区民宗局(民语局)会同城区法院做好壮汉双语法官评定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壮语方言音频资料采集。(3)打造原创民族题材剧。积极提炼选取反映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等主题内容的题材进行音乐、舞蹈、小戏、小品的创作,全景展现、积极推广内涵丰厚,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4)加大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在特色旅游中创新传承民族文化。继续深入开发特色民族村寨旅游,根据南宁市不同少数民族及其支系特点,选择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村寨开发旅游,将发展特色旅游和服务业中的相关行业实施产业联动战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5)推动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开展“南宁礼物”主题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活动,甄选出具有南宁地域特色,反映南宁人文历史风貌、民族风情的旅游商品,进一步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南宁旅游商品产业链。(6)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创新民族文化的宣传方式。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从内涵上开展才更具有长远意义,这就需要深度挖掘、了解和掌握各民族文化及其精髓。如壮族的稻作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铜鼓文化、节日文化、山歌文化、宗教文化、医药文化等,每种文化都包含不同的内涵,我们可以在一些公共场所或公园等旅游景区建立象形民族文化的雕塑,雕刻文字介绍其由来及内涵。(7)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传承民族文化。各地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情况,把本地民族的文化精髓贯穿于乡村的发展规划与具体建设中,在建筑风格、村道布局、乡村休闲设施的空间设计等方面都要体现各自的民族文化,从而把壮族乡村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文化风格独特、民族风情浓郁的美丽乡村,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创新传承和繁荣发展。
(三)加强民族地区体育文化建设,推进民族繁荣健康发展
加强民族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繁荣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民族地区体育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健身需求。结合各县区民族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南宁市应着力在以下方面下功夫:各县区从政府层面进行总体统筹规划,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县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体育设施配建、维护和更新,市级部门不定期抽检,促进各地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使民族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成为促进城乡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鼓励和支持各中小学校在开展现代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完善体育社会组织架构,辐射少数民族聚居地;继续开展智慧体育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智能化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
广西少数民族运动会是区级大型文化体育赛事,对打造南宁发展新名片,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宁市应大力创新推动民运会的开展,可以将一系列民俗、服饰、体育、展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串联起来,大力展现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着力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全面繁荣和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并以此赛事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南宁市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有力地推进壮美广西、和谐南宁的建设。
(四)加强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只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结合本地情况,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南宁市可在以下方面着力:继续完善和健全少数民族干部选用工作机制,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培养和选拔,重点扶持民族地区人才工作,组织实施一批少数民族人才开发项目,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同时,拓宽农业技术培训渠道,在开展电视科技培训的基础上,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播放培训视频。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表现突出,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采取纵向、横向交叉交流的办法,进行轮岗和换岗锻炼,增加阅历和经历,丰富干部不同业务的工作知识和经验,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多管齐下,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专门培训,鼓励各类人才自学成才,尤其是鼓励现在紧缺的现代金融、企业投融资、城市规划建设、新兴产业、生态环保、民族语言、宗教等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断提高宗教管理水平
运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加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宗教管理规定。帮助宗教界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和推动宗教界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培训和认定管理,組织宗教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等代表人士学习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利用少数民族节庆日开展少数民族知识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促进民族融合。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不定期走访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地,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基本情况,对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时提供各种服务。开展调查摸底,摸清重点监控人员、非法聚集点,抓好非法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场所的监控取缔。
宗教工作的重点在农村,乡村处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做好当前农村宗教工作是做好宗教工作事关南宁市稳定大局的关键。南宁市乡镇宗教管理人员紧缺,必须抓紧基层宗教工作部门和队伍的建设,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培养、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增设乡镇民族宗教事务专管干部,满足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的需要,实现全市所有乡、村、屯有人管事,有人做事,有经费保障,切实保障基层宗教事务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为建设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美丽南宁开创稳定局面。
[参考文献]
[1]雷振扬.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王克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3]钟世禄.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执政方略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科学出版社,2016.
[4]郝时远.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5]赵新国. 中国政策的实践与发展—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云南为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覃玉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