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挖掘和整理上海红色文化

2020-01-03 10:04孔凡娟
文教资料 2020年29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

孔凡娟

摘 要: 上海红色文化,是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深入研究不足。如何充分挖掘和整理研究上海红色文化,如何在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上海红色文化体系,打造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特色,如何传承和发扬上海红色文化蕴含的伟大精神,乃是当下研究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积累的优秀文化结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程,是无数革命英雄和先辈们留给中华儿女的宝贵非物质财富,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文化瑰宝。近年来,红色文化的重大价值和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1]。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流域的一座龙头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成长地,不仅具有悠久的江南文化和独特的海派文化,还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三种文化既相互融合又各成体系,构成了当代上海文化的三大文化品牌,共同塑造了今天的上海文化。目前在学术界,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上海紅色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深入的研究不足。因此,上海红色文化需要学术界结合上海的革命史、建设史和发展史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和整理研究。然而,如何充分挖掘和整理研究上海红色文化,并且如何在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上海红色文化体系,打造上海的红色文化品牌特色,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上海红色文化蕴含的伟大精神,仍然是当下研究者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相关研究动态

早在2003年就有学者开始了对红色文化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学习党和国家有关红色文化的论述和政策的文件,论证红色文化对当前国家建设和人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第二,探讨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特别是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当前红色文化研究最主要的研究内容;第三,发掘和整理红色文化,特别是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如对江西瑞金和南昌、河北西柏坡、福建古田、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上海渔阳里等红色遗址或遗迹的研究。但是,在目前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研究中,对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稍显不足,例如,笔者在中国知网以“上海红色文化”为篇名,从2012年开始到2020年6月6日为止,只有29篇(其中还有1篇重复统计):2012年只有2篇,2013年、2014年、2015年都是0篇,2016年和2017年1篇,2018年9篇,2019年6篇,2020年到现在(6月30日)只有9篇。因此,可以看到对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是从2012年才开始出现的,之后几年相关研究成果非常少,甚至只是零星研究,直到2017年对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渐增,到2018年对于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才算真正展开,但相关研究成果还是太少。

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于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挖掘上海某些历史遗址(遗迹)或艺术形式中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如有的研究者探讨1923年11月成立的“上海书店”所承载红色文化记忆,建议恢复建党初期的上海书店,为城市展现更多的红色历史记忆[2]。有的研究者努力挖掘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近代上海”主题陈列中的红色文化[3](66-68)。还有的研究者从黄浦江畔的一些重要革命旧址(遗址)中探寻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4]。有的研究者以“渔阳里”红色文化为重点,展开对上海石库门红色文化特性的探讨[5](413-417)。还有的研究者以上海地区“民间故事集成”为主要考察对象,从艺术品中探寻和挖掘上海红色文化[6]。第二,研究如何传承和发扬上海红色文化,如有的研究者对上海红色文化的传播及创新策略展开研究[7]。宣传和发扬上海红色文化,打造上海红色文化体验式旅游,推出首条“红色文化”修身路线[8](28)。第三,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探究上海红色文化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如有的研究者探讨上海高校如何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原则、路径及主要方法[9]。红色文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红色文化的演化与发展仍处于进行时态,目前人们需要用好用足上海红色文化历史资源[10]。第四,研究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文化的汇聚交融关系。有的研究者认为三者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历史与今天的回望与远眺中,你就是我,我也是你,三者早已有机地融为一体[11]。

二、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就研究现状来看,对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尚属于刚刚起步的“启蒙”或者“口号”阶段。目前学界特别是上海学界,对上海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太少,尤其缺乏有体系、有见地的深入研究,具体表现为:第一,到目前为止,上海“红色文化”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研究界尚无比较明确的阐释,对于建党精神的内涵和上海红色文化的特质,学界至今未做出精准的提炼和表述。当前的研究只是对其笼统地、零星地做出概括性的说明,缺少充分的、详细的说明和论证。第二,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时间界定仍然不明确,从时间长度来看,目前囊括上海发展的哪些阶段还没有比较清晰的时间界定。换言之,这个红色文化的“红”的界定从何时到何时?尚无定论。第三,对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保护,缺乏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主要有红色遗址(遗迹)、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文艺作品等四类,如何进行统一的管理和保护,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工作。目前,对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往往是“各守家门”“各自为战”。第四,上海红色文化的利用还有待加强,如何利用上海红色文化还没有定论,以往研究中如何传承和发扬上海红色文化,其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理论层面,并且过于笼统,缺乏具体实践操作性。如果说问题一是红色文化的“横向界定”的话,那么问题二是红色文化的“纵向界定”,问题三和问题四即红色文化的管理和保护及传承与发扬,就是在前两个问题基础上自然衍生的问题。因此,从上述当前学界研究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上海红色文化的概念、范畴及时间范围、核心内容、特质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各个方面尚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

三、未来研究的方向

经过对当学界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反思,笔者认为未来研究方向应该在明确界定上海红色文化的概念、范畴及时间范围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与整理研究上海红色文化;对挖掘的上海红色文化进行深入和研究,进一步探究和提炼上海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独特价值;全面探寻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及如何传承和利用上海红色文化。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明确界定上海红色文化的概念、范畴及时间范围。

根据国家红色文化的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方针等权威性表述,依据上海红色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当前有关红色文化的普遍看法,在充分翻阅有关上海各类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发展史的档案和资料及充分了解上海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对上海红色文化的概念、范畴及时间范围做出比较清晰的界定。界定需要遵循哪些原则,需要在将来研究中深入探讨和反复论证。

第二,充分挖掘与整理上海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形态资源及精神形态资源。其中,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革命遗址(遗迹)、名人(英雄)故居、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馆、烈士陵园等各种实物,还包括彰顯红色精神(情感)的文学、艺术作品等。在物质形态方面,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拓展地,拥有诸多革命实体和革命实物,如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毛泽东旧居、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周公馆、韬奋纪念馆、《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中中中央文库旧址、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地等。另外,精神形态红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红色思想、红色精神和红色情感。在精神形态方面,上海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中心、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场地、国统区左翼文化活动中心、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引领和示范城市等,拥有丰富的精神形态红色文化,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彻底反帝反封建思想、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思想、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思想、左翼文化思想、新中国建设的先锋模范文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精神等。因此,面对上海如此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需要从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方面展开“撒网式”挖掘和整理,这个挖掘和整理的过程无疑是一个非常繁重和复杂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各种不同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如何进行“名”与“实”的界定及如何在“异”中求“同”。

第三,深入探究和提炼上海红色文化核心内容、精神特质及独特价值。

上海是一个既历史又现代的国际大都市,具有悠久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发展史,蕴含着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构建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三大文化品牌之一,上海红色文化在近百年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由于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拓展地,是党的一切伟大事业的起始地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心由北京(原北平)转移到上海,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伟大使命在上海继续书写延续下去进而扩展到全国各个地区,这些红色因子逐渐开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文化”;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则演变成新上海精神,构建上海新型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全国精神文明和文化事业发展。今后研究应在上海红色文化与其他地方红色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把上海红色文化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相融合,深入挖掘和探讨上海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精准提炼上海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探讨在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独特价值,进一步彰显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中国红色文化的源头和诞生地的重要文化地位。

第四,全面探寻有效管理和保护及如何传承和发扬上海红色文化的方法和路径。

全面探寻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及如何传承和发扬上海红色文化。在有效管理和保护方面,主要针对上海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采取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在传承和发扬方面,更多地倾向于上海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未来研究的重要任务包括全面挖掘上海红色文化、保护革命红色遗产、打造上海红色文化品牌、讲好上海红色故事、不断提升上海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等方面,要充分发扬上海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和建设精神,深入挖掘上海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着力把上海打造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12](43-44)。

面对未来研究的四个方面,笔者认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从物质形态资源及精神形态红色文化资源两个方面对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展开“撒网式”挖掘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对上海红色文化核心内容进行抽象提炼;未来研究难点在于与上海红色文化与其他地方红色文化对比及上海红色文化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和提炼上海红色文化自身的核心内容、精神特质和独特价值。

四、有效的研究方法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法是文献研究法。未来研究必须全面搜集及整理与上海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发展史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卫等历史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既有物质形态,又有精神形态,既包括红色遗迹、革命故事、人物事迹,也包括党和国家相关的大政方针、政策法规、制度规则等,还包括当前红色文化研究的积累等。此外,未来研究应在对重要资料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相关的遗址、事迹等采用历史探究法,依据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历史的发展逻辑进行具体研究和考证,由此追寻蕴含的红色文化传统和红色文化精神。

除了文献研究法和历史探究法之外,还需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和访谈。调研群体不仅涉及教师、学生,还涉及政府人员、社会大众等。另外,在进行情况调查与分析时,可以采取的方式、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针对社会群体设计有关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管理和保护、传承和发扬的纸质或网络调查问卷,又可以选择典型代表进行个别座谈、走访或进行个案调查,还可以进行相关问题的社会网络舆情调查,等等。为了进一步了解上海红色文化的人物故事和先进事迹,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对经历上海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尚在世的英雄人物、熟悉上海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历史的老人及当前研究上海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专家或学者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将成为对上海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指导和事实验证。

总的来看,从对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来看,目前学界最紧迫的任务是对上海红色文化进行比较全面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为此后上海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学理上的充分准备,并且进一步为本地打造上海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上海红色文化高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桂从路.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激活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N].人民日报,2018-06-26.

[2]潘良蕾.“上海书店”承载红色文化记忆[N].联合时报,2015-05-08.

[3]马建萍.浅析《近代上海》陈列中的红色文化[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8(2).

[4]朱少伟.改革开放与上海红色文化[N].联合时报,2018-12-21.

[5]张富强,马磊磊.上海石库门红色文化特性探析——以“渔阳里”红色文化为重点[J].红色文化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6]邱爱园.上海红色民间叙事研究——以上海地区“民间故事集成”为主要考察对象[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6).

[7]张宏宇.上海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5).

[8]董健.关于打造上海紅色文化体验式旅游的建议[J].上海人大月刊,2018(8).

[9]王潇.上海高校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5).

[10]季为民;沙垚.用好用足上海红色文化历史资源[N].解放日报,2017-12-19.

[11]黄启哲.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上海马路激荡了岁月并焕发着新生[N].文汇报,2018-12-17.

[12]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精心打造“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J].党建,2017(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优秀项目《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项目号:ZZGCD19080),阶段成果;2019年课程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OOC项目(项目号:m201922001),学术论文成果;2019年校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号:y201922002),学术论文成果。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
红色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分析
品读《红色精神》弘扬红色精神
唱诵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精神
以红色精神引领中国前进的探索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