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摘要】“激发,鼓励,勉励”是鼓励教育的重要原则,激发潜能,鼓励奋斗,互相勉励,是成功教育的关键。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复杂问题,班主任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一个班级的发展,作为班主任要善用鼓励教育,引导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学会自我管理和自律。本文主要阐述鼓励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情感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等方式论述鼓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最后提出实践后的几点反思。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鼓励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016-02
引言
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就如同一棵小树苗,稚嫩脆弱,缺少鼓励的灌溉,其枝干就不再笔直粗壮,难以抵抗风雨。在班级管理中渗透鼓励教育能树立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美好品德,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为更好地优化班级管理,将鼓励教育落到实处,笔者从有经验者中获取有效方法,结合班级管理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尝试,以发现—探究—实践—反思的方式进行探索。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鼓励教育的重要性
鼓励教育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每一次鼓励可以改变人的观念和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罗杰·罗尔斯因校长的一句鼓励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邓亚萍热爱乒乓球却因个子矮小被很多省队拒绝,他的父亲给予她信任支持和鼓励,经常对她说:“你很优秀。”最后邓亚萍成为乒乓球国手;电影《叫我第一名》中的小男孩因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一些老师和学生看着他奇怪的行为并不能理解,反而责怪他扰乱了课堂秩序,但校长的理解与鼓励给了他自信,最后成为了一名教师。这些案例都体现鼓励教育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中更需要鼓励教育。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具有不稳定性。鼓励教育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积极措施,包括激发兴趣,挖掘才能,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实现愿望,用心关爱,肯定表现等,经过一系列正面教育引导,对学生的大脑进行积极意义的刺激,学生的情绪会处于兴奋愉悦的状态,此时学生会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掌握学科知识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上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满足学生心理特征的需要
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更需要的是精神需求,即需要关爱,尊重,肯定和信任。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会让他们树立自信。中低年级学生相较于高年级学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需要,他们会给教师欣赏自己的画作,展示自己优秀的作业,讲述自己做的有意义的事情,以此获得教师的关注和鼓励。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情感逐渐偏向于内敛,但这不并表示他们不需要鼓励,反而教师更需要细心观察,抓住时机给予鼓励。学生如果长期得不到尊重,信任和关爱,就会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受挫,情绪消极,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尊重学生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存在差异,需因材施教。鼓励教育有利于转化班级中的后进生,发现其优点,培养不同的兴趣,挖掘不同的才能,有利于优化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存在,教师需用信任的目光,激励的态度激发处于中间的学生,唤醒其学习的热情,提高并改善自己。有利于激励优等生尝试更多的挑战,探索更好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处理班级事务,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鼓勵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表扬,作为教师,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把握好鼓励的度以及时机。
二、鼓励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实践
(一)在学习上鼓励:培养学习动机和学习自觉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以及培养学习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当作自己该时期需要完成的任务,认为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机。马斯洛心理学表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是由于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教师需了解走近学生,关爱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引导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挖掘潜能,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小思是一个外向开朗,喜欢表达的孩子,课间经常看到他与同学相互交流的身影,但与之相反的是课堂上很少看到他举手发言,每次作业也是马虎交差,在学习上提不起劲。但他喜欢与他人分享新鲜事物,一段时间迷上了世界地图,我惊讶于他丰富的地理知识,赞许地对他说:“小思,你竟然能在地图上指出每个国家,老师当年的地理只能勉强及格,你可以给老师补补课吗?”他点点头,我继续说道:“你可以用英文给老师介绍几个国家吗?不过我需要你先从简单的开始,我怕我记不住。”那天他的作业同往常一样马虎敷衍,但是为给我补习地理知识作了充分准备,在讲解时我看到了他眼里的兴奋,我鼓励他尝试给同学们也介绍一下,课堂上我给他十分钟演讲时间,他的表情从紧张转为兴奋,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多次演讲后被评为“班级小小讲解员”,在此过程中,小思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有所提升。教师借助情感激励的方式,从细节处出发,赞许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会主动学习。学生在鼓励的环境下,情绪更加高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加,不仅表现在学业上,在班级管理参与度,自己的整体发展,对他人的影响程度上等都有一定提高。
(二)在生活上鼓励:培养独立能力和坚强个性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1.家长过度溺爱孩子,认为孩子现在还小,不能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有些事情等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做;2.孩子做任何事情,家长都要在一旁守护,一旦发现孩子不能完成立刻上前帮忙。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家长的保护欲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无法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学校是学生“第二个家”,如何让这些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坚强勇敢的个性也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用参与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班级的主人,食堂的主人。
小涵父母经常外出工作,很少有机会能与父母交流沟通,生活起居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爷爷奶奶十分宠爱小涵,体现在一些小细节上,例如为他背书包,给他系鞋带等,导致小涵缺乏独立性,对爷爷奶奶有很强的依赖性。为此我组织一些学生开展以“我是生活小主人”为主题的班会,小涵参与了策划—排练—展现的整个过程,班会的最后他掷地有声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少年当自强。”放学时我留意到小涵自己利落地背起书包牵着奶奶的手一起回家。经研究表明,参与活动是激励学生最好的方式之一,先通过观察分析学生,什么人会被什么活动激励,让学生自己设计参与活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在班级管理参与积极性上鼓励:培养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班主任需要优化班级管理模式,不能用班主任的威严对学生进行一味的压制,应鼓励引导学生通过担任班干部的方式参与到班级管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学会承担责任,培养管理能力。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学生接触到各类信息,其自我社会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在思想上比较独立,没有恰当的引导会直接导致班级缺乏凝聚力。为保证民主公正,在班干部的选择上以全班投票的方式选举出能够胜任职位的学生。小源是我们班的副班长,其性格比较温柔,在处理一些问题上有些放不开,甚至向我表示要辞掉副班长职务,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职位。管理者虽然应多一份“辣味”,但温和的处理方式也会有无与伦比的力量。我相信他有能力可以解决问题,并引导他运用一些灵活多变的怀柔政策,让他尝试安抚与施压并存,把握分寸。作为班干部,小源用自身的一些优点带动了班级其他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鼓励班级学生一同参与班级管理,并用班规约束不守纪律的学生,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让班级学生对他表示信服。情感激励会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从而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鼓励教育下,学生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参与管理班级事务中能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四)在行为习惯上鼓励:培养自我约束力和谦逊品格
小学生受其生活环境、年龄特点、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会养成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其表现为性格易怒暴躁,缺乏自我约束力,爱撒谎等。作为班主任应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经实践表明,鼓励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谦逊的品格,发扬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避免错误。
我们班的小叶是一个聪明但缺乏自我约束的孩子,上课经常能看到他高举的右手,用清脆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但下课也经常能听到他的名字,学生的告状声不停在办公室响起,小叶扔了某学生的笔,小叶弄坏了教室里的扫把等。脾气暴躁的小叶不愿吃亏,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矛盾,其行为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以及班级整体氛围。
在学生有行为过失之时,仅仅依靠严厉地批评并不能让学生从根源上改正自己的错误,对于小叶这样的情况,需结合纪律制约和鼓励教育,首先严肃处理,给他打一针“清醒剂”,让小叶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会造成的危害和后果,用班规纪律约束其行为。其次给予改正机会,肯定小叶在其他方面的优势,相信他可以放弃错误,发挥优势,自觉完善和提高自己。最后设立一个竞争目标,引导他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小顾与小叶在各方面不相上下,但小顾更具自我约束力。经观察发现,在与小顾良性竞争、互相勉励过程中小叶逐渐改正了自己的不良习惯,把更多精力用于学业。鼓励支持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情绪会比较平稳,更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结语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班主任应给学生创造鼓励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要关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感受,通过鼓励性的引导语言,发挥学生的特长,促使班级工作顺利进行。作为一名任课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分析研究学生,寻找学生的内在潜能,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主动参与学习,体现生本课堂。鼓励使自卑者勇敢,使落后者进步,教育需要鼓励。在实践后发现,实施鼓励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鼓励教育要因人而异,鼓励教育要掌握时机,鼓励教育要把控尺度。
参考文献:
[1]王凤兰.走出鼓励教育的误区[J].现代教学,2016(3):145-147
[2]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12):11-12
[3]陈宇.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激励学生[J].新班主任,2019(1):5-9
[4]席安生,張争艳.鼓励教育法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x5):38-39
[5]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