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了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明确要用法治思维来建设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部署。《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和改善学生法治教育,也需要全面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人员,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管理工作的运转和学生大学生活的质量[1, 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理念的推行,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要树立依法从教和科学教育的观念,因而高校教师法治思维的培养与具备也显得至关重要。
一、法治思维及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
法治思维是指能够以法治价值为追求,在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自觉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法律方法的理性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底线思维和规则思维[3]。底线思维是指将法律知识、法律理念运用于实践,无论是在决策,执行决议等行使权力时都不能违背法律相关规定;而规则思维,它强调法律至上、权力制约、权利保障、程序正当,指的是对于各种法律法规的遵守[4]。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思维方式与意识形态对人的行为起到一种指导的作用。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会对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产生引导作用[5]。
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思维,经济思维,特别是与法治文化相对立的传统的人治文化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法治缺失,是导致高校管理矛盾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依法治校,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6]。法治思维是一种在法治的基础上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导向,是法治要求转化为法治实践的重要精神力量。高校教师法治思维培养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校的需要,是维护学生权利和自身权益的需要,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实现高校管理转变为法治化模式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教师法治思维培养路径与方法
高校教師法治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法制体系的规范,制度的完善以及实践中的学习和运用。首先,要实现依法治校,就要有法可依。高校需要大力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在执行好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基于法制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培养领导干部和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让法治思维成为习惯,以法治的思维来推动工作。其次,要注重宣传工作和加强法律知识培训。高校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法治思维,在全校范围内对各级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地法律宣传,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由于高校教师自身工作接触面的复杂性,与学生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多样性,与其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常识涉及多个领域十分庞杂,因而需要更专业的资源以及专业的培训,在重要节点时刻加大法治思维的培养和实践练习,使其深入学习和了解与工作性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帮助高校教师培养法治思维。同时还需要时刻关注高校教师在实践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要求高校教师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结合工作中具体事例探讨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相互交流学习如何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当法治成为习惯,在主观意识上遵守法律和相关规定,才能更加积极主动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学校事务。
三、法治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不同于人治思维,法治思维在工作中运用的核心观念是法治,要遵循法治的原则和精神来创建规则和规范秩序。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对法治思维的运用不仅体现在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同时对于认知和维护自身权益也十分重要。高校教师自身要拥有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充分认知了解自己拥有的合法权利和义务,比如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和进修培训权等。对校园制度、行政权利以及具体工作中关于自身聘任合同、职称评定、业务评判等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都需要有充分的法制认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只有加强法治思维,才能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更加规范的行使教师的权利,忠实履行教师的义务,做到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有的放矢,在遇到有损自身权利的行为时据理力争,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用法治思维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核心是要在充分认知法律知识、法律理念和法律行为的前提下,运用法律规则,按法定程序正确处理学生事务。要在事务管理和处理过程中做到不越权、不侵权、遵守法律和规则、讲究程序和证据、追求公正和法治,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校园纠纷、冲突和矛盾。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带来的不良结果,比如可能存在的侵害学生受教育权,侵犯学生隐私权、知情权、名誉权、自主权等问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时刻积极运用法治思维规范管理教育行为,不要依据情绪、个人看法、他人反馈等主观意识判断和解决,要依据学校规章制度,依照法律规定科学的处理解决学生问题。同时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是在校大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老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思想精神状态和实际成长需求,知道哪些法治观念和法律知识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高校教师在加强自身法治思维培育后能更好更准确的对大学生开展更具有针对性法治宣传教育,也更能被大学生所认可与接受。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时刻贯穿运用正确的法治思维和恰当的管理手段,不仅能提高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能取得更好的对学生的管理效果。这体现在对学生进行错误处罚时,能充分做到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增强高校学生管理的品质。
总之,高校教师法治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和法律素养,同时可以增强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能力。在对高校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中合理完善地运用法治思维,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据,有章可循,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各种矛盾,推动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的战略实践。
作者简介:黄曼,女,汉族,籍贯:湖北洪湖 生于:1992-12-1,职称:无 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