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觅》系列油画创作感受

2020-01-03 02:02李梦婷
参花(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精神世界孤独

摘要:油画创作是画者与色彩之间相互交流的体验,是对自然中美的形态的索取与再创作,创作的同时也向观者传达了画者的某种情感和创作思路。这个创作的过程也是精神状态与画面表现形式的融合过程。画者从与外界的交流中得到经验与感受,并用适当的绘画语言表现在自己的画面上,在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对油画创作以及自我意识也会有更深刻的认知。本文将通过分析《觅》系列油画创作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总结油画创作过程,来谈对油画创作的认识和感受。

关键词:孤独 精神世界 心灵之光 情感表达等待

一、《觅》系列油画创作的情感表达方式

(一)创作题材的选择

题材的选择代表创作情感的方向,题材与情感追求和内心的情感表现是息息相关的。贡布里希说:“因为艺术家同样无法转录他所见到的东西,他所能做的只是把他的所见翻译成他绘画手段的表现形式罢了。”人们大部分的活动空间是室内,它同时是一种与外部世界隔离的象征。贡布里希在谈到自然主义绘画时曾提及“我们之所以喜欢观看事物之像,是因为我们一面在看,一面在学习,并推断出每个部分是什么东西,比如这就是某某物”,并将之称为“辨认的快感”。这种辨认感的削弱带来的神秘性使观者更具有兴趣。丹麦画家哈默修伊倾其一生致力于描绘他居家生活的片段或一隅,一种难以言喻的谜样氛围笼罩其中。在他的启迪下,笔者试着去构造这样的一个空间。

作为一个室内空间,窗户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个生活出口的象征,更是封闭的空间与广阔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透过窗,人们能发现外界事物的美好。外界的光进入室内,使人更加清晰地审视自己身处的环境状态。光透过窗,以散光或逆光的形式进入室内的空间,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小细节与模糊不清的整体空间结合,希望能隐忍地传达出心灵的历练与体验。

(二)光影与意境

特定的光线富有独特的心理暗示,甚至可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波动,唤起观者的思考,使画者的精神感受与观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光影总是能使人产生岁月流逝之感。仿佛不只有光线在空间流淌,流淌的还有情绪、光阴、生命……窗口是生活出口的隐喻,光是“心灵之光”的象征。

光影的运用对作品意境的营造是至关重要的,光和影是伦勃朗艺术的灵魂,更是他信念与情感的显像。他的作品启发笔者营造一个昏暗的室内场景,《觅》系列之一:人物背对着观者站在窗口,光线进入室内,洒落在人物的肩头熠熠生辉。光给窗帘也罩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大面积的背光部分与之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使画面的视觉形象更加明快,使人联想到一个静谧的午后,一个生命孤独静默地立在窗口,寻觅着什么。模糊学科曾经提出过一个论点:太过明确的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观者想象力的发挥。根据笔者创作主题的需要,通过光线的不均匀照射来提高所绘物体的空间深度和神秘感,希望以此来增加画面空灵缥缈的意境。

二、《觅》系列油画创作总结

南朝谢赫曾提出“六法论”,其中“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笔法要求和形、色、构图等绘画造型基础和技巧”。笔者对不同场景摆放人、物的安排和光线的设计都做了各种尝试,一番试验之后,最终选定了创作内容。为了达到预期的画面效果,笔者采用了直接画法来表现画面的物象,试图用质朴的笔触描绘心中的真实感受:“20世纪的艺术全部或者大部分都是企图再现内心世界的,而形状和色彩在那内心世界中是表示感情的。”画面物体形状皆遵循着客观的原则,而色彩始终控制在低纯度、低明度的视觉效果中。

康德认为,自我的作用对于知识或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能够成为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认知周边世界的核心力量。精神世界会深深地渗透到艺术论和艺术创作中。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生命的历程。自我认知与内省塑造着生命的形状,精神世界的内部活动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对外部世界的作用力,创作便是对这样一个过程的记录和表达。画者的精神化为了色彩落在画面上,以艺术的形式来展示生命的存在。

三、结语

在艺术创作中,自我意识的表达与人生体验的呈现需要一种重理性、善思考的精神。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对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不进行自我认知,不把情感注入作品,又如何能创作出打动别人的作品,更何谈与观者产生共鸣呢?

情感的表达同时也需要技法的支持、合理的艺术语言的运用和契合主题的创作题材。从文艺复兴开始,艺术家开始关注人本身,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更重要。关注自我存在,回归对生命的思考、对艺术创作意义的探索,生活体验和精神世界在油画创作中的转换和呈现方式,都将是笔者一直探索的。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范景中,杨思梁,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英]E.H.贡布里希.图像与眼睛[M].范景中,杨思梁,译.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3]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李梦婷,女,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当代艺术图式)(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精神世界孤独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民俗与信仰:探访夯卡苗民的精神世界
我的世界谁来懂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