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农林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一直是近些年党中央关注的主要问题。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相关研究呈日渐增多的趋势,如:苏发金对我国 1978-2009 年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三化”在短期和长期内具有不同的相互影响关系[1];李桂环采用宏观的方法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机制[2];钟君的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农业化和工业化的影响效应大于工业化和农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工业化与农业化之间没有形成明显良性互动效应[3];李晓晓等通过对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水平进行测算及协调发展度计量分析,发现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度及协同发展度相对较高[4]。基于此,本文运用Eviews 10.0对河南省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对策建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熵值法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熵权法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再通过熵权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修正,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此法相对那些主观赋值法,精度较高客观性更强,能够更好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如果某个指标的熵值越小,说明其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该指标起的作用越大,其权重应该越大,一般过程如下[5]:
若有m个方案,n个指标,形成原始数据矩阵A=(aij)mn,其中Aij为第i个方案第j个指标的值。熵值法过程如下:
① 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项目的指标值的比重pij;
(1)
②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2)
其中:
k=1/ln(m)
(3)
③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的冗余度dj;
dj=1-ej
(4)
④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wj;
(5)
2.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新型城镇化方面,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河南省城镇化现状,选取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4个一级指标,其中人口城镇化包括城镇化率(%)(X11)、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X12);经济城镇化包括人均GDP(元)(X21)、非农产业占总产值比重(%)(X22);土地城镇化包括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X3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32);社会城镇化包括城镇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41)、城市燃气普及率(%)(X4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43)、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X44)、城镇登记失业率(%)(X45)、公共交通标准运营车辆(标台)(X46)等共12项二级指标(见表1)。
表1 2010—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汇总表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1-2018)》)
农业现代化方面,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选取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一级指标,其中农业投入水平包括单位耕地农用机械总动力(瓦/公顷)(Y11)、有效灌溉面积比重(%)(Y12);农业产出水平包括第一产业产值比重(%)(Y21)、人均农业产值(元/人)(Y22)、农业劳动生产率(元 /人)(Y23);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包括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Y31)、农民人均纯收入(元)(Y32);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包括农村森林覆盖率(%)(Y41)等8项二级指标(见表5)。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本文数据均来源于2010年—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1.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现状
传统的城镇化主要是依靠过度消耗资源等的模式来推动其发展,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依靠创新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等方面(见表1),通过选取部分指标(见表2),对河南省与全国进行对比,可以衡量河南省城镇化在全国所处的地位。
表2 2010—2017年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对比汇总表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1-2018)》和《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8)》)
1. 人口城镇化方面。2010—2017年间,河南省城镇化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从38.80%增长到50.16%,增长幅度约12%,而同期我国城镇化率增长幅度约为10%,可见,河南省城镇化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增长水平速度,从横向进行对比,河南省城镇化率和全国城镇化率水平的差距由2010年的11.15%缩小到2017年的8.36%,表明河南省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城镇化率,但是差距在逐步缩小。
2. 经济城镇化方面。河南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由2010年的86.5%上升到2017年的90.7%,呈现一个逐年增长的态势,横向来看,河南省二三产业和全国的差距由2010年的4.0%下降到2017年的1.4%,表明近几年河南省二三产业拉动经济的作用在增强,而第一产业在逐渐削弱。
在社会城镇化方面:2010—2017年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稳健增长趋势,从15930.26元增长到29557.86元,增长幅度达到85.5%,年均增长幅度约为10.7%,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约为90.5%,横向对比来看,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的5%,差距由2010年的3178.74元增长到2017年的6838.34元,由此可见,在社会城镇化方面,河南省与全国的差距在逐步拉大。
综上所述,河南省的城镇化整体水平呈增长态势,依然弱于全国水平,但差距在逐渐缩小,为了进一步了解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剖析指标对其的影响程度,通过熵值法测算上述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
表3 新型城镇化指标权重汇总表
表4 2010—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得分汇总表
通过表4可以发现2010—2017年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得分呈连续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近些年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势头良好。从2010年的0.0958上升到2017年的0.1577,上升幅度为64.6%,结合表3和表4,可以发现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贡献度指标中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
2.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设备以及科学、高效的农业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6],研究中通常以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来表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水平(见表5),通过选取部分代表性指标和全国进行横向对比,就可以揭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在我国的地位(见表6)。
表5 2010—2017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汇总表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1-2018)》)
表6 2010—2017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在全国发展水平对比汇总表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1-2018)》和《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8)》)
1.农业投入方面。2010—2017年间,河南省单位耕地农用机械总动力由11983.6瓦/公顷增长到12374.3瓦/公顷,增长幅度约为3.3%;有效灌溉面积比重由62.1%增长到66.4%,增长幅度为4.3%,这充分表明,近些年河南省对农业的投入较大。
2.农业产出水平方面。一般根据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来表示其发展水平,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越高,表明农业现代化水平越低,相反,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越低,表明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在2010—2017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由13.5%下降到9.3%,下降幅度为4.2%,同期全国水平由9.5%下降到7.9%,下降幅度为1.6%,可见河南省农业产出水平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弱于全国平均水平。
3.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方面。首先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研究中通常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来判断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其呈负相关关系,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越大,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越低,农业现代化水平越低,相反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2010—2017年间,河南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34.4%下降到2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其由5523.7元上升到12719.2元,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河南省农村森林覆盖率在2010—2017年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仍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为河南省的绿色农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河南省正在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换,在农业的投入、产出等方面取得不错成绩,为了进一步了解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剖析指标对其的影响程度,通过熵值法测算上述各指标的权重(见表7),通过复合指标法测算2010—2017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见表8)。
表7 农业现代化指标权重汇总表
表8 2010—2017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得分汇总表
通过表8可以发现2010—2017年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分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近些年来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从2010年的0.0931上升到2017年的0.1491,上升幅度为60.2%,结合表7和表8,可以发现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指标的贡献程度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投入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1.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时间序列数据的不平稳而产生伪回归现象,对本研究的两个相关数据进行命名,为AL(农业现代化)和UL(新型城镇化),采用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的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可以发现,原数据平稳性检验的Prob值存在小于0.05的数,属于非白噪声,需进行差分检验,记为DAL、DUL,通过一阶差分检验发现Prob均大于0.05,为白噪声序列,序列是平稳的,可以进行下一步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建立序列“DAL”“DUL”,并对该数列进行回归,得到残差项时间序列,最后对残差数列进行ADF检验(见表9):
表9:协整检验汇总表
根据表9的原数列ADF检验,检测值-0.1366375大于所有临界值,则表明序列不平稳。对其进行一阶差分,检测值为-7.410624,小于所有临界值,表明各序列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由此可知,以上时间序列均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二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假设H0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原因”(置信度为5%);H1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原因”(置信度为5%),检验结果如表10。
表10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汇总表
观察表10,可得H0假设的Prob值为0.0197,拒绝H0,而H1假设的Prob值为0.08553,可以接受,认为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是单向因果关系。
论文首先分析了2010—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最后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二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2010—2017年间,农业现代化方面,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增强,正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不容忽视;新型城镇化方面,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增速较大,但整体水平仍弱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二化”协整程度来看,在此期间其存在均衡关系;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来看,“二化”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新型城镇化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促进河南省“二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①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大农业的投入,努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投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型的转变,以人才来拉动城镇化建设。②各级政府应重视“二化”的协调发展,完善“二化”的相关政策、制度;③要加强各城市之间的协调,注重城市之间相关政策差异性,注重“二化”发展质量,进而提高河南省“五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