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风景园林伴随着人类文明已持续发展了数千年。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充分运用自然生态因素、社会和谐因素来保护、利用、创造美观生态的人类生活环境的学科。
现代风景园林学不仅研究环境景观的美学规律、建筑生态规律、生物学规律、人类生命学规律、地球物理学规律、气候气象学规律,还要进一步研究环境景观的结构、方法、材料、植物、色彩、造型及其场所信息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的各种影响力,从而探索出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和公共事业发展的环境景观的科学规律与方法。
安徽省是中华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现距今30~40万年前的旧石器“和县猿人”遗址,表明在远古时期已有人类在安徽境内繁衍生息,其居住场所是天然洞穴,生活在自然山水景观之中,靠采集果实和狩猎为生。
凌家滩遗址距今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位于安徽省境内长江北岸,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南部,距含山县城约30km,西距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约20km,东距长江35km,距和县龙潭猿人遗址约25km。
图-1 凌家滩区位图
图-2 凌家滩地形图
凌家滩遗址主要分布在裕溪河北岸的凌家滩贾庄村及其附近,北距太湖山5km,南部直接与裕溪河相连,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1°29’,东经118°2’。
凌家滩遗址祭坛位于基地中部偏东,现存面积600m2,原面积约为1200m2。祭坛为正南北向的矩形,祭坛采用分层夯实的营造方法,共三层。最下层用纯净黄斑土铺垫,中层用灰白色胶泥掺石块、石英碎块、大粒黄砂和小石子搅拌均匀夯筑,表层用三合土铺垫夯实,表面平整,上有四处石块垒成的积石圈和三处祭祀坑。在祭坛东南角还有一处祭祀用火的堆积层。祭坛的设计已脱离了原始生土的简单方法,采用了不同的材料分层营筑的先进方式,开创了中国营造史的先河,奠定了中国土石结合分层夯筑的营建方式。
祭坛北面5km处坐落太湖山,太湖山是自山东泰山到长江之间的最高山脉。太湖山有数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48m,站在峰顶,东南方向是日出的位置,凌家位于太湖山与东至太阳日出一线略偏南的位置,而在与天最接近的地方设置祭坛,以祈求(太阳神/自然神祇/及祖宗)的保佑。祭坛周围埋葬一批墓葬,随葬大批精美的玉器“神物”,表明先民对天地神祗无限的崇拜与敬畏。
祭坛规模宏大,反映凌家滩部落首领拥有绝对的公共权力来指挥和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集中技术和智慧营造规模宏大的祭坛,同时表明他们对神的崇拜和生命的敬畏。用神圣的感悟敬重灵魂的栖息地。
凌家滩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雏形,城市有初步的功能区域划分,第一区域为普通聚落成员居住区,为干栏式建筑民居、庭院、园圃、道路,有明显的人工规划和精心的设计的痕迹。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生活用陶片。第二区域为广场区,约3000m2的红陶土块铺垫广场,这里是城市中心,是部落首领的宫殿区,及部落会盟及祭祀、庆典活动的场所。第三区域是大型的墓葬区,中间有高出地面的祭坛,陪葬品有玉器和陶器。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数以千计,出现带有宗教性质的玉器,历史可称为神器,如玉龙、玉鹰、玉人、头像、玉钺、玉斧、玉龟、玉版等。
这些礼器是聚落和氏族部落首领、巫师用以祭祀神灵、祭奠祖先和庆典活动使用的礼器。其中巫师使用的神器玉龟和玉版的出现,印证了文献《黄帝出军诀》中的“元龟衔符”,《尚书中候》中的“元龟负书出”的“龙龟和图”的记载,这对研究中国易经的起源和哲学思想以及城市、园林的定位都有着重要意义。
图-3 凌家滩玉龟背甲图
玉龟是一种占卜工具,这件玉龟与矩形玉版叠压在一起,同时出土,反映此二者的紧密联系,玉版放于龟甲内,龟甲、龟版均有钻孔。龟背数八龟腹数五,如果上下相加中间是五两侧各是四,与真实的龟甲数是一致的。(见图-3)
凌家滩还出土六个小玉人,所有的人都伸开五指放在胸前,似乎在表达什么意思。所有人手都是五指。中国文化包括五行学说在内多采用五进制,通过10以内数字,有机重新排列就产生了有趣的数字现象,形成“洛书”。洛就是“脉络”,是世界有序运动的规律,这是一个平衡状态,里面所有的直线与斜线相加都是相同的。(见图-4)
图-4 凌家滩玉人图
图-5 洛书图
我们从凌家滩遗址中,可以看出风景园林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共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源于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具有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有其独特的特色。
1.重视居住环境的选址,对环境境界的追求,对方位、地形、地势有理性的要求,选择北有高山以屏障冬季西北风(冷空气)的影响,南临水体,开阔的地势,有利于沐浴充沛的阳光日照及夏季东南风的清凉,同时方便生活用水,有利生产灌溉。
2.重视城市规划,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将聚落平民与宫殿族领分区、神人分区,将墓葬与祭坛列为一区,祭天、祭祖列为一区,与人居分开,中心广场作为公共活动、庆典用,并采用了三合土夯实的营造技术。
3.园林景观意义与境界的追求:将宫殿、广场置于城市中心位置,突出了神权与族权的中心地位。在整体布局上体现了居中者为尊的制度,体现了君临天下的思想境界。
4.体现了对宗祖的荣祥与敬畏,将墓群置于祭坛的周围,使祭祖与祭天的地位相近,使祭祖形成制度,以求祖先对族群子孙的庇佑,是“左祖右社”的机制的先驱,也是中国“孝”文化的原点。
5.尊重自然,道法自然,将自然风景与田原、园圃融入聚落,方便生活利于生产,使园林与建筑共同组景,同步发展,是原始城市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