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学龄前期儿童木制玩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3 09:22陈彦君靳桂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木制玩具儿童

陈彦君,靳桂芳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引言

鲁迅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好的玩具是孩子们学习外界未知世界的教材。儿童学龄前期阶段是儿童发展当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所以针对其身心发展特点应设计与该阶段身心需要相对应的玩具。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将传统文化融入学龄前期儿童玩具中,也是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最好方式。

一、玩具对学龄前期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对于3~6岁学龄前期的儿童来说,此阶段的玩具应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设计,力求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矛盾的特点和主导活动的变化为主,贴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而起到提高儿童认知发展、娱乐身心的作用,又能提高创新创造能力,得到正确的情感价值建设。

(一)玩具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龄前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发展词汇是通过快速映射(fast mapping)实现的。这个阶段的儿童对颜色的敏锐度和触摸觉也开始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维果茨基说:“儿童进行游戏是用以物换物的行为,是具象意识朝着抽象意识转换的一个经过和象征。”每一款玩具在玩耍的过程中都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玩具对于儿童来说是概括的客观世界,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锻炼儿童具象、意象和抽象之间思维的转换,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玩具有助于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学龄前期儿童的想象能力开始富有幻想性、有意性和创造性,且能在游戏中主动提出对于玩具情节和角色的分配。随着教育改革以及年轻家长自身开放的思想观念,儿童创造力开始得到发展。创造力是人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媒介来自于玩具,如积木玩具,儿童在初始阶段要通过构思、设想目的并最终通过手脑并用来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以达到目的。这种具有益智功能、想象功能的玩具可以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龄前期儿童分析、推理和创造等能力。

(三)玩具有助于儿童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

在正确的教育下,3~6岁儿童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也会逐渐增加。学龄前期儿童开始对人与事物进行情感的递增,其次是他们的社会性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也开始发展,对事物的认知开始有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传统玩具在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产生的,适合中国的国情。如果在玩具中加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游戏玩耍带给儿童以生活常识性的启迪,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约束孩子的言行,帮他养成守纪律、懂规矩的好习惯。通过传统文化的故事和典故帮助其养成礼貌与分享、勇敢面对失败等品质,培养自身正确的三观。

二、学龄前木制玩具设计原则

木制玩具一直作为儿童玩具中的主要类别。过去,因其复杂工艺和简单外观导致市场份额缩减。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的益智木制玩具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为学龄前期儿童设计的木制玩具,应该在木制玩具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将玩具作为纽带,遵循能够符合并提高此阶段身心发展的设计原则。

(一)与儿童年龄特征相适应原则

在设计学龄前期儿童木制玩具的过程中,要把握此阶段儿童发展的规律,以达到提升儿童各方面能力的目的。在造型、配色、结构上都要考虑与儿童年龄特征相适应原则。以泰国plantoy玩具公司的拼插类木制玩具——仙人掌为例(图1)。该仙人掌除底座外还有多个大小不同的根茎叶部件,在造型方面,通过极度的提炼与概括,从儿童角度出发将复杂的图形提炼成简单的形状。在配色方面,学龄前期儿童对于玩具的喜好开始有主观的判断,对颜色的层次感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配色方面该玩具采用了红、黄、绿三种相对中性的颜色,避免了玩具色彩的性别偏向,让儿童集体意识和交往拓展的能力得到提升。每个零件上都有尺寸一致的插口和插销,在玩具结构功能上也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还要考虑玩具的平衡性来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

(二)儿童自主学习设计原则

埃里克森所提出的发展阶段将学龄前期儿童划分概括为“主动和内疚”,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有目的地去探索自己所在的世界,如果得到认可,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感都会得到发展。如何在学龄前期儿童木制玩具设计原则中融合“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让儿童按照一定的学习顺序去完成自主学习同时学会纠正自己的错误是设计的重难点。这需要玩具具有挑战性、创造性,以达到启发儿童独立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目的。积木是最能体现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木制玩具,积木单个零件大多造型简单但形式多样。以“不变应万变”的组合特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孩子的自主创造性,也使儿童形象、空间以及逻辑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传统文化融入原则

2017年国家文化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第九条明确表示要将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进教育各环节。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这个阶段是情感变化的快速阶段,儿童意志的自发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儿童会主动地对周围发生的事物进行一个主观意义上的判断,情感上开始对玩具产生依赖心理并赋予精神层面的意义。学龄前期儿童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有效果的阶段。让儿童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具象”表达形式,耳濡目染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在自主学习的环节里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上升为一种道德层面上的民族精神。

三、传统文化在学龄前期儿童木制玩具中的应用

历史上不乏有许多构思灵巧、充满东方韵味的木制玩具,但因为传统木制玩具复杂的工艺和单一的造型追赶不上现代审美潮流而渐渐被人遗忘。将传统玩具的特性挖掘,加入符合现代审美的流行元素,以现代设计为依托,进一步从形态、色彩或功能性上进行改良,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

(一)提取传统元素应用于木制玩具设计

在提取传统元素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地将中式符号、传统纹样进行简单的叠加,儿童玩具和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是不同的,玩具要符合时代性和社会性,在提取传统元素时必须要满足儿童审美和智力发展的需求。设计可借鉴日本和美国的卡通形象,找寻其发展优势。根据先前学者所提出的传统文化设计流程:确定传统文化主题—提取特征文化要素—玩具方案,本文学习整理以传统的脸谱作为主题来提炼其特征元素。(表1)

表1 提炼传统脸谱特征元素

表2 特征元素的排列组合

如表2,将特征元素运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和筛选,除去不符合儿童发展的组合,然后根据以下依据进行判断:(1)共鸣性和趣味性;(2)文化传达的必要性;(3)传统元素的可取性。根据筛选出的方案进行组合,加入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设计并以玩具形式展现。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要思考元素是否能够很好地表达民族内涵以及被学龄前期儿童所接受,并在设计中合理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元素。

图1 泰国plantoy玩具仙人掌

图2 拼图设计效果图展示

(二)传统材料的组合应用于木制玩具设计

传统材料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依然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因此将传统的材料组合运用到儿童玩具中,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方式。传统材料有木、纸、石和藤等。木制玩具其材料属性本身就为传统材料,在木制材料基础上组合加入其他传统材料,可以增加玩具的可玩性。例如将木制玩具与藤相组合,藤作为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传统材料之一,凭借原料广泛、价格低廉以及较为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性在家具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果能够在应用得当的情况下,将木制玩具与藤进行组合设计,能够更好地传达中国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色。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民间玩具的改良设计

“今天的玩具是昨天玩具的发展,明天的玩具是在今天玩具上创造的”。传统玩具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优点应该被保存和继承,一方面提倡传统,一方面顺势开发。例如在传统木陀螺玩具里加入现代声光电的技术;在木制小车的基础上加入现代驱动使其可以自己驾驶;将传统木玩偶、木屋的种类扩大化,进行精细加工与上色,使之成为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类玩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玩具优点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科技文化背景进行木制玩具功能再设计的玩具可以得到传承。本文在分析研究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了传统民间玩具的改良设计中。

(四)设计案例

本案例的设计是以中国传统民间玩具拼图骨牌“伤脑筋十三块”为基础原型进行设计改良的。组合可以拼成多种样式,玩具本身就可以培养游戏者的创造力。但原本的骨牌全部以木头本身的颜色呈现,拼出的图案又多以抽象的形象出现,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很难提起兴趣。在改良设计中将所涉及到的十三块木块涂上颜色并使其具有磁性,并依照十三个模块进行对应的磁贴拼图设计。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选择先将拼图和其对应的模块进行拼接,减少玩具本身的难度并提高兴趣;也可以先摆放积木后完成拼图任务提高难度。玩具操作的过程和最终取得的成功能够使学龄前期儿童获得成就感,提高其求知欲。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拼图所表达的内容,其所呈现的样式包括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动物生肖等(图2)。通过家长简单的语言表述和图片的呈现让学龄前期儿童潜移默化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结语

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身心需要,提出传统文化于学龄前儿童木制玩具中的应用,针对上述研究方法改良设计出基于传统木制玩具的现代学龄前儿童木制玩具。以现代儿童的审美角度为依托,进行传统玩具的改良设计,更有效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实现。

猜你喜欢
木制玩具儿童
木制餐具清洗及保养妙招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木地铁”谢幕
木制玩具受宠国际市场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