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alint在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中的应用

2020-01-03 02:09宛思莹武艳梅张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5期
关键词:共情医患智力

宛思莹 武艳梅 张凯

G.Balint 的理念是建立在精神分析学派(也称精神动力学或心理动力学)诸多思想基础上并结合临床医疗实践形成的,通过学习和使用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技术如同理、接纳和反移情等技术,提高医生辨认自身和患者情绪的能力,以便于医生更好的理解和帮助患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当前,面对不断升级的医患冲突,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社会各界都在探索解决之道,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医生培训中的重要内容[2]。本研究将G.Balint 纳入医学生的医学沟通教学中,通过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与情绪智力,进而提高临床沟通技能,使医学生有充足准备,可以有的放矢地处理好医患矛盾。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锦州医科大学2015 级临床医学生两个班,每班29 人,男14人,女15 人,于《医学沟通学》教学(2018 年3 月—2018 年5 月)中分为教改班、对照班。教改班平均年龄(23.00±0.91)岁,对照班平均年龄(23.00±0.84)岁。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班 对照班依照《医学沟通学》教学大纲教学,20 学时理论,2 学时技能。

1.2.2 教改班 教改班在完成教学大纲基础上增加4 次(8 学时)G.Balint 活动:活动依照经典G.Balint 活动流程,每次活动有8~12人参加,时间约90 min,由经过G.Balint 培训的心理医生(此次立项负责人)作为小组长,带领实习生就临床上遇到的具有挑战性的医患关系案例进行讨论。小组长在开放倾听基础上给予更多的经验分享和指导。

1.2.3 G.Balint 活动主题 第一次活动,由1 名学生报告自己在一次为患者查体过程中被拒绝的案例。报告后由4 名同学分别扮演实习生、带教老师、患者、患者家属,报告者为导演。之后小组成员分别表达自己个人的想法,扮演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带教老师的扮演者感受到自己其实是对患者缺少尊重的,为大家提供了新的思考,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了“尊重”在临床中的应用。第2 次活动,由1 名同学报告自己的一次两难境遇,角色扮演后,患者扮演者体会到了医生的两难并表示理解,使同学们对自己要面临的医疗工作充满的信心。第3 次活动,由1 名同学报告自己的一次不愉快就医经历,经过角色扮演,“医生”看到了患者的需求,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与患者共情。第四次活动,由我们一名临床医生报告一次纠纷案例,同学们用雕塑形式予以呈现,通过雕塑同学们以及临床医生看到了平时医患沟通的盲点,引发了更多的思考。

1.3 评估方法

(1)共情能力是一种能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并且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能力。研究表明,共情可以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康复[3]。有研究发现[4-5],近年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有下降趋势。本研究采用采用肖美青等[6]编制的大学生共情能力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共情能力,该量表共32 个题项,其中8 个为反向计分题项,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从“从来不是这样”到“总是这样”,依次计1~5 分,反向计分题项采用反向编码,量表总分越高共情能力越强。(2)情绪智力,很多研究发现,医务人员作为高情绪劳动体,其情绪智力越高,医患关系越好[7-9]。本研究采用情绪智力量表评估学生情绪智力:该量表国内版本由王才康翻译并验证效度,量表包括33 个条目,其中3 个为反向计分,采用5 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情绪智力越高[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G.Balint 活动前两个班学生共情能力与情绪智力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alint 活动后,两个班学生共情能力及情绪智力评分均比活动前明显提高(P<0.05),教改班学生共情能力及情绪智力评分均比对照班学生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生物学不能解释的症状,需要把其放置于心理、社会背景中去考虑。在医疗临床实践中,患者的疾病不仅受到药物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自身心理状况的影响,而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又很大程度会受到医护人员为其创造的治疗环境的影响。医生治疗疾病时不可避免地会关注患者本身,如果对患者的精神情绪不能很好地理解,往往会造成医患沟通困难甚至误解。因此,如果能很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形成高质量的医患沟通,往往能更全面的掌握患者患病的信息,有助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并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G.Balint 并不是告诉医生“如何做”,也不是仅仅提供支持,其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1]。通过巴林特小组系列活动,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不同的视角往往触及各自的盲点,相互支持,相互包容,共同增加成长的动力和勇气[12]。本研究中的案例有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难题、有作为患者的亲身体验、有临床常见的纠纷问题,帮助学生在医患沟通授课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共情能力和情绪智力。巴林特小组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反省自己的方法。它可以提供一个出口,使学生学会面对工作所产生的焦虑和挫败情绪,它可以激发医学生对患者的兴趣,能够以开放的心智去思考有关患者的其他可能性,也可以提高他们与患者的交流水平。在巴林特小组中,小组成员就是需要帮助的人,这使得医学生先跳出医生这一角色背景去帮助同学以及自己。一方面,通过支持给予小组成员团体力量和情感力量,另一方面,通过更深入地理解医患关系来促进医患双方和谐,提高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

表1 G.Balint 活动前后两个班学生共情能力与情绪智力评分比较(分,)

表1 G.Balint 活动前后两个班学生共情能力与情绪智力评分比较(分,)

通过将巴林特小组应用于提高临床实习生沟通能力实践中,实现了临床医学教育中整体医学观的贯彻;在教学中以参与体验的形式、依托心理动力学原理、通过团体活动的方式,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突破。在教学效果上,将实践成果融入学生的人格发展,并提高医学生临床沟通技能。在医学沟通教学中增加巴林特小组活动,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共情医患智力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