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研究

2020-01-03 07:05王圆圆郝世绵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活富裕因素区域

王圆圆,郝世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简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中央对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反映了亿万农民的期盼,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此,通过构建完备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来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中心镇聚集力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将会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中心镇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相关研究综述

韦家华、连漪认为要稳步进行乡村振兴政策的执行,就需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和相应的实施结果进行量化评价[1]。张挺、李闽榕、徐艳梅认为要将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目标具体化,使过程加以量化,使乡村振兴的决策者、指挥者和建设者都有清晰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2]。因此,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和“三步走”总方针,必须构建科学完备的指标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的不断扩大,因此,学者对农村和小城镇的研究也逐渐加大和深入。其中,晏群从行政规划的角度提出中心镇是经济实力和相应的文化中心的综合区域的观点,该观点把中心镇定义为一个综合型的区域[3]。胡厚国、徐涛松从“地理一功能”的视角出发,提出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发挥“中心地”功能的区域为中心镇[4]。王兴平、李志刚把中心镇定义为:在小村镇中,那些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实力雄厚,在一定范围内对周边较近的村、镇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辐射能力和相对其周边地区开发前景较为明确的小村镇,这样的区域是我国城镇体系行政体系等级结构的基础部分[5]。中心镇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经典的“城乡融合”观点[6]和社会劳动分工理论的产生[7-9]。通过文献可以了解到,在国内外学者在对中心镇的相关研究中,主要对中心镇的内涵[3,5]、类型[10]、规模[11]、功能[12]、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以及乡镇经济发展的研究[13-14]。

关于聚集力的研究,国外学者形成了诸多流派,构建了丰富的理论体系,熊彼特(1934年)从创新集群等不同角度对集聚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佩鲁(1950年)提出增长极理论来解释和分析集聚现象及其集聚效应;马歇尔(1890年)从工业集聚进行研究、藤田昌久(1988年)则在原来理论的基础上扩展了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16-17]。国内相关研究则比较晚,段瑞君认为促使要素不断地向区域聚集的作用力称为聚集力[18];马丽则将要素聚集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聚集效应的产生是在一定区域内人类经济活动的要素不断聚集而形成的[19];齐亚伟、陶长琪把生产要素向某区域集中可以引起产业集聚循环累积因果效应,称之为聚集力,并认为地区经济的差异与产业地理集中和地区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关系[20];陈建军、胡晨光 认为产业集聚可以给集聚产业的区域带来的一定的好处,比如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索罗剩余递增效应[21];周学政从要素聚集与区域集群竞争力的关系入手,驱动支持创新聚集[22];梁林、刘兵和刘士臣提出人才聚集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地区人才聚集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协同人才发展的关键重要能力[23]。

从研究学者的关于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的相关文献来看,研究区域经济集聚产生的成因,推动聚集的动力机制和区域聚集未来可能的趋势等方面都研究得比较透彻和深入,但大部分是对于城市聚集因素的理论和相关实证案例分析研究,其中虽然有一小部分是研究农村和乡镇产业聚集的经济动力机制,但是研究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的还很少,因此,还需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在前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乡村振兴的五个总要求构建关于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数据分析阐述中心镇发展中的聚集力因素对中心镇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

2 中心镇聚集力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体系原则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中心镇聚集力的指标体系,基于以下3个原则。

2.1.1 系统整体性原则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其指标应该包涵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这就全方位反映中心镇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的评价体系,是为了评价中心镇的整体性而建立的,因此,必须涵盖中心镇各方面的内容。

2.1.2 实用性原则 中心镇聚集力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实用性,这样才能体现它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这个方面来说则需要用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多的实质性内容。选取的指标要能体现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的实际作用,这样才能具有实用性价值。

表1 中心镇聚集力因素评价指标

2.1.3 动态发展性原则 中心镇聚集力因素评价指标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紧跟时代的潮流,跟随国家的政策,跟进时代的步伐。

2.2中心镇聚集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建设村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村镇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界定中心镇的内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立一套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级别指标下的15个操作指标,如表 1所示。

2.3 中心镇聚集力核心价值评价内容说明

中心镇聚集力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价中心镇聚集力的前提条件和中心镇开发的基础,能够分析出中心镇发展的核心要素。其中,一级指标是中心镇聚集力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决策目标层);二级指标则包含了五个方面的要素指标层(中间要素层);三级指标则是具体的目标层(备选方案层)。

2.3.1 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作为二级指标,对应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三个3级指标。该指标主要关注的是中心镇的生产功能和第三产业。中心镇作为具有一定范围辐射影响力的区域,承载着大部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绝对的生产优势。此外,随着需求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乡村体验农业等农业产业的发展,村镇的服务业比重不断加大,非农产业比重上升,正慢慢取代传统的家庭式耕作,农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由村镇主导的乡村体验式农业日渐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产业兴旺指标反映了中心镇的产业情况。

2.3.2 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主要是解释中心镇生活的环境质量。由中心镇绿化覆盖率、对生活垃圾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三个3级指标组成。随着气候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被提升到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因此,这些指标将会反映中心镇的整体居住环境。

2.3.3 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由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三个3级指标组成,侧重解释中心镇居民的教育文化素质水平和中心镇乡村文化的传承,这关系着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自强。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文明大国,泱泱华夏的农耕文明,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美德、形式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因此,也应该重视文化设施的投入。以上指标反映了中心镇的文化文明程度。

2.3.4 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侧重的是中心镇整体规划和基础建设的相关功能,由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规划管理覆盖率、综合服务站三个指标构成。通过这些指标,反映中心镇的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2.3.5 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指标作为衡量中心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主要由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心镇硬化路密度三个3级指标组成。农民是中心镇的主要参与主体,因此生活富裕指标反映中心镇的主体生活质量。

2.4 中心镇聚集力评价方法及步骤

2.4.1 中心镇聚集力的评价方法选择 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层次分析法将目标层次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决策目标层、要素层和备选方案层,用小目标体系的方式将问题进行分解,组成一个层次型的分析模型。该指标体系的评分是建立在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或经验丰富的工作者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的基础上,得出各个要素指标之间的相关权重系数,最后根据权重系数确定影响总目标的程度。AHP方法和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弥补中心镇聚集力因素中价值定量分析的不足之处,会对中心镇的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采用的是1-9的标度法,该标度法中的标度将作为中心镇聚集力的基本衡量标准,根据标度,比较得出中心镇聚集力因素中的两个要素之间的重要性程度,如表 2所示。

表2 重要性标度表

2.4.2 确定评价权重的步骤 本文根据中心镇聚集力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对在中心镇经济研究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工作者或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对中心镇聚集因素进行打分,并对每一层次的聚集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根据打分结果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判断矩阵,最后得到每一层次中中心镇各个聚集因素的权重。假定,设决策目标层为A,则备选方案层分别由以下五个指标:B1、B2、B3、B4、B5组成。基于中心镇聚集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将层次分析法(AHP)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得出以下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比较矩阵:

其次,得到各要素层对四个准则层的比较矩阵分别为以下五个方面:

根据A、B1、B2、B3、B4、B5六个矩阵的分布情况,再利用AHP软件进行计算,得出每一层级中中心镇聚集力因素所占权重,如表 3所示。

表3 中心镇聚集力因素评价指标权重表

3 结果及建议

从表3可以看出:(1)产业兴旺所占权重最高,中心镇经济的发展与产业兴旺指标有着重要的联系。一直以来,对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不管是从地区区域的经济理论分析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研究,都明确指出区域经济产业聚集水平与区域差别的相关数据有很大的相关性。乡镇产业聚集水平的高低和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有关。(2)权重排在第二的是生活富裕指标,在中心镇中生活富裕是引起要素聚集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活富裕能充分吸引高素质群体涌入,配置劳动力资源,带动乡镇创新创业,从而反作用于产业的兴旺,带动中心镇区域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3)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所占权重相差不大,村镇地区相比较于城市,开发晚,经济底子薄弱,因而人们更注重经济的发展。对于推进乡镇经济的发展,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培育中心镇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繁荣

中心镇作为对一定范围内的乡村具有辐射和吸引力的区域,对于吸纳和引进农业企业与先进技术有着自身天然的优势,要提高中心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依靠发展特色产业,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中心镇可以建设与生态有关的特色度假村,发展壮大农家乐类型,做与农业有关的农业体验型农家乐,拓宽中心镇居民的增收渠道,增加中心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中心镇还可以引进实力雄厚的农业加工企业对中心镇进行投资,为中心镇带来工作岗位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中心镇的吸引力,为中心镇的经济实力和知名度打下一定的基础。

3.2 引进金融机构,实现生活富裕

政府需制定出有利于推进中心镇发展的要素保障、大力给予财力支持、对于资质优秀的企业进行一定的税收减免、鼓励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和改善教育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要保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完善实施中心镇的改革进程、建设规划与经济发展。中心镇土地筹集资金的力度要不断提高,优化土地的使用途径,拓宽吸纳民间资本流向中心镇的渠道,吸引金融机构的入驻,政府也需要加大每年对中心镇的资金投资力度和预算。

3.3 加强政策引导,做好“生态宜居”工程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中心镇的地方各级政府必须要将中心镇的生态环境治理放在各级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环境治理相关措施,制定中心镇每年的生态治理目标和实施计划,通过层层传导,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建设“生态宜居”的中心镇。通过政府、媒体和各种网络平台的大力宣传,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从而改变人民的居住环境,让人民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3.4 完善治理,改善乡风

要做到“治理有效”,完善改良乡风,人是第一要素。提高当地的人口素质,治理水平也将得到提高。因此,中心镇需要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推进中心镇人才资源一体化开发,制定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鼓励市区人才到中心镇进行就业创业;增设返乡创业农民补助,加大对中心镇人力资本投入,增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中心镇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生活富裕因素区域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分割区域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与实施路径
以民为本求富裕
吃“穷”一点,不管你现在有多富!
区域发展篇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发现身边的美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