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苏北地区的调查分析

2020-01-03 07:05郑少芳贾雪影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苏北双创动机

郑少芳,贾雪影,李 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大学生作为创新的生力军,激发大学生创造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对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2017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均保持在3%左右[2],而201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高等教育扩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以及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创新思维受限,出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是理论界和创新实践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创新强省,在我国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地域和资源条件的限制,苏北和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态势,苏北地区在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创新活力等方面,与苏南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大学生作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应在提升地区创新活力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苏北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学术界也缺乏对苏北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育策略。

1 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辛雅丽[3]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能产生新颖且具有价值产物的能力,包括想出新办法、产生新思想、形成新设计和创造新知识等。李振兴、高春娣[4]从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角度,指出创新能力是由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能力,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等。对大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尝试使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其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激发创新活力的现实需求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科技创新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科技创新与人才质量密切相关,大学生作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其创新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力。近来年,我国二线城市相继展开了激烈的人才抢夺战,尤其是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实施了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本是二线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1.2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

受高等教育扩招的负面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出现了下滑现象,同时,我国对智力教育的重视程度大于非智力教育,在长期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影响下,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创新动机不高。教育部提出应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的质量决定了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3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实际需要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高校已经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知识构建能力和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

本文主要参考了杨倩[5]编制的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问卷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技能、创新思维、创新动机和想象力5个维度,共35道题目。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法,“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说明大学生创新能力越强。

2.2 数据收集

本研究对苏北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包括淮安、徐州、宿迁、盐城、连云港五所城市。学校类别包含全国211重点高校、省属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农学类、医学类等学科门类。本次调查共发放4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0份。

2.3 研究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从性别、学校类别、担任职务差异和家庭所在地等方面对苏北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苏北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研究发现,苏北地区大学生创新整体能力居于中等水平(见表1)。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五个维度均值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依次是创新思维(M=2.906)、创新动机(M=3.286)、想象力(M=3.498)、创新技能(M=3.530)、创新人格(M=3.689),这说明苏北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应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动机的培养。大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长期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普遍缺乏心理独立性与发散性思维。进入大学教育的阶段之后,许多大学生认为大学学习生活是简单轻松的,更多地会选择放松和娱乐,忽视了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90后”尤其是“95后”高校大学生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独立解决,而是靠人脉关系来解决,大学生从心理层面缺乏对创新的积极性,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动力方面表现不足。

表1 苏北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各因子的均值与标准差

3.2 性别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以性别为自变量的独立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男生和女生在创新技能(p=0.013)、创新动机(p=0.003)上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创新技能显著高于女生,男生的创新动机显著高于女生,说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创新技能和创新动机是有差异的。

表2 苏北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性别差异分析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P<0.01,*表示P<0.05。

3.3 学校类别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苏北地区仅有一所211工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不同学校类别为自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来自三类不同类别学校的大学生在创新人格(p=0.004)、创新技能(p=0.001)、创新动机(p=0.000)、想象力(p=0.001)上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其中,在创新人格因子、创新技能因子、创新动机因子和想象力因子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211工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表明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差异的。一方面,211工程大学的学生招生入学时的文化素质与智力水平比普通本科院校要高,也具有较高的学习、思维能力;另一方面,211高校在师资队伍、教学环境、人才培养等教育资源上优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动机也高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因此,211工程大学的学生比其他类型高校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表3 苏北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学校类别差异分析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P<0.001,**表示P<0.01。

3.4 担任职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表4 苏北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担任职务差异分析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P<0.01,*表示P<0.05。

以担任职务类型为自变量的独立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4),校、院、班级干部或活动负责人和活动一般成员在创新技能(p=0.004)和创新动机(p=0.010)上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校、院、班级干部或活动负责人在创新技能和创新动机上显著高于活动一般成员。这说明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或社会实践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对大学生创新技能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3.5 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以不同家庭所在地为自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5),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学生在创新技能(p=0.007)、创新思维(p=0.003)上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其中,在创新技能和创新思维上,地级市和省会城市得分显著高于县级市、乡镇和农村。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历史、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表5 苏北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家庭所在地差异分析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P<0.01。

4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4.1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参与创新实践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前文的实证研究也发现校、院、班级干部或活动负责人比一般成员拥有更高的创新技能和更强的创新动机。首先,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学生会、社团和班级活动等校园实践,勇于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发现身边的商业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其次,要积极参加社会调查、暑期实践和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勇于承担学术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相关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追踪学术前沿,更新理论知识体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2 构建创新型师资团队

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同时也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创新型师资团队。第一,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教师需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才能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会贯通。第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启发式或案例式教学水平。高校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启发式或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放式案例引导,鼓励学生提出创新型的策略方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三,聘请具有学术背景的管理者担任导师,为学生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或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实践课程的开设,激发大学生创新激情,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4.3 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平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苏北地区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并不完善,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虽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但并未发挥出实际价值。高校应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实现创新创业平台在大学生创新培养中的创新价值。一方面,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应与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形成固定化的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借助合作基地,展开实践课程学习和实地调研,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平台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当前有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缺乏有效的实践平台,导致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有效运用到企业实践中。高校可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信息平台,吸引企业风投机构为大学生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实现创业项目的产业化发展。

4.4 健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高校应将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大学生能力的考核指标,不能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能力的标准,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并对在创新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奖励;另一方面,高校应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理论课与创业实践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和创业动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4.5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目前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从1998年到2006年间,中央各部委出台的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法规达169份[6]。但政策的实施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对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力度也不足,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宣传和落实大学生创业政策。政府应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大学生创业税费,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大学生创业的服务能力,切实减轻大学生创业负担[7]。政府应与高校招生就业部门形成联动机制,积极宣传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动机。第二,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如英国政府每年从地方税收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大学生创业基金,用于创业实践鼓励大学生优秀的创业项目。第三,鼓励大学生发明专利,为大学生专利申请提供政策优惠和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大学生专利申请和发明数量。

猜你喜欢
苏北双创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