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莉莉 岳红 安徽省蚌埠市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经开区园
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使用一些建构材料如:积木、积塑、废旧物品等来建筑和构造各种物体和建筑物,是幼儿创造性反映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操作及其建构作品,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生活经验更加丰富。他们喜欢在建构区操作、摆弄,学习建构技能,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教师在建构区观察中班幼儿发生的小故事,分析幼儿搭建水平,从中寻找推进游戏的有效发展策略。
游戏观察:
今天有五位幼儿来到建构区。王奕铭用两个圆柱形和一个长方形搭了个门,门上放了块拱形门,最上面又放了块半圆拱形,然后在门的周围竖着放了各种形状的积木。温宗睿小朋友用规格不同的长方形往上叠高,在顶部分别放了半圆形和三角形做房顶,告诉我他搭了座城堡。沈静在他旁边用拱形积木按一大两小的规律摆成一长条,虽然两人的作品很近,但一直都是各自搭自己的。“你设计的城墙真漂亮!”我的暗示起了作用,温宗睿抬头看看沈静的作品犹豫片刻模仿起来,沈静听了表扬后主动地将自己的城墙连向温宗睿的城堡。虽然两人没有语言的交流但行动上开始了合作。孙一凡用了同样大小的长方体,通过一横一竖有规律地连接摆放,上面再架空平铺,一座非常规整的建筑物搭成了。
游戏分析:
1.游戏中幼儿会自主选择材料,运用连接、平铺、叠高的方法进行自主搭建,但选择材料单一,基本都是木质积木。
2.能根据积木的形状搭建自己想象的建筑物,搭建水平较低,作品比较单一,搭建物之间没有联系,尤其是王奕铭的作品基本是积木的随意摆放。
3.幼儿搭建的目的性不强,基本都是老师询问后才给作品命名。
4.在整个搭建过程中幼儿大都以自己搭建为主,没有主动合作,温宗睿和沈静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简单的合作搭建。
环境材料调整:
1.提供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围合、延伸、旋转、组合等搭建技能。
2.投放教师、大班幼儿的作品,让幼儿欣赏、模仿。
3.搭建材料增加易拉罐、薯片桶、牛奶盒等。
游戏观察:
区角游戏开始了,唐浩博、徐锦程、张若熙、章煜笛四位小朋友选择了建构区。唐浩博独自在搭一座“恐龙园”,他发现需要的长积木都在两个女孩那儿,就去借。可只剩一块了,他选择把长积木还给了张若熙,用较短点的积木连接起来,效果是一样的。两位女孩一入区就开始了合作搭建,能看出张若熙在搭建中起着主导作用,章煜笛只是做些辅助工作。徐锦程选择了圆柱形的积木,当他看到自己积木放的位置和“恐龙园”有点近,主动挪了挪位置。
唐浩博在搭门时遇到了一点小困难,由于下面两块积木的间距有点大,他想把一块长方积木放在上面,可失败了。我想帮助他,但他不正面回答我而是转移话题,也许他认为已经有了三角形的房顶没有平房顶不影响他建的“恐龙园”。徐锦程用圆柱形积木一高一矮有规律地进行围封,还出现了两边对称的拼搭,建构水平比较高。
两个女孩改用长积木把她们搭的高建筑围起来,通过张若熙的讲述,能了解到她在堆高的过程中掌握了不让建筑物倒塌的方法,将大块地放下面,小块地放上面,这样稳定性就高了。
徐锦程搭的“环球旅行城市”已经完成,一人独自待在那无所事事。由于他搭的内容较满无法再进行装饰填充,老师引导他可以将“环球旅行城市”向外延伸,让他有了继续游戏的想法。
两个女孩始终合作得非常愉快,在老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下,她们在“哈喽KT公主城堡”里又建了一座公主的房间,游戏得以继续进行。张若熙还向我介绍公主的房间是有密码的,只有知道密码的人才能进去。
唐浩博的“恐龙园”又开始向外延伸了,而且他提议要把三个建筑物连在一起,其他三位也积极响应投入到把三座城堡互相连在一起的合作游戏中。
游戏分析:
1.搭建水平提高
活动中唐浩博用了两块小积木替代一块大积木,搭建效果一样;徐锦程的作品用了圆柱形积木一高一矮有规律地围封,还出现了两边对称;两个女孩在搭高建筑物时知道将大块积木放下面,小块积木放上面,提高作品的稳定性。
2.目的性强、内容丰富
借助玩具恐龙和KT猫建的“恐龙乐园”和“哈喽KT公主城堡”,说明孩子们一开始搭建的目的性就很强。“哈喽KT公主城堡”里不仅有可以旋转的阳台还出现了密码房间。
3.合作意识增强
游戏开始两个女孩就主动开始合作搭建,游戏后期唐浩博把自己的“恐龙园”向外延伸主动提出要把三个搭建物连在一起,得到了其他幼儿的响应。
4.搭建材料单一
游戏中,虽然使用了玩具恐龙和KT猫,但搭建材料基本都是木质积木,投放的牛奶箱、易拉罐等废旧物品没有使用。
材料环境调整:
继续提供大量不同类型的废旧材料,同一种类的材料数量要充足。投放一些蚌埠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图片供幼儿欣赏模仿。
游戏观察:
今天的建构区是组织幼儿围绕“美丽的蚌埠”这一主题进行搭建。两个女孩主动交流,唐浩博和孙芃皓也在积极交流,李松霖只是默默地一个人在思考。
游戏开始后,徐锦程和李松霖就确定了搭张公山游乐场。唐浩博用易拉罐建的是张公山的塔,章煜笛准备搭龙湖大桥,张若熙主动加入到章煜笛的搭建中,孙芃皓用牛奶盒在搭博物馆。
徐锦程和李松霖一直合作得很默契,一个负责取材料一个负责搭建。张公山游乐场搭好了,李松霖主动提出要建一座桥把游乐场和唐浩博的张公山塔连在一起,他们用薯片筒和冰棒棍搭了一座五彩高架桥,很壮观!他的倡议马上被张若熙认可,两个女孩将她们的龙湖大桥直接连向张公山塔。
唐浩博的任务完成了,主动来到徐锦程这一组,很自然地加入到他们游乐场的搭建中,能看出他的社会性发展比较好。孙芃皓的博物馆前面摆放了一些易拉罐、pvc管,通过询问原来是博物馆前面水池里的喷泉。
幼儿搭建的作品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只有通过幼儿自己介绍才能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最后的“蚌埠一日游”,幼儿当小导游介绍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互相欣赏,把今天的主题建构游戏推向高潮。
游戏分析:
1.运用低结构的材料创新搭建
游戏中唐浩博搭建的张公山塔用的是易拉罐和黏土盒;两个女孩建的龙湖大桥基本全是牛奶盒、易拉罐、彩笔盒等废旧材料;五彩高架桥用的是薯片筒和冰棒棍;孙芃皓巧妙地运用了易拉罐和pvc管建成了喷泉水池。低结构材料的大胆使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主题建构目的性强
今天的主题是“美丽的蚌埠”,孩子们建的张公山塔、龙湖大桥、博物馆都是蚌埠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从游戏开始到结束,幼儿始终围绕着主题有目的地选择材料进行搭建,游戏场地基本没有出现凌乱的材料。
3.社会性得到有效发展
游戏中,唐浩博能很好地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自己的作品完成后自然地融入另一组;两组合作的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配合默契,李松霖在游戏中主动提出搭座五彩桥连向唐浩博的张公山塔,章煜笛马上同意并模仿;最后的“蚌埠一日游”旨在通过幼儿介绍,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以及藏在作品背后的故事。
总之,幼儿的建筑构造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模仿——再现——创造,这是孩子建筑活动的发展轨道。最初的原型模仿完全是直觉感知,在成人反复的示范和幼儿不断地模仿下,并通过反复连续,再逐步发展为离开原型的记忆模仿。这时,幼儿已是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构造了,而教师的指导也应该转入幼儿独立构造的能力培养方面了。孩子在构造中遇到了困难教师不要急于代替解决,应该通过启发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在反复的实践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构造、想象创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