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泽琦 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幼儿园
谈话活动拥有极大的意义以及价值,是培养孩子倾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捕捉信息的核心渠道之一,本文深入研究了幼儿园谈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以期引起幼师对谈话活动的高度关注。
谈话是帮助孩子利用现有经验和他人开展有效沟通,可不是全部话题都适合孩子实施谈话活动。在谈话的时候,孩子不能紧贴主题开展深入交谈,或者话题已经不具有新鲜感,不能激发孩子谈话的欲望[1]。于是,选择适宜的话题才是有效实施谈话活动的开始。
幼儿发展目标以及语言学习重点包含书面语言以及口头语言的学习,而谈话活动旨在重点培养他们的口语沟通能力,倾听就是表达的核心基础。于是在对目标进行拟定的过程中一般会忽视“听”的能力而注重“说”的能力目标。
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老师一般不重视孩子的自由交谈,不能彻底地放手,而是利用示范,持续纠正孩子说话过程中的造句、用词错误,不能让孩子进一步利用现有的语言经验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老师首先需要为孩子创造适宜的语言沟通环境,从感性经验方面,让孩子想说以及敢说。老师能够借助于若干种渠道拓展孩子的认知经验,建立对应的区域,进一步提供材料,让孩子在与材料和老师、小伙伴的互动活动中畅所欲言[2]。另外,还需要创造良好的谈话气氛,主动与孩子开展谈话。
谈话的话题选择可以是孩子主动提出来的,也可以是老师预设的,无论基于哪一类来源,都应该高度重视孩子现有的认知经验,是孩子所了解的,与孩子的年龄特征相符。话题的选择能够将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也能够是突发性事件。比如,在我喜欢的玩具语言活动中,我们让孩子说一下喜欢哪类型的玩具时,孩子们滔滔不绝。
幼师的角色一直是多样化的,部分学者觉得老师能够扮演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合作者以及引导者等。在谈话活动的每个步骤,老师担任的角色会不断变化。比如,在创建环境以及准备活动的时候,老师会处于核心地位,尽管也会重视孩子的兴趣导向;活动一开始,老师就是个引导者,逐渐引出谈话的核心主题;当孩子在自由谈话的过程中,老师就是一个观察者以及倾听者;当孩子的谈话很难深入,老师还能够进一步开展示范,为孩子提供适当、有效的指引,持续实施活动[3]。当然,在谈话活动结束的时候,老师还是一位反馈者、评价者以及总结者,对孩子谈话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归纳以及评价。
总而言之,如今幼儿园谈话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如谈话的话题选择不恰当、谈话的活动目标不清晰、欠缺自由谈话时间等,我们也可以采取创造适宜的环境、选取恰当的谈话主题以及有效调整老师角色等策略,以推进幼儿园谈话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