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全球重要致盲眼病之一。其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以手术为主,预防尤为重要。近期,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多用途队列研究表明,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十字花科蔬菜,能降低近三成白内障发病风险。
为调查蔬菜摄取与白内障发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小组以7万名45~74岁的日本居民为对象,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为期5年的追踪研究。他们从参试者摄入频度最高的138种食品中选取30种蔬菜,并根据摄入量的多少将参试者分为4个组。结果表明,在男性中,蔬菜摄取最多组和最少组相比,白内障发病风险降低了23%。其中,十字花科蔬菜摄取最多组和最少组相比,白内障发病风险降低了27%。研究称,每日只要摄入50克此类蔬菜,白内障发病风险就可明显下降。研究报告发表在《流行病学杂志》上。
十字花科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大白菜、小白菜、菜花、西兰花等都属于此类蔬菜。研究人员表示,十字花科蔬菜中所含的异硫氰酸酯和维生素等抗氧化成分,均对白内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平时多摄入一些。
戒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做不到一口不抽,那就尽量抽得越少越好。因为美国医师协会近期发表的一篇有关吸烟频率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表明,每个月吸烟超过6根,死亡风险就会增加。
研究人员以50.6万名18~103岁的美国居民为对象进行追踪随访。根据吸烟频率,参试者被分为每日吸烟组(每月抽烟超过75根)、大量吸烟组(每月抽烟40~75根)、少量吸烟组(每月抽烟1~39根)、已戒烟组和不吸烟组。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年龄、性别、人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后,比较了参试者的早亡风险差异。结果显示,与不吸烟者相比,每日吸烟者早亡风险增加1.32倍;非每日吸烟者早亡风险增加0.82~0.93倍;每个月吸烟超过6根者,死亡风险就开始明显增加。
研究人员建议,想戒烟却又难以控制烟瘾的人,不妨从每天少抽1支烟做起,逐步达到每周只抽1支烟的目标。
伴随年龄增长,人的视力会逐渐下降。英国一项新研究显示,深红色光线可改善日渐衰退的视力。
人类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细胞从40岁开始老化,这种衰老是由产生能量和增强细胞功能的线粒体衰退造成的。为探究延缓视力衰退的途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团队招募24名志愿者进行试验,参试者男女各半,年龄在28~72岁之间,均无眼部疾病。研究人员首先对参试者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灵敏度进行了测试(它们共同构成了视网膜的光感受器)。随后,所有人将小型LED手电筒带回家,每天凝视它发射出的670纳米波长深红色光束3分钟,持续两周。之后,研究人员重新对参试者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发现,670纳米红光对年轻人几乎没有影响,但在40岁及以上人群中,视锥细胞灵敏度平均提高了20%,视力获得了显著改善。研究报告发表在《老年病学》期刊上。
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的格伦·杰弗瑞说:“先前的小鼠、黄蜂和果蝇实验发现,深红色光线有益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提升。为逆转中老年人视力、色觉等功能下降,我们试图用短时长波光重新启动视网膜老化细胞。该研究能帮助全球上千万视力自然下降的人,并为研发价格低廉的家庭治疗设备提供思路。”
人体免疫系统一旦识别出感染,就会启动包括释放抗体在内的一系列应激反应。感染得到控制后,记忆抗体会在血液中以低水平循环。如果再次遭遇病毒,康复者的免疫系统会加速抗体产生,防止再次被感染。然而,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近10%的新冠患者康复后体内并不会产生抗体。
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研究团队以177名新冠确诊患者为对象,对他们感染后几周内体内免疫蛋白变化情况展开了观察分析。结果发现,2%~8.5%的感染者康复几周后,体内仍未产生可防止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抗体。过往已有的统计数据表明,黑人、亚洲人群或少数民族更容易出现新冠并发症,然而新研究却发现,在非白人群体中,抗体数相对更高一些。
新研究与中国刚刚公布的新冠疫苗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中,约90%的志愿者产生了抗体。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丹尼·阿尔特曼表示,是否产生抗体反应不受年龄、性别和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九成患者痊愈后2个月内,仍然可检测出抗体。不过,抗体作用是否能持续更长时间,仍待进一步研究。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近日发表一项生物工程最新突破,美国科学家报告称,未达到器官移植要求的受损人肺,可通过与猪的交叉循环进行修复。鉴于现在全球都面临移植供体短缺的问题,受损肺脏修复技术有望为人类扩充适合移植的器官库。
肺移植是根治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手段,但由于高质量供肺不足,肺移植的开展一直受限。当前增加可利用供肺的策略包括使用体外肺灌注(EVLP)支持移植前的供肺功能,这种技术会不间断地泵送氧和营养物质,但尚不清楚EVLP修复受损肺的效果如何。
去年5 月,美国范德堡大学研究人员马修·巴切塔及其同事,研究了严重受损肺脏再生后达到移植标准的可能性。他们以猪为实验对象(猪的内脏器官大小、形状等与人类器官相近,同时也被认为是器官移植的潜在供体),在8只猪的体内再现了胃内容物吸入性损伤,并通过体外支持系统将受损肺脏与受体动物的循环系统相连,对器官进行维持。
在前期研究中,团队发现,将受损猪肺与另一只猪的循环系统相连,就能修复受损的猪肺。而在这项最新研究中,他们探索了能否用相同的过程来修复人肺。
研究团队将5个未达移植要求的肺与一只猪的循环系统相连,并给这些猪使用了免疫抑制剂,防止肺部排异。在连接24小时后,受损人肺的组织和功能都出现了改善,包括其中一只在EVLP后仍不符合移植要求的肺。研究人员认为,无法通过EVLP修复的移植不达标肺,或能利用这种交叉循环的方式进行修复。研究团队指出,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评估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潜力。
西班牙一项研究显示,在水边散步比在城市街道散步更有益于心理健康。
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评估59名健康成年人在海边、街道散步及室内休息场所体验的心情和幸福感,得出上述结论。研究人员要求他们第一周内每天花20分钟在巴塞罗那海边散步,第二周每天花同样时间在城市街道散步,第三周每天花同样时间在室内休息。研究人员除了在研究对象散步或休息之前、过程中及之后测量他们的血压、心率,还经由调查问卷评估他们的心情和幸福感。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环境研究》季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与在城市街道散步或在室内休息相比,研究对象在蓝色空间(指海边、湖河边或喷泉附近的空间)散步后心情和幸福感出现“快速、显著改善”。这次研究中,研究对象在海边散步后,自述心情、活力和心理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另外,在海边和城市街道散步过程中和之后,研究对象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加。
不过,这次研究结果并未显示在海边散步和在城市街道散步给心脏健康带来的影响差异。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克里斯蒂娜·贝尔特说,这项研究评估在蓝色空间短时散步的“即时效应”“持续、长期待在蓝色空间内可能会对心脏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但这次研究没能涉及相关内容。
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即使是最虚弱的老年人按规律服用降压药也能活得很久,更健康的老年人能获得最大的好处。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期刊《高血压杂志》上。
研究团队收集了来自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超过100万名65岁及以上、均服用3种及以上处方抗高血压药物参与者的数据,并追踪其结局。研究开始时身体健康的人7年以上死亡的可能性为16%;健康状况极差者为64%。
研究结果揭示,研究期间,开始时身体状况良好的参试者,规律服药使其死亡可能性降低了44%;而定期服药但身体状况不佳的人,比那些不坚持药物治疗的老年人,死亡可能性低33%。因心脏病死亡的可能性也表现出相同的模式: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人获益最多,健康状况极差的人也有一定的健康获益。
众所周知,过量吃糖有害健康。《欧洲预防性心脏病杂志》近期刊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糖摄入量大还会导致心脏和腹部多器官周围脂肪堆积,进而增加慢性疾病风险。
为了解长期吃糖与内脏脂肪累积程度的关联性,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伊云(音)博士团队收集了“美国年轻人冠状动脉风险进展队列研究”项目中的3070名18~30岁参试者数据。研究人员对各类含糖饮料(软饮料、水果饮料和能量饮料等)及烹饪或加工食品过程中添加的糖进行了甜度检测。20年随访期间,参试者接受了3次糖分摄入量测量;25年后,他们接受胸部和腹部CT扫描,以测量腹部和心脏周围的脂肪体积。结果发现,长期高糖摄入可显著增加内脏脂肪堆积,其中含糖饮料和添加糖对内脏损伤最大。
研究员林恩·斯台芬表示,心脏及腹部堆积的脂肪组织会向人体释放有害化学物质,增加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建议以白开水或矿泉水替代含糖饮料,选择口味相对清淡的零食。
一项以30个国家3万多名上班族为对象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工作生活时间不平衡的人更有可能自诉健康状况不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自然科研”的开放获取期刊《BMC公共卫生》上。
一天中可用的时间是有限的,上班族们要面临的挑战却是无限的。这其中包括各种最后期限、经济义务和家庭责任,可能会造成各种冲突。这种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感觉,可能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来自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和莱布尼兹预防与流行病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分析了2015年进行的第6次“欧洲工作状况调查”中的数据。被调查者被要求报告自己的整体健康状况、工作时间、工作外家庭和社会义务的相适应程度,以及对自己工作的大体描述。收到的回应来自欧洲30个国家的32275名上班族。
团队发现,工作生活时间不平衡的人,自诉健康状况不佳的可能性高两倍。这种关联性在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强一点,尽管男性总体上报告工作生活时间不平衡的可能性更大。男性报告每周工作时间较长的比例比女性更高,但男性更有可能是自己决定工作时间,而女性通常由公司来安排其工作。研究人员表示,传统和社会对男女行为的期望,是女性负责照料家庭,男性负责赚钱,这种期望或能解释工作生活时间不平衡的性别差异以及团队观察到的不良健康后果。
莱布尼兹预防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所科学家表示:“长时间工作、工作中心理投入的增加、工作时间不灵活和角色超负荷,都可能让员工经受工作、生活间的冲突。多个国家都存在社会经济政策不统一的现象,如育儿假、对照顾儿童和老人的支持以及一般的福利和平等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工作与家庭生活间的平衡。”
团队认为,各组织和政策制定者需提供工作条件和社会政策,让成年人能够应付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有冲突的需求,避免健康受到负面影响。他们还指出,该调查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导致工作、家庭不平衡的因素,但这一结果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因为失眠、慢性病、衰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老人的睡眠不太规律,晚上入睡时早时晚,白天睡眠时间也常常不固定。近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分册》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不规律的睡眠习惯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在研究过程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社区选择了2930名老年志愿者,他们没有帕金森病史,平均年龄为76.3岁。研究者对他们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后,通过后续访问和问卷调查进行监测。通过让参与者佩戴活动仪——一种类似手表的装置,可以监测和记录他们睡眠和活动的昼夜节律。历时11年后,科学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这2930名老年人中,有78人在研究开始后的11年间患上了帕金森病,占总人数的2.7%。睡眠节律紊乱的老年人,后来患上帕金森病的人数,约是睡眠规律者的3倍。
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睡眠节律紊乱会增加老年人患帕金森病的几率,而这或许可作为预测老年人患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