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宁 周 靓
专业群建设是产业集群理论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上的应用,通过集群将群内资源有效整合和优化,使这些资源在实际运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推进专业群教师资源整合,教师的身份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须围绕专业群发展需求调整自身角色,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从而深度融入专业群建设发展之中。
学校结合专业群建设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师资结构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如学校制订了“专业群教师中长期成长培训计划”,每年及时做好培训工作总结,有问题及时发现,有经验及时分享,保证培训计划的科学合理和高效执行。培训学习也是一个教师资源挖掘和共享的过程。群内教师本就各有所长,挑选部分优秀教师(如教学大赛获奖教师、技能特长教师、教科研能手等)给群内教师开展多种项目的专题培训,既发挥了优质师资的作用,又营造了群内教师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教师各展所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为了提升专业群教师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加强教师专业群角色的归属性,学校设计了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成就感,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例如:教师技能展示活动,通过专业群内的技能比赛,给每个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彰显自身魅力;平台课程的同课异构活动,学校专业群教师以相应专业的市级中心组研讨活动、教师全员晒课活动、教研室专题活动等为契机,探寻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教学中的差异性设计,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展示评比,学校鼓励教师将自己制作的课件、精品课程、微课等优秀教学资源上传到专业群学习平台,通过点击量等多种标准进行评比,并给予优秀教师一定的奖励,为教师营造一个相互竞争、比学赶超的环境,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
专业群现有师资构成中,掌握娴熟技能操作的以职称为初级、中级的青年教师为主,掌握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以具备高级职称的中老年教师为主。对此,学校在青蓝工程组对工作中重点关注:1.完善制度。出台《青年教师导师制管理暂行规定》,各系部结合专业群发展对师资力量的需求,再结合已有师资力量的现状制订《专业群教师队伍青蓝工程建设的三年规划》《专业群青蓝工程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对指导内容、指导形式、指导次数等都提出明确要求。2.合理组对。组对前,学校对群内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职称结构、专业特长和教学获奖等情况进行分析,将群内教师分为擅长技能的教师、擅长理论的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能熟练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年轻教师。再围绕专业群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在专业群范围内组对,学校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开展指导工作。3.及时总结与考核。由各系部结合教师的指导成绩进行过程性考核,并在每学期期末将考核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教务处。对于优秀的组对,在年度“优秀教师”评比中给予优先考虑,激励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各展所长,努力提升专业水平。
首先,完善制度,吸纳优秀教师。学校制订了《淮阴商校教师梯队建设方案》,明确了骨干教师选聘及聘后管理方法、专业(学科)带头人选聘及聘后管理办法、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鼓励优秀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绩积极申报校级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其次,项目引领课题研究,培养优秀教师。组织群内教学名师开展课题研究,实现资源共享和全员共同提升。再次,搭建平台,壮大复合型教师队伍。针对已培养出的校级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学校鼓励他们以领衔人的身份成立名师工作室,吸引群内年轻教师加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滚动机制。最后,考核激励,激发教师积极性。学校领导小组对名师工作室进行每年一次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推行过程评价淘汰制,考核不合格则摘牌,同时对工作实绩明显的名师工作室及其成员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推荐其申报市级、省级名师工作室。
第一,校内实训课程教师资源整合。同一门实训课安排两到三位教师,由理论主讲教师负责理论部分的讲解,技能主讲教师负责技能演示。学生分组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查看指导,教师之间互助共融。第二,校外企业实训教师资源整合。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校内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生产实践,并与企业导师充分交流,及时给予学生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指导。这个过程既保证了学生企业实训的质量,又提升了校内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第三,创造条件,鼓励专业群内的优秀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负责企业实际管理岗位工作,参与企业项目管理。第四,制定教师企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有计划地把教师“放出去”,让他们把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