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人民医院 徐亚琼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但其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仍存在一定误区,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为此,笔者整理了以下常见误区,希望能帮助患者规范治疗。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监测血压,自觉无不适症状时便少服或不服药,一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加大服药剂量。但血压的高低是无法感觉出来的,不监测血压盲目服药可能会导致低血压或血压波动,严重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
有些高血压患者经服药血压降至正常后,便认为高血压已经“治愈”而自行停药,结果血压复升。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是不可治愈的,血压降至正常,那是降压药物发挥了作用,但药物在人体内是要代谢及清除的。就像我们吃了饭,随着食物消化、吸收,我们会再次出现饥饿感,会进行下一次食物摄取。同样的道理,高血压药物进入体内,随着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及清除,药效就消失了,所以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坚持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常常擅自增加服药剂量或使用作用较强的降压药物,力图将增高的血压迅速降至正常,这是不现实且有害的。高血压起病缓慢,有些患者长期耐受了高血压状态,一旦血压下降过快,会造成机体不适应而出现新的症状,造成严重后果。
有患者选用短效降压药,每日3餐后服用或睡前服用,认为一天多次服药治疗效果会好些,但这是一种误解。人体正常血压波动有一定的规律,即白天血压水平较高,夜间血压水平较低,在凌晨4~5点血压上升,6~8点左右出现高峰,然后逐渐平稳,16~18点再次出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凌晨0~2点达到低谷,并维持到4~5点。这种血压变化导致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缺血。短效降压药每日3餐后服药,没有考虑血压变化规律,结果是清晨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血压偏低。睡前服药,夜间血压已经处于低值,降压药物使用会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引发缺血性损害。
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血压降得越低越好,这是不对的。如果不顾年龄及患者具体情况,一味将血压降至正常或较低水平,可能会影响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反而得不偿失。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压。
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一种降压药服用时间过长会产生耐药性,需经常更换,这是不对的。降压药物不仅极少产生耐药,长期服用还对重要脏器有保护作用。有些患者开始服药有效,过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多数是因为病情发生了变化。
任何药物都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只要掌握好药物使用的指征,做好定期的监测,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长期用药还是比较安全的。且对于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高血压带来的危害相比,服用降压药物利大于弊。
近些年,降压保健品种类繁多,且多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即使使用它们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
有些高血压患者去医院复查前故意停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更显真实,这是错误的做法。降压治疗是长期的过程,停药后血压会出现波动。医生更关注服药后的血压水平,他们想了解的是患者现行的降压方案能不能控制好患者的血压,如血压未达标,会针对目前药物方案进行调整。所以患者去医院复查前,一定要按时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