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雅萌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了经济的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加强审计建设,突出审计的重要性已是刻不容缓。本文从审计对经济监控的作用出发,探讨政府审计能从哪些方面加强对经济的监控,以促使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2018 年5 月23 日,中央审计委员在北京召开了自组建后的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并担任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总理、中纪委书记担任委员副主任,足以彰显国家对审计在经济运行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肯定。
中央赋予了审计机构更多的职能,并着手完善更权威可信的审计监督体系,也足以体现审计在监控经济运行方面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审计体系还不够完善。某些单位、个人不合法的行为屡禁不止,例如:私设小金库、侵占补助资金等。因此,深入研究审计工作在监控经济运行方面的机理与路径,为如何通过审计工作的进行,保证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
审计,是我国治理过程中内生出来的“免疫系统”。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及时发现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并尽快纠正,在经济转变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从宏观层面来说,审计能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能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点,并作出预警,为政府部门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但是,我国目前审计还存在着体系结构不完整、审计工作质量不高、未能紧随时代步伐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审计应充分利用博弈理论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并指出有必要完善审计在经济运行过程的信号传递路径。
国家的主人委托国家的管理者——被委托方行使管理职权,两方之间就属于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委托方期望被委托方能以公众利益为己任,公平公正公允地行使权力。但是被委托方很可能希望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得一定的利益。由于双方利益存在冲突,难免有时会出现难以协调的情况,这就需要有一个第三方来进行监控,审计便由此产生了。审计通过建立约束、激励等一系列体制,来实现对经济运行的监控。
信号传递理论是指经过可观察的举动,向对方传递了商品价值或其他有用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政府、社会大众和审计三方通过观测彼此的行动,来改变自身的行为。社会大众处于劣势状态,而审计作为一种信号传递的工具,目的就是减少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目的就是保证市场有限资源实现合理配置,保证社会经济合理合规合法地运行。
审计机构在专业胜任能力很强的情况下,就会使得政府部门不敢轻易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保证市场经济处于自我调节的状态,实现优胜劣汰。同时也能使社会大众信任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意见,熟知目前经济中潜在的风险。
政府若能积极主动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便可能会使得审计人员认为政府工作合法合规,提高审计人员从内心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度。与此同时,会提高政府部门在人民心目中的权威性,会使得人民愿意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有益于政府部门工作的开展。
在经济运行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出现或多或少的矛盾和冲突。当代是一个提倡创新的时代,一个创新可能会带来高额的回报,但也有可能带来血本无归的损失,这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出,要放慢经济发展的步伐,保护好生态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具有长远的战略性眼光,但是这与企业追求高额回报的短期利益相违背,便又产生了一种风险。还有,国家提倡要进行产业机构升级,这使得很多本来盈利高、发展好的企业面临两难抉择:不改革,以后会被淘汰;改革,则短期的经营目标无法实现,这样一来便又是一个风险。
这就要求审计真正起到监控经济运行的监督作用,协调各方利益,推动经济朝健康的方向发展。首先,审计对整体经济进行把控,明确现阶段社会有限的资源的配置分布、配置是否合理、配置的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出具审计报告,供有关各方参考。其次,审计可以通过对整体经济形势的详细把握,预测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点,提醒加以防范,并能预测期收益的可靠与稳定性,尽可能保障社会大众的利益不被非法侵占。最后,从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两个方面,评价利益相关方,使他们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以期望能够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
当前无论是国内经济形势还是国际经济形势,都处于一种时刻变化的情形中,这一秒的平常事件,在下一秒就有可能变成一个风险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国内颁布的经济政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甚至是熟知,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时刻注意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不断提高自身识别风险的能力,真正做到全程、全方面防范风险的发生。
目前在审计工作中广泛运用到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很好地做到了全程跟踪,从资金的预算开始,贯穿资金的支出,到最后产生的结果。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原因,事前、事中审计难以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审计中。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全程审计的同时,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尝试用更多的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可信性。例如,可以不只局限于评价制度执行的及时和有效性,还可以从价值判定和选择方面对制度进行评价和监督。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伴随机遇而来的还有很多新兴的风险。因此,审计不能在现有的工作范围内感觉良好,应该主动响应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不断拓宽自己工作的范围和领域,不能单单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中。近年来随着对环境的重视,新出现的环境审计。另外,由于财务数据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利用程度,绩效审计便应运而生。这些都是热门的话题,也是审计可以拓展的方向与范围。
审计的独立性越高,越多的问题便也能被暴漏出来。一方面,在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时,审计独立性越高,审计工作人员也就越敢于发声,便于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尽早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减少或避免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也就越高。审计独立性越高,对外传递的信号也就更可靠,也就有更多的人愿意相信审计出具的意见类型,有利于经济的健康有效运行。
政府审计促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担负起应负的社会责任,社会审计促使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发展,内部审计则是从企业内部出发,督促企业提高效率和效果。三者能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因此促进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同步发展,便能从事前、事中、事后全程以及全面防范不合法、不合规行为的发生,促使企业正确地开展各项业务活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运行呈现出瞬息万变的波动,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的机遇和风险。因此,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利用审计,来帮助我们发现并提示大众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对如何规避或减少风险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意见。
本文只是针对审计监控经济运行风险的浅层机理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尚缺乏更深一层的机理和途径研究。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从实践中得到更多审计监控经济运行风险知识的相关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