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玉与玛格丽特悲剧命运比较

2020-01-02 12:38王一涵
文化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李益玛格丽特爱人

王一涵

一、霍小玉与玛格丽特的悲剧性命运

霍小玉是唐玄宗时武将霍王爷的女儿,后来在安史之乱中,家门突遭变故,霍王爷战死沙场,小玉与母亲郑净持流落到民间,不得已开始了贫民生活。到霍小玉16岁时,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重操母亲旧业,做起了歌舞妓。彼时的霍小玉正值豆蔻年华,姿色过人,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时京城有一才华横溢、风头正劲的风流才子名叫李益,四处寻求名妓作为佳偶而未能如愿。二人经媒婆撮合得以相识,初见便情投意合,二人互相欣赏对方的才气,惺惺相惜。小玉的母亲郑氏也十分欣赏李益,两人没几日便在霍小玉家中过起了夫妻一般的生活。情到深处,二人更是定下海誓山盟。一年后,李益接到诏命前往郑县任官。在探亲期间,他迫于家中压力与卢氏订婚,自觉无颜面对霍小玉,便决心与之断绝往来。而霍小玉自爱人离开后相思成疾,后来得知李益背弃盟约,悲恨交加,从此一病不起。一侠客得知此时,被小玉的痴情打动,将李益强行带到小玉家中与她相会。霍小玉终于得以与情郎相见,却只能将万般苦楚化作声声哭号,最终香消玉殒。

玛格丽特原本是个家境贫苦的乡下姑娘,为了谋生去了巴黎,却未曾想落入风尘,开始了卖笑生涯。虽然她红极一时,有众多追随者,与很多男人都暧昧不清,但这并不是出于她的真心,只是迫于生存的压力。玛格丽特内心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她并不想沦为男人们的玩物,而是想要追求一份平等的、互相珍视的爱情。后来她被青年阿尔芒的赤诚之心所感动,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被唤醒了。玛格丽特渐渐走出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怀着纯洁无私的爱与阿尔芒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下过起了闲适安逸的田园生活。但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使得阿尔芒的父亲始终对玛格丽特抱有偏见,为了爱人的前途,玛格丽特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并不知道她离开的真相,以为她只是无法放弃物质享受,因此极力用言语讽刺她、谩骂她,但玛格丽特仍然保守着这个秘密。她甘愿放弃自己视之如命的爱情,去维护所爱之人及其家庭的幸福和谐,最终在疾病、贫困以及对爱人的思念等多重折磨之下郁郁而终。

二、造成两人命运悲剧的原因

(一)所处社会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

霍小玉所处的是中国唐代。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女性一直处于社会底层,几乎毫无权利可言。唐朝时期,国家经济政治水平上都有了较大进步,思想上的大解放使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身情感诉求,对待爱情开始有了自主选择甚至主动争取的意识。但是在婚姻问题上,门第观念的影响仍然十分强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仍然难以违抗。

作为一名风尘女子,霍小玉在世俗眼中还不如普通女子,自然无法得到李益家人的认可。这种等级观念所营造出的社会大环境也导致霍小玉深受影响,在爱情中不自觉地看轻了自己。她欣赏的是李益的才华,但自知李益钟情的不过是自己姣好的容貌。而她明白,容貌总归经不起岁月变迁,自己的身份始终不能与李益产生稳定、长久的感情。于是她感慨道:“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1]“霍小玉像那些刚刚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她一心一意地爱着才子李益,但李益未来锦绣一般的前程,自己王府庶出的身份,当时社会强烈的门第观念,都使霍小玉对这段爱情充满了担忧。”[2]于是她甘愿降低底线,不求天长地久,只想在最美好的年纪拥有最美好的爱情,之后哪怕削发为尼也心甘情愿。在那个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传统意识仍然束缚人们的年代,霍小玉所表现出的勇敢执着追求爱情、甚至敢于为爱情献身的无畏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婚恋自由的最高音,同时使得这段爱情故事的悲剧性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但她这种被外界强加于身上的“自知之明”成为她爱情悲剧、人生悲剧的根源所在。

玛格丽特的悲剧同样是因为这种等级观念。《茶花女》创作于法国“七月王朝”末期,当时法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腐败奢侈,而劳动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像玛格丽特一样苟活于乱世之中的风尘女子更是不占少数,她们饱受世人的唾弃,生活在这奢华却又肮脏的环境中的玛格丽特无疑是特别的。虽身处污浊泥潭,她却以茶花一般纯洁的独特气质遗世独立,盛开得美丽无瑕。她有着清醒的自我价值意识,敢于反抗男性主体地位、敢于期待爱情。资本家们环绕在她身旁,争相要求她做自己的情妇,可是等级观念决定了没有哪个贵族会对一个风尘女子付出真情,他们不过将玛格丽特当作手中的玩物。阿尔芒向她表达爱意时,她没有对这份感情抱有丝毫期望。可是在阿尔芒的眼里,玛格丽特是独特的,并不像其他人一样在金钱与欲望中迷失自己,这样的她令自己着迷,是自己值得去爱一生的女人。阿尔芒给了她一直想要的平等而不是服从,使玛格丽特的心中萌发了“爱”的种子。阿尔芒用他真诚的爱换得了玛格丽特的真心,但这份感情还是因为等级观念遭到了阿尔芒家人的强烈反对,在迪瓦尔家族眼中,她是任人唾弃的贱妇。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相爱显示了她心中对封建思想的反抗意识,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使她意识到,只有她一个人的反抗并没有扭转乾坤的力量,抗争就要让爱人承受痛苦,莫不如就默然退出,成全大多数。最终,她在世俗的偏见之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二)家庭关爱的缺失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为人处世都有极大影响,这两位女性的悲剧也有家庭方面的原因。

霍小玉是霍王爷和府中一名宠婢所生,霍王爷战死沙场后,为了维持生计,她不得已流落烟花之地。虽然是庶出,但得益于母亲的悉心教育,她精通音律、诗词歌赋。由于自小与母亲过着苦日子,家庭中本就缺少可以依靠的男性角色,霍小玉自然想要追求一份真挚的爱情从而能够有所依靠。与李益建立了感情之后,她也自然十分重视、珍惜这份感情。所谓情深不寿,这就注定了她后来的过度投入、付出以及遭遇背叛后的难以承受。

玛格丽特对爱情视之如命的态度同样源于家庭情感的缺失。她内心深处一直都渴望有一个真心爱护珍惜她的人,直到阿尔芒的出现,给予她不曾有过的被珍爱的感觉,她缺失的那一部分情感世界终于被填满了。辗转于上流社会中靠男人宠爱求生的玛格丽特,看过了太多伪善的脸孔,她本已经不再奢求真诚的纯洁的爱。但是阿尔芒出现以后,她自儿时起就一直期盼的事情终于成为现实,这对一个看厌了人间浮华的女人来讲是无比珍贵的。为此,玛格丽特愿意放弃所有来爱护这份感情,愿意与爱人一起重新开始。但也正是出于对这份感情的珍视、出于对阿尔芒的爱,她才毅然选择退出,让自己深爱的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不再受人非议。

(三)个人性格原因

霍小玉与玛格丽特虽然分别是中法两国不同时代的人物,但她们身上存在很多相同的性格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将她们推向了悲剧的终点。正是因为她们深知自己所处的社会对风尘女子的恶意,所以她们对待爱情时格外认真也格外忠诚。她们谨慎地选择相爱对象,毫无保留地付出,执着无畏地追求。

霍小玉初见李益时是矜持内敛的,甚至腼腆到在母亲一再劝说下才肯唱歌,由此可看出,即便她心中对这位才情横溢的男子有爱慕之情,但是并不急于表现出内心情感。这样一个懂得自尊自爱的女子,在当时那个把女性贞洁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时代,甘愿让李益来家中同住,更说明她心里认定了李益是她要托付终身的人。

而玛格丽特为了给爱人提供更多的金钱支持,变卖了自己仅剩的金银珠宝,这不仅体现了她对爱人的真心,更表现出她与过去生活彻底告别的决心。与这份纯洁的爱情、这个真诚的爱人相比,以往纸醉金迷的生活、那些虚假的浮华是丝毫不值得留恋的。没了富足的物质财富,她只是无法再过所谓的上等人的生活,可是没有了爱人,就是失去了所有的精神支撑,那样的生活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她再也不想麻木地活着了。

两个女人在爱情中都极尽温柔,但是柔弱中又都带着刚毅。一切山盟海誓烟消云散之后,霍小玉看着昔日的爱人已娶他人为妻,将满腔的悲愤化作泪水与质问:“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3]这几句怀有不甘的哭喊将小玉性格中隐藏的刚强展现得淋漓尽致。

玛格丽特知道她的爱情破坏了阿尔芒的前途和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时,她牺牲了自己,离开了阿尔芒,独自承受着误解和悲痛,这种勇气和担当足以看出这个柔弱女子体内蕴藏的力量。

霍小玉与玛格丽特对于爱情都非常执着:霍小玉的执着在于,一旦作出决定,付出所有也在所不惜,她不求回报,只是希望对方不要抛弃自己,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而玛格丽特的执着更倾向于“大爱”,为了对方,她可以忍受所有非议,默默承受一切,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以及内心的孤独,就如茶花一般高洁宁静。本文结合中法不同的文化背景深入剖析造成两人悲剧命运的原因,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深层意蕴。

猜你喜欢
李益玛格丽特爱人
太阳能光伏暗管排水系统能力提升
逃家小兔
玛格丽特拒绝给费雯·丽签名赠书
凉月如玉亦如霜
凉月如玉 亦如霜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
爱人就是爱自己
下一世,你是我的爱人
鸟语花香
再见了,我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