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莹
《尚书》是“三坟五典”的遗作,是对圣王贤臣治国谋略的梳理,记载了先秦的政治、思想、历史等。有关先秦时期的典籍少之又少,所以《尚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久便开始了焚书坑儒,导致《尚书》散佚。因为《尚书》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学术史上的学者们便围绕《尚书》展开了各种研究讨论。其中,《古文尚书》是否为伪作是讨论最为激烈的问题。
公元317—318年间,梅赜献《古文尚书》,该著作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一是经文,总共58篇,其中有33篇和西汉《今文尚书》中某些内容相似,有25篇则是《今文尚书》中完全没有的;其二为百篇《书序》,也可以称之为“小序”,其中有42篇有序无经文,凡有经文的序都被安排于经文前,或依据特定次序插入其中;其三为孔安国的注解,也就是人们所称的“孔传”;其四为孔安国所作的序,即《孔传序》或“大序”,序中详细记载了孔安国得到这本书以及编写传的经过,被安排在全书之首。
南宋初年,吴棫在《书裨传》提到,《古文尚书》中33篇和《今文尚书》相似的内容,文字比较晦涩难懂,而《今文尚书》中不存在的25篇采用的文字、言辞容易理解,所以他对25篇《古文尚书》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朱熹也认为《古文尚书》的孔注和孔序不类西汉文章,可能为魏晋时人所著。即便有学者如朱熹等提出质疑,但后世仍有学者采用《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的争议延续到了今天,清朝学者阎若璩指出了一百多条证据论证《古文尚书》为伪书,但并没有画上句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许多学者继续对《古文尚书》进行研究著述,如校对《古文尚书疏证》的黄怀信先生就对《古文尚书》的可靠性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论证。至今,任何一派都无法说服其他派系。如果换一角度,抽出《古文尚书》中的第四部分,仅仅把孔安国《尚书序》当作一篇古文献来探讨,我们能够得到许多有价值的收获。
《尚书序》的末尾提到:“《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1]其中,“序所以为作者之意”的说法影响很大,给了“序”一个简单又直接的解释,就是“序”为作者之意。许多学者都参考引用过这则解释。可以看出,在文献学的发展过程中,孔安国的《尚书序》给出“序”的简单又直接的解释为之后“序”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文献指的是所有历史性的材料。文献学定位的内容有目录、版本和校雠。目录的体制起源于《书》《诗》的序。在秦汉时期,很多书籍的序都被安排在著作的尾部。王欣夫在《王欣夫说文献学》中提及:“古时序本别为一篇,列在全书的最后。”[2]此篇序文放置于正文之前,何时开始兴起将文章的序放置于正文之前并没有确切的时间界限,但可以通过《尚书序》知道当时已经出现序放置于正文之前的情况了。本篇《尚书序》指出:“《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3]此作者认为序文是叙述作者写作各篇原因的:写作原因表达得都很清楚明了,应该把每篇文章的序文与文章放在一起,因此便把序文放在了相应文章的前面。
《尚书序》记载:“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4]伏牺、神农、黄帝三皇时期的书籍称之为“三坟”,是讲天人关系的重大道理的;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五帝时期的书籍称之为“五典”,是讲治理天下的平常道理的。到了夏、商、周时期,书籍虽与“三坟五典”时期有所不同,但彼时雅正书籍的奥义与“三坟五典”大体一致,因此历代都很重视,视其为宝贵的训诫。我们可以了解到,自上古以来就已有“尚书”类文献的存在,“尚书”类文献奥义深刻,从伏牺时代一直流传到夏、商、周时,且“历代宝之”。
结合《尚书序》中提到的“三坟五典”内容来看,“尚书”一开始应没有固定的内容,应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儒家思想的逐步发展,并结合统治者的需要,最终成为我们普遍接受的记录载道之言的《尚书》。
《尚书序》明确提到整理“三坟五典”,时间跨度为尧舜后到周代。《尚书序》删掉烦琐的文字,减掉虚浮的言辞,提炼出大纲与要点,使文章可以流传后世,实行教化。整理出典、谟、训、诰、誓、命这几种类型的文章共100篇。可以看出,此序将《尚书》的文体形式进行了分类,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文体,还指出《尚书》这类书的流传要肩负着“垂世立教”的目的。
如果阅读《尚书》会发现,《尚书》的文体其实很复杂,而且由于时代过于久远,许多篇章我们难以想象细节。不过,《尚书序》对《尚书》文体简单的分类其实更便于我们学习和理解,同时在文献方面是很有价值的。
认真仔细读序言能够“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5],对我们有很大的益处。《尚书序》的真实性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纷争。郑良树指出:“古籍其实是一种有生命的机体,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他们生机勃勃,‘真伪’并不能精确地反映古籍研究的正清实况。”[6]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尚书序》作为流传到现在的古籍其文献与学术价值。有学者提出孔安国《尚书序》是魏晋学者对《尚书》研究的重要成果,各种解读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不放过任何细节来对古籍进行研究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