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本土化尝试
——以西安音乐学院鲁日融音乐数据库为例

2020-01-02 23:49:42◎史
文化产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人文数据库

◎史 蕾

(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 陕西 西安 710061)

2019年12月31日,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建设完成的“鲁日融教授数据库”顺利通过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验收,并在校园网正式供全校师生访问使用。由于本研究是实战性的命题,因此在数据收集(手稿、乐谱)、人文成果衔接、服务器系统配置等方面都有这样那样的缺失,并且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完成。这次的项目是西安音乐学院建馆以来第一次大的网络改造升级工程,试运行后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项目背景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整理和保存研究资料是图书馆的使命,“创新”是一个始终不变的话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则是最为智慧的途径之一。由于音乐院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特殊性,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各个音乐院校图书馆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特色数据库。一是为了让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二是扩大影响力,但同时也形成了资源割据现象,严重影响了全国音乐院校馆藏资源的能量发挥。“数字人文”的出现为图书馆提供了重塑自身价值的机会,它为馆藏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性的方法,使得馆藏资源语义分析、字频统计、信息挖掘、智能标点以及文献数字化地图建设等成为可能。

二、文献综述

笔者从CNKI知识平台以“美国数字人文成果”为主题检索词,共检出36篇研究论文。苏敏分析和总结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路径,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转变发展理念,积极向数字人文发展方向靠拢[1]。左娜从建设内容和基础环境等四个维度的对比分析了中美数字人文项目建设的异同点,仅Center Net收录达百项项目成果,很有借鉴意义[2]。汪莉认为在新的知识创造模式和新的学术环境中重新定位图书馆,最终与数字人文之间形成真正的平等关系,促进数字人文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3]。徐志玮以美国国家基金会的跨大西洋合作基金挖掘数字挑战资助的50个项目为例,提出了本土化转化的可能性[4]。

三、 数字人文成果本土化移植的可能性

数字人文的研究及应用源于图书馆,无论在中国、英国还是美国,数字人文项目的数据源不外乎日记、文稿、信札、电报、账册、电文、合同、章程等,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再赋予新方法、新工具、新平台和新内容就形成了一个具有前沿性的项目呈现在人们面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晚,基础共性的特点使得本土化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四、硬件设施匹配

“鲁日融教授数据库”2018年6月获得省级立项。为了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校方在硬件配置上给予了支持,2018年8月“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业务平台建设与机房改造”项目获批,为新建数据库的平台搭建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本次建库较之前的数据库在标准、理念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提升。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只有撷取数字人文成果中的精华,并进行本土化转化,植入数据库的某些字段中,才能提高知识发现水平。

五、人员配备

设立了主任一名,学历背景:西安音乐学院音乐专业,在读博士。其主要职责为馆内及校内各单位文献资源信息的释放、回馈、修正;部内日常工作及分配;经费预算、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结题;寻找校内外合作伙伴,研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数字人文馆员一名,学历背景:西安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硕士。其主要职能是为校内师生等用户使用图书馆数字人文终端提供指导,协调、咨询召开以征求服务对象意见为目的的座谈会,以推广服务内容为目的的发布会、线上线下互动的讨论会、举办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等。数字学术协调员一名,学历背景:上海音乐学院音教专业,硕士。其主要职责为编辑内部交流刊《文化信息报》的编撰、微信平台的稿件撰写及推送、项目的实施等。电脑工程师一名,学历背景: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其主要职责是图书馆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内部局域网的维护,负责网络及网络设备的维护,保证各个终端的正常使用。

专家介绍:鲁日融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音乐家,秦派二胡、民间音乐的创始人,他的二胡曲《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欢乐的秦川》《摇篮曲》《曲江吟》等许多悦耳动听的曲目广为流传。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先后应邀出访日本、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讲学活动。宣扬华夏民族音乐文化,讲授“秦派二胡”,介绍“长安乐派”深受业界推崇。1992年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六、数据收集

图书馆(馆藏资源检索)→网络(内网、远程)→本人(线索、收藏)→单位(工作日志、排课表、课时安排、授课内容、讲稿、讲义、总结、荣誉)→同事(回忆、评价)→观众(认知度、扩展)。

在可视化对格式、维度、分辨率和精确度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扫描、文本检索和数据库查询等方法把所需数据提出来,并将这些数据融入同一时间维度的社会环境、人物关系和文化背景中,这些数字人文环境下具有紧密联系的语义信息就构成了可视化建设的数据来源。例如对鲁日融文本信息的提取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扫描仪,保证了可视化对分辨率的要求,同时采集年代、作者、篇名、刊名、卷、期、页码、标题、摘要、类型、引文等数据,为研究文献隐藏的知识奠定基础。

七、统计分析

以美国密歇根大学数字人文与社会科学中心的“奴隶传记”项目以及宾法尼亚大学图书馆数字语言联盟的“管理计划”(Data Management Plan,DMP)人文成果为例,撷取相匹配的数据段落,对搜集到的文献数据要进行数据清洗和集成,需要将重复的非相关文献去除,合并同义关键词。通过抽取文本的年代、期刊、机构、作者或关键词等显性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年代、期刊、机构和作者通过Excel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年代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的贡献峰值;通过文献分布可得出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地域性的依据。通过机构分析,可看出无论文本、音频、视频数据都与社会或人文因素有关联。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人文数据库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数据库
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数据库
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
数据库
财经(2016年3期)2016-03-07 0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