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会杰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称谓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汉语称谓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且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对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影响。下面对汉语称谓语的演变进行简要的概述。
不同的学者对称谓语有不同的定义,本文借鉴马宏基、常庆丰的观点,将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他们认为“汉语的称谓语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亲属称谓语系统,另一个是社会称谓语系统,而社会称谓语更具有广泛性,按照称谓语的适用范围,可以分为通称、职业称、特征称和专称”。
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高频称谓词。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语词汇涌入了普通大众生活。一方面外来语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冲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发展。在这些词中,有一些是直接音译,也有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体现在称谓语方面,例如:“DJ”(电台流行音乐唱片节目主持人)、“Fans”(对某一事物特别着迷的人)。这些都反映了新事物、新观念的变化。
称谓语反映了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文化观念。称谓语使用得当,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若使用不当,则会对交际双方造成尴尬。尤其是在中国古代重视“礼”的大环境下,恰当地使用称谓语就显得尤为重要。称谓语本身包含了许多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官本位思想;儒家思想以及谦敬观。
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的社会,上下级之间等级分明,地位不可僭越,官本位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并且有深远的影响。在称谓方面表现为:人们喜欢用“姓氏+职务”来称呼有一定地位的人,如“李处长”“王局长”等;并且人们喜欢在称呼对方时抬高称谓,如果对方的职位是副的,经常把“副”字去掉,表示礼貌,使对方感到满足,来达到交际的目的。自古以来,道德、礼节在中国社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一直提倡“礼之用,和为贵”,做人要懂得“礼义廉耻”,对人要“以礼相待”“礼尚往来”。在称谓方面,主要表现在我们称呼年长的人时要在前面加一个“老”字,如“老爷爷”“老奶奶”“老李”“老师”等,这个“老”不仅仅是年龄上的,还是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如果对方是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的人,我们可以用“姓氏+老”来称呼对方,如“王老”“张老”等,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虽然很多古代称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早已不再使用,但是现代汉语称谓语的使用依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所谓泛化是指由具体的、一般的扩大为个别的。称谓语泛化现象指的是特定的称谓语本来只是指称某一特定的对象,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语言内部原因和社会心理作用,用来指称其他对象的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称谓语泛化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亲属称谓语泛化指的将亲属称谓用于非亲属之间的一种语言现象,无亲属关系的人们借用亲属称谓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表达自己的尊敬、教养,使对方感觉受到尊重和礼遇,从而达到交际目的的一种手段。比如邻里之间,一般称呼年纪相仿的人为“大哥”“嫂子”;在菜市场买菜时,一般会听到“阿姨,这个多少钱一斤啊”;问路时我们也会说“大爷,去XX怎么走啊”,说话者借此用来缩小交际上对方的心理距离,体现彼此之间的亲密感。
2.社会称谓语的泛化
秦学武、赵欣、李强华认为“用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称谓语指称不具有这种社会关系特征的人,是社会称谓语的泛化,称谓语的泛化是指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扩大称谓语的指称范围和语用范围,以达到促进交际的目的”。在山东济南等地区,问路时我们会用“老师,去XX怎么走?”;售货员称呼女性顾客时也会用“美女”一词,这样称呼对方会避免尴尬,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汉语称谓语数量多,彼此之间关系复杂,但并不是所有称谓语都可以泛化,只有极少部分父系和母系称谓语可以泛化。如“姨”“爷”“叔”。潘攀认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遵循亲密原则和尊敬原则”,亲密原则指的是称谓语泛化是为了拉近彼此之间关系,使双方在交际中显得亲密。而尊敬原则是亲属称谓语泛化中大多是晚辈对长辈的泛化,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一般不泛化。
而在社会称谓语中的泛化也有明显的选择性,泛化情况较多的有“同志”“老师”“美女”,以及副职正称等。说话者为了向对方表达尊重和敬意,拉近彼此的距离,会通过选择性的泛化来使交际顺利进行。
在相同的语境下,不同的地区可能会用不同的称谓来称呼同一对象。我们假设这样一个情景:问路时,遇到50岁左右不好辨别身份的老人等中老年男性,东北地区的人们可能会称呼对方为“大爷”,山东济南等地区会称呼对方为“老师”,而在湖南四川等地会称呼对方为“伯伯”,这就说明了称谓语泛化的地域性。
从中外对比的历时性角度来看,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的人们更加重视血缘、宗族等整体观,交流时想拉近彼此距离,而西方社会更加强调个体,更看重人的个体社会存在。因此,西方的称谓语泛化较少,会直接称呼对方为“先生”“小姐”,如果称呼对方为“大哥”“大姐”等则会显得十分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