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洁
(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广西 南宁 530022)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铺开,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传播势必会更加频繁,为了更好地向外宣传广西优秀的非遗文化,非遗外宣英译的重要性便突显而出。外宣英译可纳入跨文化传播的范畴之中,现代传播学先驱和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传播过程中最基本的5个要素为: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at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1]。非遗外宣英译是一种有明确传播目的的传播行为,若传播过程中任何一个要素出现偏失,都会影响整个传播过程,降低传播效果。广西非遗外宣英译工作在全国相较滞后,5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除壮族“三月三”等少数有社会群众基础的项目外,影响力和传播度都显不足,在全国鲜少有外宣的英译成果,基于5W模式对该现状可以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近年来,广西各地政府对于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的力度都在加强,每年“文化遗产日”各非遗保护中心都会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弘扬非遗文化,每年“三月三”期间,各地组织开展千余项丰富多彩的民俗民族活动,但鲜少在这些活动中出现相关的外宣英译资料,活动也主要面向当地居民和外省游客,可见各地政府在非遗文化宣传上,目前侧重的还是内宣方向。除了政府部门之外,非遗传承人也是重要的传播主体,但对于外宣英译来说,需要有外语能力的支撑。据统计,在文化部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广西共有25人入选,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15人,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55岁,平均年龄71岁[2]。他们多居住于边远山区,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年纪已大,已不具备学习外语的条件。而广西储备的翻译人才中,多数人对非遗文化还是相对陌生的,这是由于广西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较少课程涉及本土民俗文化的翻译训练,使得非遗翻译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自2006年全国对非遗申报工作的力度加大,广西各项非遗申报工作如火如荼地在进行中,截至2019年底,广西已有5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618项区级非遗项目,项目涉及文学、音乐、戏剧、舞蹈、民俗等多个领域,遍布十余个市县和地区,可以说广西的非遗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与之相较,在非遗外宣英译方面的工作则相对滞后。同时由于非遗文化的特殊性,外宣英译的难度相较其他翻译内容更高。非遗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有厚重的文化负载,一地的非遗文化可能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唯一的、独有的,加之广西地处西南边界,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区域,其非遗文化的特色更加鲜明,而在进行外宣英译时要保证其文化特质能有效地传递给国外受众,必须做到语言与文化的高度统一,才能使得译文在传播中不受限制。文化专有项一般会涉及到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方面,而这些往往都是在非遗文化中独特而重要的因素,甚至蕴含了该非遗文化的灵魂。所以在非遗外宣翻译时,如何处理文化专有项的翻译一直是一个难关。
在我区非遗保护现状下,政府依然处于主导地位,非遗文化保护宣传途径也主要依靠官方主流媒体。主流媒体权威性高,宣传造势有成本投入的保证,传播容易推广。但同时,单纯依靠官方主流媒体的宣传,内容和形式容易浮于人民日常生活,并且均以国内观众为主,对外宣受众面的宣传效果小,形成一个较为片面的宣传闭环,进而难以调动大众的积极性,非遗保护工作难以最大化地聚集起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而线下的宣传平台,主要依托于各大博物馆开设专门展厅供人参观浏览,或不定时举行专题非遗保护活动来进行宣传,线下活动可以更直接地与受众展示非遗文化内容,就单次宣传效果来比较,线下平台宣传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线下平台更多是被动吸引受众,特别是外国受众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无法参与线下宣传,宣传的广度和频度都无法代替线上宣传。
由于传播受众自身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选择接受信息时就会有不同的侧重。黄友义的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中强调传播信息需满足国外受众的特定需求,符合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实则在强调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中心地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最终的传播效果。非遗外宣英译的对象为外国受众,而非遗外宣的内容又多涉及本国文化的特有项目,故在传播过程中必须注意对信息的“对等化”处理。同时,广西地处西南,靠近东盟国家,不同于有相近文化理解的西方国家,东盟国家受众往往在文化背景、英语使用程度、经济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故而对接收的传播信息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大大增加了外宣英译时处理信息“对等化”的难度。传播受众是主动接受信息,积极内化信息的主体,会追求特定的信息内容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如何做到掌握受众整体的偏好,提高信息的清晰度和准确性,使尽可能多的受众更好地认同译文所传递的信息,理解广西非遗文化的独有内涵和精髓,这些都是需要在非遗外宣英译中攻克的难关。
拉斯韦尔对“5W”传播模式的研究核心就是基于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受到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的制约和影响,这四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为支撑,而传播效果是其相互作用后的集中体现和落脚点。在外宣英译过程中,需要遵守效果为先原则,即是在英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受众等要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而对以上要素的分析和研究,就是对最终传播效果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广西非遗外宣英译存在外宣力度不足,翻译人才短缺;外宣研究稀缺,翻译难度大;外宣途径单一,传播范围有限;传播受众分散,受众需求差异大等几大问题,最终影响了广西非遗外宣英译的传播效果。
结合“5W”传播模式分析,广西外宣英译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受众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传播效果有待提升。广西非遗外宣工作应继续稳固政府主导地位,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丰富翻译理论,拓展新媒体传播途径,建立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把握好传播受众的核心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