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平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89)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逐渐与国际接轨,旅游人才尤其是国际水准的旅游人才需求增加。旅游院校要深入了解国际化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特点,了解国际旅游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
21世纪是旅游业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全球化势在必行。目前,国际化背景下旅游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产业。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早在1992年就提出,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创造高附加值,同时还是各国财政的主要纳税产业之一;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同时还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单一、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企业应推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第三,中远程旅游逐渐兴旺。旅游距离的远近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经济等多种因素。随着交通工具的提速,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中远程旅游也逐渐成为游客的主要选择。
不均衡性。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旅游产业在全球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并不同步。以2010年国际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为例,欧洲地区数据分别为51%和44%,其旅游产业几乎占全球的一半;非洲地区仅为5%和3%。由此可知,国际旅游行业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
过程具有复杂性。旅游全球化的发展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并不是呈线性发展趋势,而是呈现不断反复和起落的态势。例如2019年末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国内旅游业及出境旅游都受到很大影响;但疫情结束后,旅游业势必会有一段时间的报复性回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剧了各国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那么,与旅游全球化相适应的国际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特征?
在实际工作中,国际旅游人才需要面对世界各国的游客,需要具有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世界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思想观念、行为模式、饮食习惯、喜好与民俗禁忌等千差万别。国际旅游工作人员一般作为出境旅游的领队,必须要了解各地的民俗禁忌,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国际礼仪,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客人,才能帮助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习俗,顺利完成旅行。
国际旅游人才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例如法学、文学、艺术学等,这些在实际旅游过程中非常实用,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为顾客创造良好的观光氛围。国际旅游人才掌握的知识还要“专”,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国际旅游专业知识、熟悉各项国际旅游行业务之外,还要熟练运用国际旅游业的基本规则和惯例,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国际旅游服务,成为游客的安全后盾。
在国际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签订了各种国际旅游协议等,以保护本国公民在国际旅游中的正当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国际旅游人才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触觉,随时关注国际形势,观察国际事件或国际形势对旅游行业的影响,把握最前沿的行业动态,这样才能保障企业以及团队的安全。
目前国内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笼统,缺乏层次性和特色,而且普遍滞后于旅游业态的发展。旅游院校要根据国际旅游发展趋势,对应具体的国际旅游发展业态,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并不简单等同于提高学生外语水平,但语言确实是国际旅游人才的基础能力。因此,必须要重视对“专业+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旅游院校主要以专业课程为基础,配合以外语课程;而外语类院校则是以外语专业为基础,以旅游方向为辅。例如,浙江外国语学院将英语、法语等外语专业与旅游类专业相融合,该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全部为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拓展旅游人才的小语种教学,使学生既掌握“多语种+”的语言能力,又具备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
首先,教育资源的国际化要重视对旅游院校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赴国际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国外合作企业考察与交流等,提高教师的国际化实践水平。重视对外部国际化教师资源的引进,可以采用长期聘任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旅游人才、组织外企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其次,利用办学资源联合培养人才。旅游院校应充分利用国际化办学资源,通过国际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例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威廉安格理斯学院的专科层次合作教育,宁波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的本科与硕士层次合作教育。中外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语言课程和外方专业课程的比重。学生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可以切实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拓展国际化视野。
综上,本文通过了解国际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根据国际旅游人才具备的各项特征,提出可以通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语言与专业相融合、构建多元的国家化教育平台几种方法,为旅游行业培养高水平的国际旅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