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茜 林 勤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重庆 401120)
许多世纪以来,中亚人民与中国之间一直进行着密集的多边互动。当今,中亚成为我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从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亚地区掀起了“汉语热”的潮流。
中亚各国在制定语言政策时虽强调国语的优势地位,但也尽力为各国语言教育环境和外语教育投资环境创造条件提供发展空间,保证俄语以及其他语言能够自由平等地发展。目前,中亚地区的外语教育语种已经得到扩展,由原来的英、法、德语等少数欧洲语言发展到了包含汉语、韩语、日语等在内的多种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汉语在中亚地区的传播起步比较晚,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等教育,孔子学院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在中亚地区开设的数量以及教学质量都有待提高。根据孔子学院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全球已有162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45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其中亚洲39国(地区)有孔子学院135所,孔子课堂115个;非洲46国有孔子学院61所,孔子课堂48个;欧洲43国(地区)有孔子学院187所,孔子课堂346个;美洲27国有孔子学院138所,孔子课堂560个;大洋洲7国有孔子学院20所,孔子课堂101个。中亚地区的孔子学院数量只占总数据的0.02%,表明汉语在中亚地区的传播和推广情况并不乐观;开设的地点主要位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其他区域如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地区的汉语宣传力度不够,所以汉语的传播相对缓慢。
近几年,中亚地区学习汉语的人数有明显增加,而且中亚在华留学生也有较明显增长。汉语教学在中亚地区传播的年龄层次以及教育内涵上有了很大拓展,从最先发展的大学高等教育逐渐覆盖到幼儿园和中小学各个阶段,教学内容涵盖了专业课程学习、中学课外辅修、国际小学全汉语授课、幼儿园汉语教学以及企业或者培训机构的业余培训等各个方面。
在教材选用方面,目前中亚地区普遍使用的汉语教材包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新实用汉语》,2006年8月1日出版,是为以英语为母语或媒介语的学习者学习汉语而编写的一套新教材。教材的目的是通过语言结构、语言功能与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逐步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0年来,这套教材一直得到世界各地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的支持。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众汉语》,以当代社会生活与人文知识为主线,兼顾结构和功能。据《外国人学习与使用汉语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外国人对各类汉语课程内容需要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日常用语、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经济贸易、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历史常识、民情风俗和旅游文化。为满足海内外学习者的需要,此教材分设文学篇、文化篇、社会热点篇和经济贸易篇,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十分注重选材的现实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使课文引人入胜、可读耐读。
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学汉语系列教材》,其最大特点是运用了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文和塔吉克斯坦文进行编制,该地区的学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明确。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博雅汉语》全书共55课,本册为25课,每5课为一个单元,第5课为单元总复习课,对前4课出现的语言点进行了复习和总结,不再出现新的语言点。此外,为了加强《博雅汉语》的实用性,在55课以外,设立了单独的语音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为教学提供了一定的选择空间。
以上这些教材多依赖中国和俄罗斯,中亚地区本土教材极度缺乏且教材数量极度短缺。此外,教材内容和难度参差不齐,不符合本土国情,实用性有一定影响,而且各国教育部至今没有制定出规范的汉语教学大纲,导致汉语教学没有统一性。
在师资方面,中亚地区的汉语教师主要构成有由中国派遣来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少数各国本土汉语教师及少部分移民教师。由于多样的教学对象以及不同的文化差异,教学活动时间较短,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我们应重视中亚本土汉语教师的开发和培育以及海外华人华侨这一重要语言资源,他们了解当地习俗、文化,语言两方相通,是传播汉语非常重要的师资力量之一。我们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让他们成为教授语言的良师、文化传播的桥梁。
互联网将全球各个角落的人们联系起来,使信息传播非常便捷迅速;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大众媒体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快速扩散的网络社会,这些都为多元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能。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主流媒体网络逐渐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语言和文化传播途径得到拓展。
在中亚,当地居民使用最多的大众媒体是电视,少数民众将网络、广播、报刊等作为其第一信息来源。由此可见,中亚地区新兴媒体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还无法触及传统媒体的统治地位。从中亚地区主流媒体报道内容来看,他们对不同国家的关注度大不相同,其对美国、欧洲及俄罗斯地区关注度较高。对比中亚五国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哈萨克斯坦公民关注度较高,其余四国由于受到互联网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程度较低等因素限制,当地民众并没有对中国表现出特别的关注。总体而言,中国对中亚地区媒体和民众的吸引力并不高。
中亚地区主流媒体对中国的相关报道,倾向于经济贸易类信息和影视体育等娱乐信息。中国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由于经济活跃备受中亚媒体关注;涉及到中国与中亚展开项目合作的能源和基础建设领域,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版面中;中医、旅游、中国的网店、阿里巴巴、中国的服饰和小商品等等也是当地居民热聊的话题;由于近些年来中国影视制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中国媒体在中亚地区的大力拓展,中亚地区人民开始逐渐积极接触中国的影视文化作品;此外,得益于中国近年来孔子学院的推广建设和积极的对外文化交流,中文、书法、京剧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项目也渐渐在中亚地区传播起来。
为配合汉语国际推广,我国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外国版和中国电视国际频道等大众媒体也正在启动中亚地区的活动。如今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有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报、新华社等办事处。同时他们也积极与中亚地区许多当地媒体开展合作,如新华社和卡巴尔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实施“中国之窗”联合项目。从2015年11月11日起,在吉尔吉斯斯坦发行报刊《丝绸之路——文化发展》,俄语和吉尔吉斯语版发行量达到2万份,中文版发行量达到了4千份,两年内总共发行103期。
虽然目前在网络传媒方面有一定的开发,但这些推广效果有限。汉语的推广,对被推广国的支持依赖度很高,被推广国在语言规划、语言政策、民族关系、社会关系等层面的高层政策指引,都会给汉语推广带来影响。在此,两区域的人民应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在尽量满足对方需求的大背景下开发合适的项目,做到资源不浪费。
现阶段的汉语语言政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缺乏对中亚地区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冲击的认识,对大语言生态环境和当地人民的语言需求把握不准确;其次,缺乏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高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汉语的传播途径和内容太过单一。
在汉语和文化传播过程中,除了依赖孔子学院的积极活动,还应更多地发挥大众媒体的促进作用。中国的对外传媒需要不断地追求形式创新、不断改进对外传播的内容。中亚地区受众媒体主要为电视,而我国的CCTV俄语频道是中国对俄语地区传播最主要的电视节目。因此,我们的电视媒体首先要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喜好,增加文化影视内容,进一步加强中国旅游、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传播,打造符合中亚地区民众信息需求的节目和资讯。其次,应尽力争取与当地电视台合作,加速提升俄语频道在该地区的知名度。此外,除了以电视为主体,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新媒体等应齐头并进并进,形成比较完整的传播体系,有利于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和推广。
我国与中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关系日益密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传播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汉语在中亚地区的传播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我们应更加努力,从教材方面、师资方面、传播方式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