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罗光荣合肥长淮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 王金山
整 理:侯叔霞
前一阵子,笔者接诊了一位反复腹泻的患者,经过病史询问、查体和化验检查之后,初步诊断他得了“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犹豫了一阵,怯怯地问道:“肠易激综合征是肠癌吗?” 我说:“不是。”于是患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是癌就好!那么,肠易激综合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肠易激综合征(IBS),也有人称之为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顽固性结肠炎等,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其中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发。
其按照大便的性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4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特别是在进食刚开始,或结束时出现突发性腹泻;夜间腹泻很少,常有疼痛、腹胀和直肠紧迫感,也可出现大便失禁等情况)、便秘(伴有周期性便秘与较频繁的正常大便交替,大便常有白色黏液,疼痛呈绞榨样,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缓解。进食常会促发症状,也可以出现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和烧心等症状)为主型多见。一般来说,符合下述标准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但也要注意与一些表现隐匿或症状不典型的其他疾病鉴别,对诊断有怀疑者可选择进一步检查):
(1)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3个月);
(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可在相应部分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3)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注:指甲硝唑试验治疗和停用乳制品)等。
当然,患者更关心的是,确诊之后该如何治疗呢?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在以多种治疗方式综合治疗的同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其中,综合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自我调治、饮食调整、补充益生菌、针灸治疗等)以及药物治疗(解痉药、止泻药、通便药、抗抑郁药等)。
心理治疗:精神状态与肠道症状密切相关。首先,要以同情和负责的态度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注意事项,使其消除恐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予以镇静、抗抑郁治疗。对精神紧张、失眠较严重的患者,可采用催眠疗法,每晚睡前口服安定5毫克,或用谷维素20~50毫克,每日3次,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自我调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吃饭,生活起居规律,戒烟禁酒,不喝浓茶,避免腹部受凉等。
饮食调整: 应避免过分辛辣、甘(甜)、酸、冷(凉)、粗(糙)食物,少食产气食物,如蚕豆、大豆、洋葱、芹菜、椰子、甘蔗、核桃等。避免进食难消化的食物,如煎炸、熏腌、烹调过度的蔬菜等。饮牛奶(或奶制品)后出现腹痛、腹泻的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可改喝酸奶或去乳糖奶。对于便秘型(腹泻型不宜)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宜增加纤维素摄入,每日食物纤维素量可增至25~30克。可增加含果肉粒的果汁等,若疗效不佳,再加入其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片、全麦面包(饼干)、绿叶蔬菜及多种水果(新鲜的或干果均可),如葡萄、无花果、猕猴桃等。纤维素食物的摄入应从少到多,逐步增加,摄入过量时,亦可出现胀气、腹痛、便急等不良反应。
补充益生菌:腹泻型与便秘型的肠易激综合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大部分研究显示,益生菌能改善其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常用的益生菌制剂有植物乳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和酵母菌等。市场上商品有丽珠肠乐、金双歧、三联活菌片、四联活菌片和整肠生等。益生菌对有胃肠炎病史和抗菌药物用药史的患者效果更佳。
针灸疗法:针刺穴位可根据不同证型,如脾肾阳虚型,可取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命门、涌泉等穴;若属肝郁脾虚型,可取太冲、合谷、外关、阴陵泉、脾腧、大肠腧、三焦腧、十七椎等穴;若属阳明热结型,可取内庭、合谷、曲池、手三里、尺泽、中府、大椎、关元、气海、八髎等穴。另外,同时配合电针、艾灸、督脉灸、神灯照射、拔火罐、中药膏摩等综合治疗,可使疗效“锦上添花”。
腹痛: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有内脏敏感性增高,常出现腹痛。解痉剂在治疗中常用,这类药物能短期缓解腹痛和腹部不适。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有匹维溴铵(又名得舒特)、奥替溴铵等,或者离子通道调节剂马来酸曲美布汀,这些药物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腹泻:利福昔明作为一种肠道抗生素,对多种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活性,许多证据表明短期使用对改善粪便硬度、腹胀、腹痛及整体症状确实有益。洛哌丁胺(又称易蒙停)虽不能有效地缓解腹痛、腹胀和全身症状,但其是治疗腹泻的有效药物。如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失调,还可给予益生菌制剂。轻症者可选用蒙脱石散(又称思密达)吸附剂。
便秘:聚乙二醇(又名福松)是临床常用的比较老的药物,通过提高肠腔内渗透压,可增加肠液分泌和粪便次数,但不能缓解腹痛症状。另外,美国胃肠病学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药物治疗指南》推荐利那洛肽,它是一种促分泌剂,可增加肠液的分泌,软化粪便,从而促使排便。由于便秘型患者肠道动力不足,结肠传输时间延长,故选用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可增强胃肠运动节律。
抑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状,使用抗抑郁药物也可改善其腹痛、腹部不适、精神障碍、排便异常等症状。尤其是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适当予以镇静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有一定帮助。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能够有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全身症状、减轻腹痛,即使对不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同样可有效地缓解腹痛症状,特别适用于腹泻型患者。
需要提醒的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大便次数多,但不等于“肠炎”,滥用抗菌药物有害无益。所以,患者要先就诊后遵医嘱,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腹痛”“便秘”“郁证”范畴。从病变的部位来看,虽病在大肠,但却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主因情志失调而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畅,肠腑传导失司;或因中寒日久,脾阳虚弱损及肾阳,阳虚不能温煦中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此外,饮食、劳倦与寒温失常可影响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
临床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能收到较好效果,一般分为以下3型辨治——
肝郁脾虚型症见腹泻欲泄,泻后痛减,嗳气食少,易烦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宜疏肝运脾,燮(音xiè,意谐和,调和)理气机。方选痛泻要方加减,药用炒白芍20~30克,炒白术、防风、陈皮、枳壳、鸡内金、广木香各10克,太子参15克,柴胡、蝉蜕、甘草各6克。
脾肾阳虚型症见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大便溏薄,日行3~4次,或五更即泻,泻后腹安,腹胀纳呆,喜温乏力,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厚肠止泻。方选四神丸加减,药用党参12~15克(或太子参15~20克),煨肉豆蔻、补骨脂、炒白术、诃子、巴戟天各10克,炒白芍、薏苡仁各15~30克,干姜6~10克,炙甘草、木香、砂仁各6克。
阳明热结型症见大便量少秘结,腹胀痛,伴有口干烦躁,舌红少苔或苔黄津少,脉弦或微弦数。治宜养阴除热,润肠通腑。方选增液承气汤加减,药用生地黄、玄参各15~30克,枳实、厚朴、大黄、栀子各6~10克,槟榔、杏仁各10克,火麻仁10~20克,生甘草6克。
以上各方均需在中医执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非药物疗法当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按摩。临床表明,按摩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门诊中,不少患者咨询:我既便秘又腹泻,那到底是按止泻的穴位好还是按促进排便的穴位好?这点,不仅连患者本人犯难,恐怕连一些按摩医生也不太清楚。鉴于此,下面介绍几个双相穴位(即按摩这样的穴位既能治疗便秘又能治疗腹泻,对人体起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患者即可随时随地按摩。
天枢穴此穴位于人体肚脐旁开2寸处,为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有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的功用。主治病症: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便秘、腹泻、胆囊炎、肝炎等;妇产科系统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其他疾病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也有很好的疗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患者需排便,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者或其家人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压住左右天枢穴(脐旁2寸处)约5~10分钟后,再慢慢抬起按压手指。亦可用双手无名指、小指直接按压穴位,或是往外拉按。一般按压1次就可见效,使大便成形。急性腹泻患者每日按压1次,慢性腹泻者隔日按压1次。
足三里穴此穴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小腿胫骨前缘外侧1寸处。这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按摩此穴,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亦可促进脑细胞机能恢复,改善其功能,调节心律,提高机体防卫能力。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便秘、高血压、虚弱、贫血、下肢瘫痪、膝关节等疾病。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小贴士
隔药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处方
艾叶、荜澄茄、吴茱萸、细辛、防风、公丁香、川椒、干姜、香附,将上述药物加工极细末,用温水或香油每次调和7~8克,捏成饼状,上面用牙签扎眼。放在神阙穴及有关腹痛点上,上置艾条艾灸,每天1~2次。以温热为宜,灸30天为一个疗程。
先屈膝,将一手掌心正对膝关节髌骨上,四指向下伸直,中指尖所到达旁开外侧处即是此穴位。然后用一指推法,推5~10分钟;再用摩擦法轮番100~200次。如搽点按摩液或正红花油等在穴位上,效果更好一些。如果用艾条灸此穴10分钟左右,每日1~2次,效果也很好,但婴幼儿不适宜。
上巨虚穴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属大肠之下合穴,有调和肠胃、通经活络的功用。主治病症:消化系统疾病如阑尾炎、胃肠炎、泄泻、痢疾、疝气、便秘、消化不良等;运动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后遗症、下肢麻痹或痉挛、膝关节肿痛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先屈膝,将一手掌心正对此穴的位置,然后用摩擦按揉法轮番100~200次。左右穴位同样手法。
商丘穴此穴位于人体的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属足太阴脾经。主治病症: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先屈膝,将一手掌心正对此穴的位置。然后用摩擦按揉法轮番100~200次。左右穴位同样手法。
大横穴此穴位于人体肚脐中旁开4寸处,属足太阴、阴维之交会穴,有温中散寒、调理肠胃功用。主治疾病:泄泻、便秘、腹痛、肠麻痹、肠寄生虫、四肢痉挛、流行性感冒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将一手掌心正对此穴的位置,然后用摩擦按揉法轮番100~200次。亦可和天枢穴同时操作,但最好使用摩擦按揉法。左右穴位同样手法。
大肠腧穴此穴位于人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属大肠之背腧穴,有理气降逆、调和肠胃的功用。主治病症:运动系统疾病如腰痛、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炎、痢疾(腹泻)、便秘、小儿消化不良等;外科系统疾病如阑尾炎、肠出血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坐骨神经痛、轻度抑郁症、癔病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遗尿、肾炎、淋病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将一手掌心正对此穴的位置,用摩擦按揉法轮番100~200次。左右穴位同样手法。
长强穴此穴位于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属督脉的第一个穴位。有解痉止痛、调畅通淋的功用。主治病症:痔疾、便血、腹泻、便秘、阴部湿痒、尾骶骨疼痛、癫痫、癔病、腰骶神经痛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将一手掌心正对此穴的位置,然后用摩擦按揉法轮番100~200次。或晚上睡觉前,趴在床上,将双手搓热,然后趁热顺着腰椎尾骨往下搓,搓100下,让长强穴处感到发热即可。
此外,患者还可以右手掌放于脐上4寸处,左手掌重叠于右手背,顺时针方向摩动50~100次;再换左手在下,逆时针摩动50~100次,上腹温热为宜。腹部按摩不仅对局部起保健作用,而且对全身各组织和器官都起到调整及促进作用。上腹部按摩可舒肝理气、健脾和胃;下腹部按摩能益气升阳、补肾固涩、理气调经,故对脾、肝、肾以及胃肠道等均有良好的保健以及治疗作用。至于按摩手法不必面面俱到,可选择性实施。
【编后】通常,肠易激综合征这种胃肠道疾病就医率相当低,主要原因是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大多以为自己只是偶感不适,随意服用一些药物,耽误了去医院就诊并及时得到妥善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当然,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会发展或演变成恶性疾病。但作为一种功能性疾病,它严重影响生活,患者需要遵医嘱及时服药,并做好持久性综合治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