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高等教育,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信息化建设工作当中,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信息化教育将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技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信息化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加入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列当中,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目前,高校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商业软件大多数都有着固定的模式和思维,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因而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高校教育建设的发展需求。但是,要想对大型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开发,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耗时较长,因此,大多数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都会选择对已经成熟的软件进行直接购买,但软件自身的局限性往往难以避免,这也会对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产生直接影响[1]。 其次,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形成之后,通常需要有固定人员负责进行维护和监管,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既能够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良好维护、 同时又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流程的人员十分有限,并不能满足实际发展要求,从而也直接降低了教学管理系统维护质量,甚至还会对系统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再次,在教育信息化系统当中,各个子模块独立性较强,不具备协调统一性,更无法实现大数据共享。个别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只能服务于高校本身,不能与其他校园或教育主管单位之间进行互通,加上信息数据标准不统一,因此在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填报时,往往只能依靠手工统计,以上都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常见问题所在。最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教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教师间应急能力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多媒体软件过于依赖,从而也在无形当中扮演了“解说员”的角色,未能对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枯燥。 还有很多教师由于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从而使其基本功得不到基本的训练,教学能力大幅度下降。 另外,由于很多教师应急能力较差,在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之后,经常会中断教学,课堂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这些都是高校教学信息化当中的常见问题。
(1)将互联网作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作为一种重要工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密不可分,因此,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将互联网作为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智慧校园和数字化校园。 以智慧校园为例,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移动互联、互联网等作为网络基础,这样不仅可以让校内的人员直接进行互联,同时还能实现与校外人员的互联、互动,为其他软件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2]。
(2)智能终端优化师生互动。
教育信息化建设,除了将网络作为基础之外,还需要借助智能终端来接收以及输出信息。 借助智能终端,能够不限时间和地点的感知和获取信息,同时也能够对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纸张、笔等进行代替,全面优化了师生互动。 另外,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促进信息输出、采集的多样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通过对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进行全面感知,还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3)大数据逐步取代数据中心。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使得数据量越来越多,在以往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当中,经常会出现数据结构不统一、信息单一化、数据冗杂等问题,同时还具有维护性差、资源浪费等缺陷。而现代化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上都是以大数据为依托,逐步取代了以往的数据中心,大数据不仅具有强大的分析和计算功能,且信息存储量大,速度更快,能够更好地满足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
(4)不同系统之间的智能化融合。
信息化教育功能一般都是在各种具体的业务中进行体现,因此,对于以往那些信息不流畅、业务独立的信息化框架可考虑摒弃,而是采用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架构,该架构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协作性、融合性以及开放性。实践过程中,可以对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进行应用,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计算、存储和分析功能。尤其是海量数据的建立,使得数据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将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现,由此也会衍生出很多全新的功能业务。
(5)团队配合更加密切。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类智慧结果基本上都是通过有意识的、规模庞大的协作来实现。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当中,强化软硬件建设,能够为相关管理人员、 教师以及学生的智能感知终端应用提供良好支撑,从而营造出一种协同配合的大环境,使群体、个体之间的协作交流更加密切。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同部门之间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模糊,且对于师生从属关系的淡化也很有帮助[3]。
(6)服务理念逐渐占据主体地位。
教学管理功能一般体现在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辅导、考试、讲评等工作之中,通过有效控制、组织、协调和指挥来实现管理功能。但智慧校园建设则是采用了现代化先进教学理念,在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服务理念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渐对以往的管理理念进行取代,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其更好地获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1)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
高校在设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或特色、教学目标定位、学校建设需求进行综合性考虑。 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收集学校领导、信息化技术专家的建议,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他们才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应用者、受益者。高校的信息化要进行统筹规划,每一个部门、 每一个岗位的实际需求都要厘清,不但要利用信息化解决学校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也要综合考虑。 高校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学校领导、学校教职工、高校学生都要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有规划开展建设。
具体而言,高校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首先应当有信息化建设部门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并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其次在由学校决策层,站在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与论证,要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配合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信息化建设目标的指引下制定出详尽细致的实施步骤,并且还应当与学校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向符合,通过科学规划、 重点建设以及有序实施稳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2)强化信息资源共享。
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强化信息资源共享至关重要,实践过程中,高校可在校园间或不同的校区之间,建立起一个协调稳定的互联机制,从而使得不同的校区之间也能够进行资源共享。另外,在资源中心,还可以对学习社区进行构建,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搭建起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真正做到知识共享。 另外,在高校的教学资源库,还可以对标准化软件接口进行设计,从多个角度入手,对资源中心进行构建,确保其能够满足高度共享、分布存储以及统一规划等要求。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当中,还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校园网为例,它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教育网的建设,一般需要满足可靠性、超前性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教育信息化对于视频、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数据交流的需求。在信息发布方面,要对信息检索、科研等数据密度进行重点考虑,这些都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应用软件建设和数据中心建设也必不可少,这些都能够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是在快速发展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应当与时俱进,并且还应将最新的信息技术与高校日常教学融合在一起,用信息技术为高校教学提供服务。简单而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为学校的教学教务工作服务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信息化为学校服务质量的好坏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教学中采用线上慕课、线下指导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从思想观念与应用技术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可以通过慕课的形式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网络课程培训体系,采用课程章节的形式将思想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等以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网上。 高校师生可以通过该系统随时查阅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解决教与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全体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学校还应当建立一个在线帮助系统,无论是学校的教师、学生还是管理人员在应用信息系统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采用线上求助的方式来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及时帮助使用者扫除障碍,给教师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体验。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为此要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高校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例如,邀请教育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开展专业讲座,鼓励学习教师参与,并通过此来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研工作,教师们可以在该教研会议上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应用信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与高校教学活动,促进高校信息化发展。
(5)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进入信息化时代,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渠道,对于学生思维锻炼以及知识的获取很有帮助,因此在某些方面,学生完全可以超越教师,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权威地位逐渐动摇,从而也就意味着需要形成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大特色所在。 例如,学生们可以借助网络与教师进行探讨,并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而教师在传输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同样可以从学生的身上获得启发,师生之间相互鼓励,共同成长,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但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同样不能松懈,而是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教学能力,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这对于师生关系的改进很有帮助,同时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良好保障。
(6)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实践过程中,高效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引导相关管理人员、教师、技术人员等对有特色的、规范的、标准的信息化资源进行开发,并要集中力量建设信息资源库,其中要包括管理数据库、文献数据库、教学课件、电子教材等内容。在对该信息资源库进行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统一规范和标准,这样才能够为建设效果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数据库应用和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便利。 除此之外,更要强化管理,引导广大教师做出更加出色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高校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完善、可行的管理对策。 不管是技术人员、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服从高效管理和安排,齐心协力,积极贡献自身的力量,这样才能够为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该文主要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归纳了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总之,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它也标志着教育事业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而高校也要努力抓住这一机遇,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同时也要明确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努力矫正,这样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