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双创”的时代指向与机制再造
——以陈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例

2020-01-02 20:44崔亚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陈亮双创群众

崔亚超

(中共永康市委党校,浙江永康 321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等。这些阐述阐明了“双创”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共同指向; 也阐明了在新时代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1]。可见,“双创”不仅是政治要求,也是发展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更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

1 传统文化“双创”的时代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了具体的界定。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紧密结合,相互成就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去粗取精、去劣存优、扬弃创新的过程,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过程。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完善和创新。两者既保留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原有精华,又用恰当的方式对其“缺陷”做了矫正,使之在新时代有新阐释,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各种社会思潮迸发的当下赋予人民、社会和国家以力量[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之源,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之源,是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所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注入精神动力; 可为塑造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肥沃养分; 可为优秀传统文化旺盛生命力扩大其影响力创建优质平台; 可为营造社会风气和建设精神文明厚积文化底蕴; 可为塑造个人品格与提升个人素质提供精神指引。

2 传统文化“双创”的现实困境——以陈亮文化的发展为例

2.1 “双创”的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终究还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但在实际的“双创”过程中,受经济条件、物质水平、兴趣爱好和文化素养的不同,普通群众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当代价值。因此,导致参与“双创”活动的群众少之又少[3]。对于地方文化发展而言更是如此,不仅是普通群众,而且相关的研究机构也存在“乏而无力”的状况。陈亮研究会是Y 市陈亮文化的研究所,成员50 人,但专注研究与管理的仅2 人,且存在一人多责、资金缺乏、操作不便等实际困难,致使其工作“有心无力”,其宣传思想和带动群众的功能更是“心不在焉”。

2.2 “双创”的相关内容界定不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即主要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3 部分内容。但在实际“双创”过程中,却出现了内容的表面化和工具化倾向,如谈论诗词仅仅是为了背诵,而不了解其内涵;或者借用传统文化的只言片语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脉相承且互相关联的,但现有的“双创”内容却存在碎片化、零散性的特点。此外,相关的文化活动也存在重过程轻效果、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造成了“双创”在内容方面的失衡。陈亮文化在Y 市的发展并不乐观,首要问题是载体建设“华而不实”。虽已修缮了五峰书院石像和龙川公园铜像等物质载体,但有铜像无碑文、有载体无内容的建设值得关注,这并不能加深群众对陈亮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3 “双创”的发展过程有失平衡

从目前我国的“双创”情况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在加大力度推动“双创”的进展。如各地政府对当地传统文化的造势与宣传; 媒体平台推出的《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都取得了良效,也激发起部分群众的文化兴趣。但仍存在宣传重于教育、复刻多于创造、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这就影响了人们对“双创”的正确认识,阻碍了“双创”的实质性发展。陈亮文化的宣传教育也存有“力有不逮”的情况。陈亮文化作为Y 市的文化名片,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受到中央、省、市等媒体的高度重视与宣传。但在Y本市内并没有形成应有的“瞩目”。其部分原因在于忽视了教育工作,让人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有相关研究机构重研究却无力宣传,修缮整理的相关书籍未能形成通识读本并出版,这不利于陈亮文化在Y 市的传承与发展。

2.4 “双创”的整体环境过于单一

虽然党和政府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了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撑,专家学者也就传统文化的发展做了相应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但相关的媒体还没有把政策引导和实际宣传相结合,致使出现内容的同质化,进而影响其吸引力,难以激发群众兴趣。陈亮文化的实际宣传效果也存在同样问题。近年来,陈亮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已被相关政府、相关专家、浙江商会所关注到,但Y 市的传承工作还未落实到位。如政府对陈亮纪念馆或展览馆的修建缺少参与度;相关媒体未能策划与打造出优质节目,引起群众的共鸣; 研究会的宣传工作也由于多方面的障碍无法顺利开展;再加之普通群众的文化意识不强,多种因素的综合,使陈亮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效果不突出[5]。

3 传统文化“双创”的具体路径与机制再造

3.1 确保“双创”主体协同发力

实现传统文化“双创”就是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因此,“双创”的实现需要整个社会主体协同发力。

从党和政府层面讲,基于陈亮文化在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政策引导与扶持。如珍惜发展机遇,2024年是陈亮诞辰880 周年,Y市可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宣传陈亮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提升群众的文化意识,并为这次大会做好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准备。珍惜资源,文化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Y 市应重视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时代意义,避免不必要的文化竞争消耗。珍惜财力,充分利用浙商的宣传与资金优势来弘扬和推广陈亮文化。

从专家学者层面讲,应发挥其在传统文化“双创”的中流砥柱作用。专家学者和传统文化工作者既能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与需要,又能针对社会现象探索民众的精神需求; 既能从专业角度分析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赋予其新内涵,也能在宣传和教育中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起到“上通下达”的效果。陈亮研究会也应该积极着手机构内部改革,优化人员配置,主动担当作为做好研究与宣传工作[6]。

从人民群众层面讲,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获益者。实现传统文化“双创”要注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在实践发展中创造的文化素材,将其作为实现“双创”的重要动力和精神来源。Y市的“双创”工作也应该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在宣传推广中培养群众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群众创造力和创新性。

3.2 确保“双创”环境优良稳定

传统文化的“双创”既需要稳定有序的经济环境提供物质保障、和谐安定的政治环境提供政策引导、积极繁荣的文化环境提供发展机遇之外,也需要思想引导、法治规范、教育引领等社会保障机制。

在我国,实现传统文化“双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能为实现“双创”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也能帮助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此外,对陈亮文化的“双创”一方面应保持其纯洁性,注重文本内容的解读与阐释,另一方面也应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推动经济思想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健全法治机制,规范“双创”的导向和保障活动的开展,避免宣传活动走向歪曲历史与文化的误区;保护承载和诠释优秀传统文化的物态文化如文物、古籍等;保障文化创造与创新主体的创造与创新活动的行为与成果,如版权、研究成果的保护。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双创”的实现有利于提升群众的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法治的施行;法律的保护同时也推动着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可与践行。

完善教育机制,保障人才资源储备。要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育,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Y 市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入陈亮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培育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利用社会办学机构,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同时保障教学活动的合法合规和保障教学内容的积极健康。发挥教育的熏陶作用,于无形之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扩大人才队伍建设。

3.3 确保“双创”路径畅通可行

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发展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但具体的“双创”目标还是要靠社会主体的具体操作才能实现,尤其要在加强文化政策引导、文化理论研究和文化创新活动方面畅通相关路径。

首先,要落实国家从专业角度确定传统文化“双创”的内容与方针。在具体实践中不仅要解构而且要建构,即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内容与体系,构建创新性的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陈亮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变而通之的改革精神、农商并行的经济思想,讲究务实、注重实效的功利主义思想都与新时代的发展精神有契合之处。因此,相关政府可在这方面积极构建与新时代精神相融合的价值观念,逐步引导其在实际生活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其作用。

其次,整个社会要营造“双创”的氛围与环境。承认和肯定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肯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对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 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逐步挖掘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陈亮的功利主义思想为浙商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并对浙商的发展起着精神指引作用。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经济对文化的促进作用,利用浙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陈亮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最后,还可以通过家风文明强化群众对传统文化“双创”的认知。家庭是社会的基层单位,家风的形成与发展对个人素质的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思想千变万化的时代,更要注重家风家训的教育引导作用; 推进家风家训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个人素养的养成,推进家风家训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塑造。陈亮不仅相关思想精辟、理论新颖,而且其本人的成长历程就是一部“奋斗史”,其对家人的孝心、面对苦难的勇气、面对利益仍能安心研究学问的修养等无一不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将陈亮的成长史融入家风家训教育中也有利于推进陈亮文化的“双创”。

就整个“双创”机制而言,还是要保持宽松而有原则的文化氛围,既要鼓励社会成员的创造与创新动力,又要保证“双创”的原则性与“双创”成果的合规合法性;既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纯洁性,又要引导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达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 既要注重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又要注重将市场机制引入文化领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既要发挥党和政府的指导性作用,又要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传统文化创造与创新的热情,共同推进“双创”工作的开展[7]。总之,在多方协同努力、多层次共同发展、多路径融合创造的环境下推动“双创”的实现与发展。

猜你喜欢
陈亮双创群众
书法作品
主动自锁托槽在一例上中线偏斜病例中的应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多让群众咧嘴笑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陈亮:惹祸不由己
高原美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