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方法
——以超轻粘土为表现形式的二十四节气课程为例

2020-01-02 19:07何晓喆
文化产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李花粘土节气

◎何晓喆

(广东省广州市祈福新邨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一、课程研究背景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对动植物和天象的观察记录,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四季循环中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同时它也承载着一套引导人们衣食住行的民俗系统[1]。但随着气象的发达,人们不再需要花时间观察天气,不再需要跟着节气进行生产和生活,二十四节气慢慢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宏伟蓝图。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如何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应成为每一个教育人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2]。

二、课程的特色

超轻粘土是一种新的泥塑材料,因可塑性强、颜色鲜艳,能自然晾干,比起传统的泥塑材料,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运用。本次研究尝试以超轻粘土为手段,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但让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与创新,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化美术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相结合的一次尝试,也是本课程的特色。

三、课程目标

(一)增加乐趣,提升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中引入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利用粘土的趣味性,以其为材料制作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美术作品,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边玩边学的制作过程中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在制作粘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手去揉、搓、捏、贴、插、撕、扭、拧、接、刻、压、粘合等动作来完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手部肌肉发展,促进大脑的开发,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三)启发创意思维

由于粘土附着力强,便于学生塑造出各种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模型,教师可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引导学生做胸针、耳环、钥匙扣、冰箱贴等作品,大大丰富了美术教学活动手段,又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美术教育。而且粘土颜色鲜艳,孩子们都乐在其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创作热情,自由无拘束的创作,使二十四节气美术作品焕发新的光彩。

(四)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粘土作品,让学生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内容相互探讨,一起合作完成粘土作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学习听取、接纳他人的意见,还能集思广益,整合成为自己的技能技巧。

(五)热爱二十四节气文化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利用粘土制作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根据不同节气活动、节气故事,制作相对应的粘土作品,可以促进学生对自然变化的知识学习,感受自然美,让孩子们从二十四节气中感受到我们祖先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二十四节,传承与发扬二十四节气文化。

四、课程教学应用方法

(一)寻找时节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为更好地让孩子了解二十四节气文化,体会二十四节气的自然变化。教师可根据实际校园环境与二十四节气的特点、节气植物等结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节气之美,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二十四节气之雨水”时,雨水的花信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我校桃李园种有李树,我把课室移到了桃李园。在课前,我先引入节气雨水的知识,再重点介绍了李花的特性。接着组织学生拿着放大镜来到桃李园寻找与观察李树与李花,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等五觉体验,学生自由地观察与认识李花,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能自助了解节气雨水的更多知识,让学生用粘土构建一个他们心中的“雨水”节气艺术作品。

(二)发掘可行性,锻炼想象力。

教师可利用二十四节气的习俗文化,发掘节气里有趣的知识节点,引入美术课堂。在备课时,我发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有一趣俗叫蒙鼓皮。因为惊蛰是由于雷声引起的,古人把雷神想象成一位长着翅膀鸟嘴人身的神仙,一手持捶,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多面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敲天鼓,人间也把握这个时机来蒙鼓皮[3]。利用这一习俗,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想象雷神的形象,然后再利用用超轻粘土设计制作出来。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和学习二十四节气的信心与信念,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因时而食,创作节气美食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大自然在不同的时节会孕育出不同的食物,因时而食,是古人自然的生活节奏。

教师可以让学生化身小小厨神,根据不同的节气食物,用粘土制作出不同的美食。例如在学习二十四节气之立秋,当季食材有莲藕、毛豆、菱角。教师先讲解莲藕、毛豆、菱角粘土的制作技巧与方法。再出示菜谱,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挥创意,用粘土做出相应的菜式,最后举办二十四节气美食节,选出最受欢迎的菜式。在这样的情景代入中,让学生了解在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下,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养生之道。

(四)二十四番信花结合古诗,设计作品

以二十四番信花为题,创造粘土作品。古人发现,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开放,总结了二十四番信花。在实际教学中,我把花卉与古诗句结合,让学生通过诗词的意境进行粘土创作。例如在二十四节气之冬至,信花是腊梅,教师可结合描写梅花的诗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来为学生引入课题,请学生根据古诗的意境,开展想象与创造粘土作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花开与时令的关系。

五、课堂评价与成果展示

通过学生自评、他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来评述学生的二十四节气粘土作品,让学生在课堂评价的环节中,对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知识与粘土手工制作技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核心素养。

在展示成果方面,充分利用课室手工墙,学校作品橱窗、家长开放日举办粘土作品展示活动、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分享学生粘土作品。作品深受大家的肯定与喜爱,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孩子们直接体验到分享创意的乐趣,激发创作更多二十四节气粘土作品的热情。

猜你喜欢
李花粘土节气
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李花
李花
粘土玫瑰DIY
下一次,我依然和你相约
李花
粘土仙人掌
粘土机器猫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