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如何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2020-01-02 19:07◎杨
文化产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意境古诗词素养

◎杨 忠

(陕西省汉中体育运动学校 陕西 汉中 723000)

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在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和沉淀后,能流传至今的都是文化之精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古诗词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古诗词多为作者情感的抒发,如果能够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理解,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情怀,了解他们困惑与无奈的情感。

一、古诗词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落实语文课标的要求

语文被定义为工具性学科,就是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背几篇文章,了解一些诗词歌赋,而是学会使用语文工具,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学,为学习其他学科和正常交际奠定基础。初中语文的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吟诵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知识,感悟古诗词的境界,学会运用古诗词,提升自身的审美和欣赏能力。要完成语文课标的诸多要求,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吸引学生的兴趣,将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当中就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学习古诗词更具有时代特色,更能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怀,要比单纯的学习古诗词更加生动具体,情感也会更加饱满,对完成初中语文课标有极大地帮助。

(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及学科素养培养是目前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将语文素养逐渐地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不拘泥于某一个知识点中,学会由点及面的思考问题,逐步建立起一个古诗词知识的框架,让古诗词学习形成一个逻辑体系。同时,传统文化的融入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在长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已经对古诗词失去了学习兴趣,只是为了分数而强制记忆,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刻含义被淹没在书山题海之中。传统文化的融合能让学生重新感受到古诗词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重新燃起对古诗词学习的欲望,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古诗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政局的感慨,学习他们的诗词不能只局限于华丽的辞藻,更要读懂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的古诗词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知道身处乱世,会有很多的惆怅和无奈,但是他们从未放弃,一心为保江山社稷而流血牺牲,为百姓创太平盛世而奔走请命。比如学习《木兰诗》,如果能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就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木兰当时的英勇与忠孝,在战争面前,匹夫有责,为国尽忠,为父尽孝,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值得永世传承的优秀品质,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素养,家国天下要放在个人荣辱之上,只有国家安定富强,中国人才能挺直脊梁。如今,我们能坐在教室中学习,有那么多优秀的古诗词供我们学习和品评,这一切源于先祖的英勇,同时又是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华文明。中国历史上上的辉煌的成就和众多诗篇流传至今,值得每个中华儿女骄傲自豪。

二、古诗词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诗词有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的特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讲解不够生动具体,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这样更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蒹葭》时,需要全篇背诵,这对很多学生而言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段落之间结构相同,语境相似,一字之差在意思上却差出很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营造一种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体验一下传统文化的美好意境和纯真的情感。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词中所描绘的内容,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和灵感,朗读和背诵就不会很困难了。如果能在了解作者所处时代和个人经历的情况下展开学习,会让学生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那么自然就会对所学习的古诗词产生兴趣。

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单纯从字面上学习,相信很多初中生都不会喜欢这类文章,但是在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后,学生会有所感悟,内心深处的那一抹孤寂会被激发出来,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更有兴趣,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有所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也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比较沉默,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所以丰富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对目前的语文课堂而言十分重要。在古诗词教学当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适当的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更能让学生学习到古诗词的精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谈论;或者鼓励学生将古诗词改编成情景短剧,还原当时的文化特色;还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神韵。例如:《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话剧题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创新,利用舞台剧的表现形式将课本中的内容展现出来,在此期间,学生必须深入研究文章内容以及时代背景,揣摩人物的心理,还能亲自感受到桃花源生活的宁静和惬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效率更高。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到古诗词中的意境。例如在学习《爱莲说》时,作者赞颂莲之高洁,很多学生虽然看见过莲花,却不曾仔细观察和思考过莲花的生长环境,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到莲的生长环境和成长过程,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将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当中,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美,因此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比如学习《岳阳楼记》,传统文化的影子一直贯彻全文,用影视资料展现出岳阳楼全貌,将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样子呈现在学生眼前,相信他们也会和作者一样有诸多感叹。范仲淹眼中的岳阳楼离不开宋朝的政治形势和他的个人经历,传统文化的融入能让岳阳楼记更深入学生的心里,更懂得为何要先天下之忧而忧。

三、结语

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支柱,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利用传统文化刺激古诗词教学,让古诗词教学散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古诗词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领悟古诗词内涵和精神,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树立正确人生观都有极大好处。

猜你喜欢
意境古诗词素养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