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了解世界、了解自我、表达自我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善于动笔,乐于表达。”身为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运用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让作文教学回归正途。
文学源于生活,学生唯有将目光投向生活,细致观察身边事物,抒发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感染人的佳作。表达时,要逻辑清晰、内容具体,语言不必华丽,但要注意真实性与个性化。例如,指导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时,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画,回想让自己成长的人或事;然后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讲述自己的经历以及变化,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接着,让学生对所讲述的事件进行整理归纳,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练笔,让学生逐渐喜欢上写作;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以前发生的趣事,将小练笔扩写成以“童年趣事”为主题的大作文。如此,回忆—讲述—练笔—描写,每个步骤的联系都十分紧密,节奏非常紧凑,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自信,让他们写出了《挖野菜》《有趣的小猫》《我最想忘记的一件糗事》等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佳作。
家庭是小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在家庭生活中,写作素材随处可见,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从家庭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教师应该依据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设计相应的作文教学方案。比如,写“我眼中的爸爸妈妈”主题作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平常爸爸妈妈在家会做什么,做事时有哪些特点与习惯,是怎样照顾、呵护自己的……通过观察这些细节,学生会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以及对自己的爱,发现很多平时生活中忽略的细节,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使文章真实生动,具有感染力。再如,布置“家里的××花”的主题写作任务,让家长带领学生买花、种花、观察花,使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了解,对植物的种类、形态、特点以及用途有深入认识,既能让作文真实具体,也能丰富学生的学识和阅历,此外,还能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欲望,为积累作文素材奠定基础。
小学生因为缺少生活阅历,所以在写作时容易出现内容空洞的情况,而且小学生的天性已然在长时间的规范化教学中逐渐丧失,思想上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以拓展眼界,储备更多的作文素材。如此,学生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作业,让学生有时间阅读和积累素材,可以让学生准备抄写本,阅读过程中发现好词好句以及好段,便摘抄下来,还可写出自己的感悟或思考。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如《水浒传》《西游记》《孟子》等,也可以推荐一些外国名作,如《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阅读习惯。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对于生活的感受自然不同,因此,让学生记录生活,表达生活感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生活是作文的根,作文教学需要回归本真,让我们在作文的道路上,静心、凝神、细思、妙写——静待春暖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