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
(明天出版社 山东 济南 250002)
长期以来,关于编辑应该是“专家”还是“杂家”,不少业内人士、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专家说”,有“杂家说”,持两种观点的人都列出了详实的论据。个人认为,现代编辑既不能只做单纯的“专家”,也不能只泛泛地成为“杂家”,而应该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古代,从民间学者到官方文人,从文史哲学者到自然科学专家,为了“传承”或者“立说”,多出书立著,而且“编辑”活动也多由作者或者编者本人一并完成。那时,“编辑”与“编纂”“编撰”“编次”“编修”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主要是指相关人员根据一定的需要,把众多关联材料搜集起来,并依据一定体例加以加工整理的著作方式。
在现代出版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专门从事编辑活动的人员,他们不是作者,也不是编者,只负责对写好或者编好的文章(或者书稿)进行甄别、梳理、校正、加工,以确认该文章(或者书稿)是否可以发表、出版或者确保发表以及出版前达到相关要求。对此,《现代汉语词典》对“编辑”一词是这样定义的:编辑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的活动。这里的编辑,绝大多数为传统案头编辑,多做被动加工整理的工作。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编辑活动的对象是书籍。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报纸、杂志编辑加入进来,广播、影视编辑也加入进来;目前,数字化、网络化产品编辑也加入进来了。出版形式多样化,再加上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出版工作强化了“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要求,要求编辑人员无论在思想上、意识上,还是在技能上必须实现从传统编辑向现代编辑的转变。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将编辑定义为“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对照传统编辑和现代编辑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编辑除了要做好传统编辑“组稿——审稿——整理、加工”等案头工作之外,还增加了“策划、组织”工作,强化了“审稿”工作。
“策划、组织”是指编辑人员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允许的范围内,研究市场、读者需求,形成自己具有创造性的选题,并根据自己的设计对现有内容资源进行组织、梳理或进行约稿。这一环节强调了编辑的政治敏锐性、市场敏感性、自主创新性,同时也对丰富图书品种、促进作者创作、增强出版物指向性有很大影响。强化“审稿”环节,主要是强化编辑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形态感。只有如此,才能让真正具有正确意识形态、正确价值导向、严谨知识性、健康娱乐性的出版物显现给广大读者,让出版业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价值。
有一种观点:编辑无学。所谓“无学”,一是指不把编辑当成一门学问;二是指编辑只是工具,只需要整理加工,无须学术能力、无须钻研专业知识。这是非常荒谬的,它忽视了编辑学科的存在、忽视了编辑人员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此着重谈一谈编辑应该精通专业知识的问题。
现代出版物内容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产品品种越来越多;同时,高节奏的生活令大部分读者读书的时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少,关注的内容与各自工作的关联度越来越大、专业性越来越强;再加上网络上信息越来越丰富,这就造成了读者对各自阅读图书的专业性、严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图书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也越发“挑剔”。所以,编辑人员必须在自己主攻的细分图书领域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做这一领域内容方面的“专家”,以专业眼光约来专业书稿,以专业眼光编辑加工好专业内容,以高质量的内容吸引、说服挑剔的读者,从而形成较高的读者黏度。
换个角度讲,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编辑本身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有专业的限制,走上社会后也面临着快节奏的生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可能做到“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想样样知识都精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编辑“学有一专”是必须的,因为它将影响从选题策划到书稿付印的全部环节。编辑只有做到“学有一专”,才能创新设计,慧眼发现自己主攻的细分领域的更有专业价值的选题、资源;只有“学有一专”,才能在审稿环节初步鉴别出书稿的内容档次、与细分图书市场要求的融合性、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贴合度,也就是书稿的整体出版价值;才能在编辑加工环节挑出“错误”、标出“存疑”乃至对作者的创作进行优化;才能与自己的作者更好地沟通,赢得作者的尊重,形成自己的“编辑品牌”;才能深入发掘书稿内容特点,从而对图书的开本、用纸、装帧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优化图书外在质量,使图书外在质量与内在信息达到完美地融合,进而增强图书整体的出版价值。
还有一种观点:编辑只需做“专家”,向学者型发展即可。这显然也不妥。编辑当然要努力钻研自己的专业,但以此为由固守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也不合时宜。编辑还需要“多能”。
为何这里用“多能”而不用“杂家”呢?因为“多能”有两层含义:一是编辑要在钻研自己专业的基础上,广泛涉猎诸多领域的知识,努力做“不求样样精通,但求样样知道”的“杂家”;二是编辑除了学习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统筹策划、社会交往等能力,甚至具有一技之长、多技之长。
具备专业知识的“一专”,可以让编辑在选题设计、书稿整理加工方面向深处做,这在一些专业出版社体现得比较明显。但是还有大量的编辑,他们面对的书稿内容领域并非那么单一,往往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普及。这种情况下,“一专”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莫大束缚。所以,他们还需要“多能”,需要提高自己所涉猎知识的广泛性,提高自己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能力,提高自己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宣传营销能力等。
而“多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多能”能让编辑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阔空间里寻找选题,促进选题多元化。其次,“多能”能让编辑人员更容易处理与出版各个环节人员的关系。再次,“多能”能让编辑在整理、加工书稿的环节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多能”能让编辑在控制成本、提高装帧设计水平、搞好营销策划等多方面更加的专业化、职业化。
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传统编辑,做好案头工作,必须做到“学有所长”;要想做一个出色的现代编辑、做一个优秀的策划编辑,就必须“一专多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