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仁其木格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游牧现代化过程不管发展到哪个阶段,乳与肉在游牧生活中的地位很牢固。《游牧者的抉择》在描述游牧社会的情形时谈到以食“乳制品”来取代食“肉”的现象,而在游牧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乳与肉的作用及关系不只是在饮食上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是在原本受限在一定区域内的物品被广阔的市场化与贸易所牵引,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游牧社会近年来发生的变化恰好说明了这一切。
在该书中,作者先是从游牧人群的环境、游牧经济、游牧社会组织以及其与外在关系等方面简单介绍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①。接着提出“游牧起源”问题,在整个欧亚大陆游牧,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追溯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历史形成过程促成边缘生态变迁的原因②,通过北方人群南下争夺资源,保护资源的认同更加巩固了华夏认同。作者介绍汉代时期的三种游牧经济模式:由许多游牧部落组成的匈奴对抗中原王朝争夺资源过程中形成“国家”,在高山和河谷之间移动自给自足而导致内部竞争激烈的西羌,经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导致资源的多样性而形成零散部落的乌恒与鲜卑。
游牧人群逐水草而居,过着自由不拘的生活——“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中国文人对这种无拘无束生活的浪漫写照③。人们利用边缘、不稳定自然资源的一种经济、社会生态体系——生活中处处充满危机与不确定,毫无浪漫可言④。“游牧”,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是人类利用农业资源匮乏之边缘环境的一种经济生产方式利用草食动物之食性与它们卓越的移动力,将广大人类无法直接消化、利用的植物资源,转换为人们的肉类、乳类等食物以及其他生活所需⑤。
该书中的第一章内容的游牧生产、分工与消费是呈现人类畜养动物之初的大致情形,在原始农业时期,人类畜养动物主要是为了得到肉食。“游牧”在人类经济生态历史中,比起原始农业来说是一种较晚、较进步的生产方式。事实上,环境中的“不确定”的因素,使得人们不但要依靠草食动物来获得食物,也要靠它们的移动力来逃避环境中不时发生的风险,并借以追寻不确定的资源⑥。游牧生活有太多的变化、特例与危险,游牧者需随时作出行动抉择应付以应付突来的情况⑦。因此游牧者知道如何以食“乳制品”来取代食“肉”⑧。而书中的内容是游牧生活的历史到近代时期的生活方式。现代化的推动下游牧社会也发上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以千年以来游牧社会的典型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为例回应游牧社会中的“乳”与“肉”之变及其背后的意义。
在《游牧者的抉择》中提到:只有学会如何“吃利息(乳)”,避免“吃本金(肉)”游牧经济才得以成立。而现代游牧社会已经从利用利息到“出售利息(乳)”的变化。近几年乳食品种类的多样化让人眼花缭乱。十多年前,在新巴尔虎左旗的夏季,几乎每家每户都挤牛奶,但是近几年来,市场上的牛奶代替了自己挤的牛奶。
传统的乳产品虽说每个家庭能拥有,四季都能做,但相对来说夏季做的量比另三个季节要多,而且只是单纯的自给自足。奶食品是牧民重要的饮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的种类也增多,牧民不止是自给自足而是把奶食品市场化,利用奶食品成为经济来源。政府给牧民提供了做奶食品的培训,教牧民怎么样做出更多种类的奶食品,从而支持、引导到鼓励牧民。奶食品的培训一般在春末夏初进行,这个时期牧民忙完春天的活,等待较闲的夏天。奶食品的培训一般一到两周。培训首先是进行理论课然后进行实践课,现场教人们如何制作奶食品,培训结束时要进行点评工作,学员们展示自己做的奶食品,进行考核。前几年请其他地方的培训师进行培训,随着培训进行的次数增加目前已经有自己固定的培训师,近两年请固定的培训师进行培训。跟传统的奶食品相比,现在奶食品的种量也很多,如牛轧糖、棒棒糖、牛奶糖等。不仅有很多种类的奶食品,而且把传统奶食品的口味做的更大众化,不酸不甜更倾向于迎合大众的口味,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将本地的奶食品走向广阔的市场。
奶食品出售的方法也很多,比如微商、店铺(自己开的店铺或者是在别人的店铺里买)等,因为牧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放牧,而且也缺少资金所以很少开自己的店铺,一些进城的牧民比较有条件开店铺。做奶食品是个很不稳定的工作,比如春天接羔的时候很忙,做奶食品也会受影响,因此对于牧民来说微商是最合适不过的销售路线。微商买卖的协调性较强,比如没有食品的时候不卖,等做出奶食品后发到微信朋友圈上出售。还有些牧民把做好的奶食品带到市上放在奶食品店或者是委托超市出售,这样做虽然不稳定但是城市里的居民没有条件做奶食品,因此需要靠店铺的奶食品来满足自己的饮食需要,一般情况下奶食品店与一些牧民签有长期的合作合同,也有少量的奶食品店自己加工制作奶食品出售。
还有一种市场是短期或者长期的展览,这是由政府给人们提供的。牧民把做好的奶食品带到市或者是乡镇上参加展览,出售给来观看展览的人。这种展览每个季度或者重大的节假日前都有,进行一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时间,长期做奶食品的卖家有稳定的顾客。现在的牧民为了自己的便利,不喜欢自己做奶食品,而是更倾向于市场上卖的奶食品,这就扩大了奶食品的需求量,维持了奶食品市场的供需稳定。
新巴尔虎左旗牧民现在的放牧生活还是以牲畜为轴进行,但牧民的生活中出售牲畜的比例逐年增加,正在实现从避免“吃本金(肉)”到“出售本金(肉)”的转变。
可以说,新巴尔虎左旗的牧民的生活一年四季都在围绕着牲畜而进行。冬季:早晨打扫畜圈给牲畜投食物,中午饮水,下午还要投食物,晚上打扫畜圈。约从每年12月中旬开始到第二年的二月中旬一直圈养,这样做是为了保障牲畜的保膘度,以便到春季接羔时有足够的奶喂新畜,降低新畜的死亡率;春季:这个季节接新畜比较忙,可以说24小时都在忙。每天都要跟着羊群把新畜接到圈里,等稍大一点的羔跟着牛羊群到草场上,但是每天需要两次对羊羔子⑨进行照顾,体力虚弱、奶量不足时挤牛奶进行人工喂奶;夏季:这个季节是小畜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更新鲜的草场和营养,因此搬迁寻找更好的草场来满足需要,夏季草场是牧民重要的草场资源,场地一般离冬季草场远,更广阔,可以多次搬迁,一般三天到一个星期搬迁一次。对于只有养牛不放羊的家庭来说,夏季是个较悠闲的时期。早晨起来想挤牛奶就挤,不想挤就把昨天圈里的小牛犊(出生10天左右)放出来然后饮牛,剩下的时间自由安排,再加上夏季天气暖和,这也是草原上夏季集体活动多的原因之一。秋季:这个季节牧民需要打草准备冬天的草料,现在打草都是机械化,一个月内一般可以完成。天气、机械故障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速度,但牧民都是尽量快速打完草,如果打草期间雨多草会腐烂质量会下降。打完草后还要修复羊圈牛棚等,为冬季做好准备。此时也是出售牲畜的主要时期,牲畜的肥度要高,才能挣更多的钱,在分包草场之前,秋季也跟夏季一样搬迁,但是现在秋季不需要像夏季那样多次搬迁,相对稳定。第一是因为搬迁需要人力,而秋季打草人力分散性强;第二是因为草场都承包给了牧户,没有足够的草场可以搬迁。几十年来,新巴尔虎左旗的游牧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牲畜的出售比例也变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以前放牧虽然说也有租放的方式,但是每个家庭放自己牲畜的比例多,而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几个家庭合着雇人放牧或者是个户雇专人放牧。春季末夏初租牧人来收集羊群,由几个家庭把羊组成一群后给租牧的人放。现在比较普遍的租牧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羊的数量比较多的个户家庭会雇佣放牧人,报酬按月算或者以牛羊作价计算,这种包租的情况一般是长期的;第二种是亲戚或者是相互认识的家庭合着雇人放牧,报酬由每个家庭按自己的羊数算,2019年夏季的价格是一只羊12-15元,放牧的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找羊群放,但是得找不同耳标⑩的羊群。第二种情况一般在夏季和秋季放牧的情况较多。
在放牧形式上,以前骑马跟着羊群游牧到各季草场,用畜力搬迁,随着机械化在不同领域的扩张,现在搬迁是用汽车拉到目的地,省时间且省事,但传统的搬迁方式还依然少量存在。随着机械化的发展游牧速度也在加快,马的用处急速减少,目前马偏向象征化或者参加比赛等成为直接性挣钱的工具,而不是直接性的生活工具,以前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及其他很多作用,是游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代化是租牧增加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游牧者的进城趋势增加,进城的游牧者从事另一种经济, 比起卖畜,更多的是租牧。这样可以有更多的经济来源。租牧的牧民,一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就是畜多;二是牲畜的数目超过了劳动力范围不得不租牧,一般是上年纪的牧民;三是一些年轻牧民的也常有租牧情况。由此租牧带来的影响是游牧文化的丢失或者是简单化及人们的懒惰的盛行并且开始追求玩乐。进城的牧民因为长期不从事游牧因此忘记或对游牧的陌生度增加。游牧是游牧民族的灵魂,随着游牧的消失游牧文化也会跟着消失,而这个消失也是个漫长的过程,一步一步、一代一代的从简单化到消失。
根据牲畜的特性,牲畜出售的时间也不同。羊羔子一般在8-9月份出售,这个时候出售羊羔子是为了母羊能够在秋天增肥能维持肥度过冬季,迎接下一个春季产羊羔。另外,这也是学校开学时期,牧民们需要钱来供孩子上学,出售牲畜顺理成章;山羊羔出售的时间是10-11月,这个时期山羊羔的毛重新长出来,随着毛的增加体重也会增加,这样挣得钱也会更多;出售牛犊的时间是9-10月,牛犊在夏季末出售是因为随着身体的增长牛犊对奶的要求也会增多,因此这时候出售牛犊有助于母牛秋季的增肥来度过冬天,打算继续养的牛犊需要打鼻环来防止偷奶喝,冬初开始喂饲料或者是投食物。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牧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牧民接受的信息及外来文化的日益增多,牧民饮食结构也跟着发生变化,不只是传统的饮食吃肉喝奶,而是蔬菜粮食在饮食中的比例大大增加。书中作者提到以食“乳制品”来取代食“肉”的现象在现代游牧生活中慢慢地消失而乳肉由蔬菜粮食代替,出售乳肉成了游牧者的根本经济来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年轻人走动(上学、旅游)增加新一代年轻人接受外来文化,不管是本民族的饮食还是另一个民族的饮食都在接受的范围内,但这种情况在年轻一代人接受的较多。出售牲畜成为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就是说牧民依靠牲畜的一切来维持生活出售肉的价格越高牧民的利润越多。
干旱年或者草场不好时牧民需要买草或者是买饲料来喂牲畜,物以稀为贵越是干旱年草料越贵。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放牧的风险与以前相比少很多,但放牧毕竟还是靠天的生活方式,因此风险还是常有,只是风险不是那么的未知或者频繁,许多风险都被人们化解。草是用捆卖的,有100斤、300斤和500斤。每年的价格由每年的草场产出情况来定。比如新巴尔虎左旗塔日根诺尔苏木2019年一捆300斤的草是200元包送到家里,500斤的一捆草是240元不包送,每个苏木⑪的价格差5-20元,卖方一般是进城的牧民,因为进城的牧民把牲畜租牧或者出售因此自己不需要草料。还有一种是牧民草场长得好且自己留的草料够用的话卖多余草料挣钱。
草料市场化的原因是草料珍贵性特别是干旱年。春季需要接生畜这些牲畜是牧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草料必须够用才能有更高接生率。春季还是个不稳定的季节一是天气不稳定草也没长出来只能喂草料,二是畜病盛行的季节,刚出生的小畜免疫力低,病死的概率高,接生率和收入是正比例。草料市场化推动了市场的多样性,而这个市场化是在牧民之间进行的,虽然带来很多的收益但草料的价格并没有规定而是由市场来定,有时候价格超过牧民能力范围,特别是干旱年牧民为了提高接生率不得不贷款买草料,收入成为还贷款的钱,在这种情况下牧民的收入没有增加反而递减的情况会发生。这些就是游牧社会里家畜是牧民最主要家产的真实写照。
正如王明珂先生所说的一样,牧民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无拘无束,而是每天都在忙,还遭遇一些难以预测的风险。如果让人们更深层地了解游牧生活,必须结合历史和现状;理解过去和现在才能有更好的条件面对未来。现代的游牧基础跟本书介绍的历史上的游牧基础相似,但是游牧基础在发生变化;让人们理解现在的游牧社会就得介绍游牧社会的现状及变化。游牧社会已经发生了多方面的社会变迁,而导致社会变迁的因素是多样的,应当从世界体系中谈论游牧社会⑫。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游牧社会也在脱离其原有的状态⑬。游牧社会进入了现代化,面对的风险不仅仅是传统的,更多的是社会风险;现今的风险,与以前有本质的区别,并且随着它的全球化而加剧⑭。游牧社会需要跟上时代,更要跟上全球化并且做好迎接风险的准备。
【注释】
①③④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页。
②郭丽娟:《边缘抉择辟蹊径 民族关系新体认》,《民族史研究》,2011年,第444-454页。
⑤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页。
⑥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6页。
⑦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9页。
⑧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9页。
⑨对羊羔子:稍微大一点的羊羔和母羊一起放,有可能丢或者缺,因此对母羊和羊羔进行对比。
⑩耳标:就是为了便于区分自己家的羊,在每只羊的耳朵上剪出一个专属于自己家的标记。
⑪苏木:(蒙古语)是行政区域名称,相当于乡。
⑫⑬木尼娜:《新疆游牧社会现状及研究走向》,《报刊荟萃》,2018年第2期,第176页。
⑭[德]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18、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