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业融合背景下的非遗新经济发展

2020-01-02 16:03李平凡
文化产业 2020年36期
关键词:遗产文创跨界

◎李平凡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北京 100024)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化被更多的民众所认识和接受,保护和弘扬非遗文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新经济形态正在逐步形成;非遗新经济的发展,需要融合不同产业形态,挖掘特色非遗资源,整合、重构非遗产业发展链条。

一、非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

非遗的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运作,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非遗产品和服务不仅能够创造经济价值,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非遗的广阔性决定了产业的宽边界

非遗是在民族发展进程中,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遗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①非遗既可以是一种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一项节庆仪式;既可以是一种传统工艺,也可以是一种传统表演形式。每一项非遗都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融合,实现更大的产业价值。

(二)非遗融合创新能够激发经济新动能

相比非遗来说,其他产业形态经历了多年的成熟发展历程,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定经济价值。而与非遗融合性强的产业形态,能够与非遗建立可适性和关联性,打造新的产业形态,形成新的市场环境,促进新的消费热点;在带动非遗发展的同时,不断为自身增加文化内容和资源,并通过对内容和资源的创新整合推动产业的整体升级和迭代,从而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形成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非遗是消费升级下大众的新选择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文化消费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文化消费的社交属性,能够让人获得文化认同和精神共情。在巨大文化消费潜力下,大众迫切需要通过旅游休闲、影视娱乐、动漫游戏等不同文化娱乐消费形式,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大众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非遗成为可以融入多种文化产业的重要文化资源。

二、非遗产业融合创新的现象分析

近年来,非遗与旅游休闲、数字娱乐、互联网、新文创等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给予产业融合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化娱乐形式,也已经受到大众认可,引发了一股非遗“国风”潮。当前,与非遗融合创新,进行多元化发展、场景化体验、生态化运营,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传播的社会现象。产业融合背景下,与非遗关联性最强,融合度最高的产业形态,由以下几种产业为主:

(一)非遗与旅游休闲

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增长旺盛,文化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占比较重。文旅融合是当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也已成为文旅融合的主流。非遗可以提供旅游产品的文化内容,提高旅游项目的文化品质,提升旅游服务的场景体验;而旅游产业能够促进非遗资源的创新转化与产业升级。在文旅融合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非遗与旅游的融合跨界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将拥有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

(二)非遗与数字娱乐

以数字娱乐为首的线上经济正在不断增长,尤以游戏、动漫、视频为主的新文娱业态发展势头最猛。用非遗链接传统文化和游戏、动漫,不仅丰富了游戏、动漫等数字娱乐形式的文化内核,也将更加吸引年轻群体参与非遗体验,以短视频的娱乐形式传播非遗技艺,也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不仅对非遗进行了活态、场景传承,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流量经济变现。腾讯、完美世界等企业正加速在游戏、动漫中布局非遗赛道;而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在争相进行非遗内容竞争,非遗与数字娱乐的融合跨界,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

(三)非遗与电子商务

在疫情影响下,人们的文化生活在逐渐发生改变,文化消费逐渐由线下转到线上,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直播带货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热潮,相关产业获得了大幅增长,非遗也正与电子商务实现跨界融合、共创共赢。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首次发起非遗直播电子商务的创新商业模式举办“非遗购物节”,各地非遗纷纷与电子商务融合,通过直播带货形式,不单以创新方式传播了传统文化,同时也促进了非遗产品的销量,更拓展了非遗产业的市场空间。

(四)非遗与文创产品

非遗以传统工艺为主,许多民间工艺正在融入新时代,在传统经典中跟随现代的时尚审美,在非遗技艺中加入文创设计,打造非遗文创IP,实现非遗文创品牌化运作。非遗与文创的融合,不仅体现在文创工艺品,更与时尚服饰、建筑设计、装潢装饰等结合,将非遗的多种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社会生活,使非遗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在文化融合中拉近距离,实现非遗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传播,更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非遗创造性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加强统筹谋划,立足地方特色。要立足地方特点和非遗特色,做好非遗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包括非遗元素的文化内涵,非遗技艺的传承现状;与地方产业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的融合趋势,寻找适合的创新融合方式,寻找非遗匠心技艺的融合载体。

第二,加强政策扶持,鼓励融合跨界。强化非遗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政策扶持,制定和完善非遗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专项政策,根据融合项目特点进行资金、技艺、运营、传播等多方面的扶持,建立非遗产业融合基地,集中进行非遗产业融合发展的生产和传播,开展专项活动促进非遗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转化。

第三,讲好文化故事,促进产品销量。在创新中讲好非遗的文化故事,通过IP孵化打造非遗民族品牌,让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技艺和匠心精神、民族文化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集成各方有效优势资源,加强非遗“研、创、传、售”一体化平台建设,完善非遗产业的资本、市场、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培养相关的优秀复合型专业人才,创新非遗融合跨界产业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以非遗为核心进行产业融合创新,将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也将塑造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新的消费市场,让大众在精神消费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猜你喜欢
遗产文创跨界
陶溪川文创街区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遗产怎么分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千万遗产
跨界通平台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