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刚,刘 英
(山西省林业技术推广和经济林管理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榛子(CorylusheterophyllaFisch)是桦木科榛属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扁桃、核桃、腰果并称为“四大坚果”。我国现推广应用的榛为平榛优良单株与欧洲榛混合花粉的杂交品种,统称为平欧杂种榛,在生产上亦称杂交榛子或大果榛子。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杂交榛子苗采用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嫁接、压条与分株繁殖,其出苗量少、速度慢、苗木整齐度差,难以满足市场对良种榛子苗的需求。与嫁接、压条等方法相比,扦插繁殖具有速度快、繁殖系数高、成本低的优点,且苗木比较健壮、生长快、栽植成活率高。因此,研究榛子的扦插繁殖技术对加快榛子良种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地形地势,以采光最佳为标准,确定大棚搭建的走向及规格。每个扦插床床面宽1.0 m~1.2 m,长度以易于管理来确定。在扦插床基部铺设粗沥水层(直径为1 cm~3 cm的鹅卵石),粗沥水层上铺设细沥水层(豆罗沙),总厚度为3 cm~5 cm.之后铺设营养土,厚度为8 cm~10 cm.营养土上铺设扦插层,由蛭石和珍珠岩按照8∶2的体积比组成,厚度为8 cm~10 cm.插床之间铺设步道,每个插床中心带设置1条喷雾管,喷头间距1.0 m.大棚上设透光率为70%遮荫网,遮荫网和大棚膜之间间距20 cm以上。
营养土是一种基质疏松、透水通气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多孔隙、不板结,富含有机质、腐殖酸和少量维生素、生长素、微量元素等的土。由泥炭土、腐殖土、腐熟有机肥和常规土壤按照1∶1∶0.5∶5~1∶1∶0.5∶8的重量比组成,能满足扦插苗生根后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在配置过程中经过分解发酵所产生的高温可将其中含有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等杀死,以减少病虫、杂草危害。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分品种采集基部直径为0.6 cm~1.0 cm的穗条。采集后将穗条基部浸泡于水中或用湿麻袋包裹,以防失水。在荫凉地将穗条剪成12 cm~15 cm长,且每个穗条保留3个~4个节间。每个插条保留2片~3片幼叶,剪留半叶,在插条第1芽以上1.0 cm处平剪,基部斜剪为楔形。按品种和部位不同分开堆放,以30节~50节成1捆,采用浓度为0.08%~0.10%的多菌灵或菌必清浸泡1 min~2 min进行消毒,并取出沥干。根据插穗茎段的木质化程度将插穗分为顶梢、中段、下段和硬枝。顶梢选用浓度为0.08%或0.10%的激素溶液进行蘸药处理,中段选用浓度为0.15%的激素溶液进行蘸药处理,下段用浓度为0.20%的激素溶液进行蘸药处理,硬枝用浓度为0.25%的溶液处理;处理时间为1 s~3 s.
扦插前2 d~3 d,采用浓度为0.08%~0.15%的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溶液对基质进行喷洒消毒。
根据无霜期的长短选择扦插次数,无霜期长的地方扦插2期,无霜期短的地方扦插1期。扦插时,先用与插条粗度相近的器具在插床上打孔,深度为3 cm~5 cm,再将处理后的插条插于孔内并压实。扦插密度200条/m2,相同品种、枝段的插条集中在同一插床内,以便于管理。
生根前使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温度保持在25 ℃~30 ℃;插床相对湿度控制在25%~40%,温度保持在22 ℃~28 ℃.扦插后7 d~10 d,向植株和床面喷施0.2%多菌灵溶液或0.1%甲基托布津溶液预防病害。生根后,生根率达60%以上时,逐渐降低棚内湿度,增加光照,适当通风进行炼苗。期间要保证基质湿润和适宜的空气湿度,进行叶面喷肥,每隔10 d喷洒1次0.1%尿素或0.1%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种叶面肥交替喷施,直到叶芽长出。叶芽长出10 d后再喷洒 1 次。
将扦插苗挖出,按品种打捆挂签,在贮藏沟中沙藏。贮藏沟开沟深度为60 cm~70 cm,沟底铺10 cm湿砂,然后将苗木根朝下垂直置放在湿砂上,上铺5 cm~10 cm湿砂,其上再覆盖20 cm壤土。或将打捆挂签的苗木置于地窖中,进行沙藏。沙藏沙子的湿度为35%~40%,每隔2 m立放一直径为10 cm的秸秆捆,秸秆捆高度须高于地表30 cm,可起到通气降温的作用。
当年扦插的苗木其地径与苗高均达不到造林标准,需要在苗圃地内培养1 a,第2年出圃。大果榛子为浅根系灌木,定植穴20 cm×20 cm即可。移栽前进行整地,株行距为20 cm×50 cm.将留床苗或沙藏苗进行移栽,移栽后及时进行灌溉,适度遮荫,进行苗木常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