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楚藩与武汉九峰山

2020-01-02 13:42:47凃明星
文化产业 2020年27期
关键词:九峰武昌

◎凃明星

(国家开放大学(武汉)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33)

查阅舆地志书,或上网搜索,发现九峰山有影响的大事始于明初,表明此山在明代以前湮没无闻。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薨逝,改变了九峰山的命运,让九峰山的名声盛极一时。明楚王朱桢(楚昭王,1364-1424年)为马皇后“诵经荐福”,选中九峰山,扶持无念(1324-1405年)开道场,兴建九峰正觉禅寺、真武观。经过前几代楚王的经营,此山成为湖广佛道兼具的名山、信众云集之所和旅游胜地。

一、朱桢相中九峰宝地

九峰山在武昌古城东六十里,早期多充当军事、邮驿功能,国家舆地志、湖广方志罕见提及,直到嘉靖《湖广图经志书》有记:“九峰如画,洪武初高僧无念传道于此。”[1]康熙《武昌府志》:“西有长江之险,东有九峰之隘。”[2]此山作为武昌城东部的要塞,与官山(今关山)、洪山形成武昌古城东部的三道防线。九峰土桥驿,是武昌东线驿递中的站点,明称“土桥铺”,清为“土桥驿”,原有铺兵四名,乾隆年改置“马二十五匹,马夫八名,兽医一名”[3]。清代方志有九座峰丛概貌与山名称谓,名称不尽相同(笔者参考《武汉市洪山区地名志》等资料,备注山名别称)。狮子峰海拔123米,貌若雄狮,雄劲挺拔。以此为中心,天然形成芙蓉或莲花状。东北有纱帽、象鼻两座象形峰丛(明清时将两峰合称“沙碧峰”,传抄中“纱”讹作“沙”);东南有黄檗(黄柏、黄药)、马驿峰(其名源自驿道)、丁管峰(高240米,属群峰之最,又称“顶冠峰”);西南有钵盂峰(状如饭钵)、宝盖峰(形似伞盖);西北有石门峰;北有阳逻(扬锣、杨罗)峰,因登顶可见长江对岸阳逻镇而得名。“山环如城,狮子峰尤占形胜。”[3]成化年武昌知府秦夔有诗云:“连山高高知几重,四面削出青芙蓉。”[1]明代作家袁中道游记描述:“九峰环抱一寺,如莲花之裹莲房,而松枫杂立若花须。”[4]朱孟烷(楚庄王)有诗:“细路千盘回,高峰九叠奇。”[1]称赞九峰山势奇伟,环境优美。湖广按察使徐学谟《徐氏海隅集》:“九峰之瀑,股分而下注,汇于卧龙桥下。”卧龙桥俗称三眼桥,砖砌石拱,至今犹存。珍珠泉,喷涌如珍珠,常年不涸,汇成珍珠湖。长春谷,终年溪流潺潺,明澈透底。遗憾的是名胜古迹寥寥,正德年湖广巡按御史毛伯温写道:“行行览眺皆风景,古迹还寻老衲求。”[1]洪武十四年(1381)朱桢就藩武昌,他释道兼收,喜好打猎,略通堪舆之术。某天来此打猎,见群山逶迤,环峙如城,甚是欣喜。朱桢逐白兔发现狮子山有“众山朝拜”之势,认为有白兔引路到此是吉兆,乃天意,认定此处为吉壤福地。

二、李盛显灵朱桢惶恐

马皇后薨逝,朱桢为其“诵经荐福”,相中狮子峰南麓一块“宝地”,但此地已葬有江夏李氏唐代四座祖坟(李善、李邕、李鄘、李暄葬此[3]),便凭借藩王威势,实施强迁,“起掘四冢,深至丈余,弃棺抛尸。”[5]李氏后人李盛据理抗争,官司打到朝廷,虽然得到“蒙许照旧安葬”[5]的判决,岂料朱桢假传圣旨,查抄李家,鸠集工匠开基建寺,李盛气绝身亡。

崇祯年间,举人邹振奇《建李都堂盛神像》记:“李盛死之,英灵不昧。每与王较,王惧之,平其冢以为寺,约茶盐二商,出赀巨万,使内官郭成功监修,埋僧人无念于上,作千佛殿以压之。李为祟不已,(王)修李公享殿,塑像以祀之。”[5]至今狮子峰摩崖处陈列有李盛铸像,右背铸有“湖广武昌府江夏县河街里中和坊(在武昌城内)居士”字样,李盛铸像成为九峰山不是神的“神像”。

三、无念发迹日臻显达

无念禅师俗名陈胜学,籍贯德安应山(今湖北应山),九岁落发,得传于宝林寺无极和尚、姑苏万峰蔚禅师。朱桢在大洪山举行超度法会,看中无念,迎至九峰,“力建大道场为天下名刹,授无念主持。”[1]袁中道听寺僧说:楚藩遣人择地,原拟前山为无念道场,忽有神秘老者手指后山说后山最好,说完便隐身不见。[4]朱桢和无念后来听从老者之言,前山建伽蓝,后山开道场。

无念命运再次出现转机,是洪武二十八年(1395)被明太祖召见无念。两人语聊投缘,太祖欲命以官,无念“固辞弗受”。太祖赠金钵盂、千佛衣等稀罕之物,又派专使送回九峰。无念感激地写下《觐毕舟归武昌》诗句,认为“苦空年”已到尽头。

太祖次年又赠送御制诗文、养身保健等物。太祖《题僧无念九岁出家》《赐僧无念诗》《赐僧无念特赐松实诗》,称无念“他日脱去,其名在天。”无念回赠一首,表达感恩与祝愿:“林下小僧无以报,祝延圣寿亿千年。”从此“志益坚行益笃,昼夜盘坐,略无懒惰容,胁不沾席者六十年。”贝翱感叹“观丛林诸老,获是赞扬,未之有也,为师一人而已。”而无念“受知于亲王,见礼于天子,膺兹宠赍浮图,当代盛事也。”[1]明河撰《补续高僧传·无念传》云:太祖表彰无念“戒行精于皎月,定慧稳若巍山。”可谓谕慰弥至,将无念奉为名僧。

永乐三年(1405),无念禅师示寂,朱桢在狮子峰麓为其建塔。无念画像、明太祖与无念往来赠诗,刻在摩崖,列为武汉市级保护文物,成为此山一道人文景观。

四、朱桢营造正觉禅寺

楚藩纪善贝翱《九峰山正觉禅寺碑》,记述营造正觉禅寺经过。碑文先介绍选址背景与地理环境:“(朱桢)因思游猎所经,许有胜处焉。师亦有所往来,尝目识之,不谋而合,遂规为禅定之所。其山一峰,岿然中处,奇秀特异,众山环绕笔列为九,前一峰若覆盂状,后连峰又若秋涛奔涌,合沓而至。地势幽深,树石茂润,有泉漫流,左右交注,汇为大池。”接着描述寺院设施及其盛况:“因高就卑,前作三门于盂峰对,中为大殿,殿之后甃级以登为方丈(之室),方丈之后为藤岩。一石窍玲珑,古藤根蔓盘错于其间,三门前即大池,梁其上以通往来。翼以修庑,缭以两垣,栖僧之室,会食之堂,庖福廩庾,无不完好。佛、菩萨、大士、金刚等神,塑像庄严,极其精妙……金碧丹垩,照曜林廊。观者骇叹,如入化城,以为非人力可为,诚天造地设也。”[1]石狮雄立山门,寺院依坡而建,号称“千佛殿”。洪武二十四年(1391)落成,明太祖敕额“九峰山正觉禅寺”。《徐氏海隅集》曰:“九峰寺,在黄柏、石门诸山中,而当者为钵盂峰,旁八峰附丽之……自山门入,两庑翼大雄殿而拱焉,其址咸甃以石级迤逦,至狮子峰为寺之最高处。”朱孟烷《游九峰寺》云:“松荫深入寺,泉脉远通池。云锁禅栖室,岩镌圣制碑。来游乘暇日,林下尽幽期。”[1]朱荣㳦(楚端王)有《九峰寺留题》:“九峰如画旧名山,寺出烟云香霭间,崖树啼莺何睨睆,石桥流水正潺湲。也疑世事都成幻,却羡禅门自是闲。回望灵泉(今武汉龙泉山,楚王先茔所在地)近咫尺,夕阳能共斾旌还。”[6]万历四十年(1612)袁中道游历有记:“寺甚整丽,正殿、禅室,凡伽蓝所应有者,无不具备。尤宜雨,以处处皆有回廊,不须屐盖也。”[4]表明作为王室寺院,风采不减当年,堪称湖广丛林一大胜景。可惜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明末遭遇兵燹,皇宫所赐宝贝被兵劫去,殿宇渐毁。清代、民国时期几毁几修,但与明代的华丽堂皇相关甚远。

五、楚藩郡王安葬于此

朱桢庶生第一子孟熜,洪武三十年(1397)薨,追封巴陵郡王,谥悼简。楚藩《朱氏宗谱》第2卷记:巴陵郡王葬宝盖峰左首(东麓)。“卜葬掘圹,雷雨忽作,从圹中得石刻真武像。(楚昭)王异之,因建真武观。”[2]明太祖遣专使送信劝慰朱桢:“自古至今,有土有众者,务谨身心,观天道,察人事,不敢自暇自逸。今尔子(孟熜)因疾而逝,天象岂不可信,灾非止此,更有甚焉。”信中表露了明太祖笃信天象的心迹,同时可以看出,他得知朱桢到武昌就藩十六年来,干了一些危害地方的事,故而劝告其“省愆慎德,以回天心。”楚藩建造真武观,开辟道教场所,添补了九峰山的道教元素。真武大帝是道教中镇守北方天界尊神,主张“存思守一、服气吐纳、炼气养性”诸术,深受信众推崇。楚王朱桢尊奉“真武”,与明成祖朱棣“南修武当”如出一源。

六、楚王带动游观题留

明清两朝有楚王、湖广(湖北)地方官员等来此或祭祀,或游观,其诗文映衬了九峰山辉煌一时的流变。朱孟烷《重游九峰山》:“方丈高僧今不在,一灯塔影照林丘。龙神祠下流泉冷,狮子岩前古木稠。”[1]朱荣㳦同样发出“无念已逝九峰衰微”的感叹:“往昔神僧无觅处,空留灵境在人间。新诗曾为九峰留,展祀春行又此游。云过好山聊驻马,风生高树正鸣鸠。空门尘定千旌满,永日香残殿阁幽。到此令人心境豁,俗缘扰扰竟何求。”[6]但他偏爱九峰春茶,其一为《九峰寺僧进谷雨茶》,声称九峰茶不亚于建溪顾渚之茶。“山僧持献一筐茶,谷雨之前发嫩芽。玉碾动尘云作气,银铛注火雪飞花。渴心顿解形神爽,宿酒初醒意味余。我道此山真上品,建溪顾渚总虚夸。”[6]其二为《谷雨茶》:“九峰名品移根早,三户遗风到底嘉。岁岁高堂成故事,彩笺赢得墨如鸦。”[6]秦夔《题九峰寺》“松间阴森无路入,赤叶黄花气萧飒。残木古殿寒木开,惨淡如闻龙泉泣。忆昔霓旌来向东,千骑餧食菩萨宫。龙泉山深骨已冷,只有香火空山中……黄金盂钵千佛衣,并是高皇御前赐。狮子岩前日欲落,伤心极目秋云间。”[1]诗句印证楚王的主要精力已经转向修造灵泉山先茔。[7]毛伯温作为“观风使节”,游历半日,看到的不再是从前兴旺繁盛的景象:“花开秋洞双飞蝶,烟拂晴楼独唤鸠。林阁入云钟鼓暗,竹桥流水径园幽。”[1]湖广按察司佥事田登道出了寺院凋零:“偶向山中半日留,却怜原不为山游……山鬼揶揄空调弄,佛灯明灭自深幽;朝来欲去且归去,后会茫茫未可求。”[1]清代文士描写九峰的视觉、感受多有感喟、寂寥。清初拔贡潘国祚《九峰寺》:“远浦闻鸦乱,前蹊怯虎踪。一峰高出雾,绝壑忽生松。兰若渺何许?遥闻木末钟。”[2]湖广布政使徐惺《过九峰》:“九点晴峦初日照,一天老树碧云遮。空山是处拥蓬麻,今到峰头翠转加。自闻龙语曾开井,却向狮崖好试茶。”[2]披露此山回归“空山”状态,游客只好将品新茶、吃枇杷视作消遣。裴鸣翰《九峰松》:“松是何年种?问松松不语。阅尽往来人,日夕连风雨。”[2]叙说繁华过后的苍凉。

民间流布一个说法:由于徒弟的疏忽导致无念葬姿出现失误,从而决定了九峰正觉禅寺必毁的命运,[8]实属传闻,然而传闻暗示一个事实:无念是将九峰山的名气推到巅峰的一代禅师。九峰山在明以前不见于舆地经卷,当属武汉地理志中的缺憾。自朱桢肇起,此地蓦然变得热闹起来。“法由人而兴,地由人而显,甚盛事也。”[1]正如贝翱所云:“其道愈尊,其名愈振。正觉之寺,远兴天下名岳。维师有德克享耆寿,维王有道福祉斯茂。大洪之东正觉之宫,巍巍峨峨与山无穷。”[1]香火旺盛,旅游兴起,楚藩营造了九峰山的一度鼎盛。

猜你喜欢
九峰武昌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家乡的九峰索桥
家乡的九峰索桥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岷峨诗稿(2019年4期)2019-04-20 09:02:10
九峰科技植物资源保护总体规划设计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童迷黑白秀
童话世界(2017年34期)2017-12-04 09:09:48
关于九峰茗茶未来战略的几个小问题
中外烟酒茶(2013年4期)2013-05-09 0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