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师范学校 杨文明
微课教学在如今已经广泛普及开来,被认为是信息化进驻课堂的有效方式。微课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互联网科技和电脑科技等提出的一种全新课程教学模式,它是教学信息中声、光、电的有效集合,对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体验、突出教学重点都有重要意义。在地理课堂上,进行微课教学的前提是要做好教学设计,并在微课教学效果上做好严格的把控。
(一)微课教学主题设计。微课是一种主要借助视频图文资料的教学模式。它的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因为时间过长的话,视频中的信息量太大,学生学习起来时间紧张,节奏较快,对知识点的掌握往往不扎实、有漏洞。基于这样的微课教学特征,我们通常会围绕一个或者两个鲜明的主题来设计微课内容。比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二地理课程中“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这个探究课题的时候,教师设定的主题为:理性处理地区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在网上搜集到了一些关于北大荒开发中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方面的文献研究资料、视频图文资料等,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看。整个微课视频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内容分为北大荒开发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停止开发北大荒后当地环境生态的变化发展、地区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梳理这三个方面,时长基本控制在12 分钟左右。在这里面,教师设计主题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明白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更要从原因中启发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确立一种判断人类行为、衡量人类活动后果与影响的理性认知。
(二)微课教学内容设计。微课的时间有限,在内容的设计上一般不主张大量的理论因素融入
因为理论内容在微课视频中的呈现并不占有优势,并不能进行很直观而紧密的展现。根据微课的声光电技术特征,我们在微课内容的设计选择方面更侧重情境的展现,侧重视觉信息的传达。比如在学“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这节课的时候,课文中是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进行了介绍。而笔者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考虑到:一个区域的工业化或者城市化,是需要在一定的时空跨度内呈现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体现。而且,课程的主题是城市或者地区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微课视频内容是具有区域跨度和城市大画幅的内容呈现。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的内容主要由三个版块来构成。其一是城市地图版块,也就是通过对珠三角地区过去十年、二十年城市格局变化的地图进行展示;其二是反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要信息指标的呈现,譬如空气质量指标、房价指标等;其三是城市实景展示,也就是通过楼宇、厂房等各方面的资料来展示主题。相比地理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和少量的图片,微课视频纳入的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更有真实感也更加直观。
根据课题教学观察,我发现微课教学在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地理课程本身的内容具有宏观性和较大的时空跨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学习的氛围也不是很高。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改善课堂气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微课是声光电的多方位信息传递与接收,它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效果出众,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微课中的内容以视频图片为主,形式新颖活泼,更容易启发学生的思考。在如今各地区、各领域大力发展“互联网+思维”,我们为微课视频采集各类素材资料也更加便利。
地理教学中,教师一直很头疼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往往难以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因为课本在内容设置上是分章节进行的,学生的思维也被这种形式固化,在做地理大题的时候很受局限,在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理解以及应用方面也多有不足。但微课教学的出现改善了这一情况。微课中呈现的资料不是死板的课本内容,而是增加了实物资料、真实数据等,其中的信息量相对庞大,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跟随微课资料自由发散,实现对各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比如在关于工业区位的选择主题微课教学中,我们以雄安新区的划定及地区建设为资料,让大家思考了为什么雄安新区对工业企业的入驻筛选非常严格。期间,我们又从城市空间结构、雄安新区的城市化建设、雄安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等多方面进行了信息的传递和探究。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效果的跟踪反馈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地理课程本身的学科特征和教学目标设计微课的内容,把控微课教学的过程,并对微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回顾,做好微课教学中重要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相信随着微课教学设计的日渐成熟,地理微课教学的质量也会大幅改善,为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