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的思政“金课”*

2020-01-02 09:17徐建飞
江苏教育 2020年51期
关键词:金课思政时代

徐建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突出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青年阶段是身体发育、智力提高、理想培育、价值生成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教师要为学生上好人生的修养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努力打造有特色、有深度、有底蕴、有效度的思政“金课”,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培育有理想、有能力、有本领、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显得急迫而紧要。

一、构造“金师”:培育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民族的希望、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民族和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的振兴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养、精湛的教学技能、过硬的业务能力,拥有政治素质、理论功底、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准,能紧跟时代步伐、洞察学术前沿、深悉教学规律、把握学科方向。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捍卫者,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者,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者,承担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宣传、教育的任务,肩负着帮助学生将知识传授转化为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治观点、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的使命,担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要”是时代和人民对思政课教师的期盼和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政治要强”要求思政课教师筑牢信仰的根基,坚守马克思主义信念,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参悟其中的思想精髓,在政治道路、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上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向,与时代同行。“情怀要深”要求思政课教师厚植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深刻把握世情、党情、国情、教情,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把时代呼唤、社会担当和铸魂育人统一起来,做到脑中有国家、心中有大局、胸中有情怀、眼中有人民,切实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思维要新”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把握“事”“时”“势”,视事促行、识时言理、适势育人,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创新和改进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思政课的现实感、时代感与和谐感。“视野要广”要求思政课教师开阔国际视野、知识视野和历史视野,树立国际化的意识、拓宽知识的广度、尊重历史的事实,扩展思政课教师的知识面,将思政课置于全球化的浪潮下进行改革,构建一套顺应时代发展、凸显时代潮流的教学体系,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观念,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世界与中国、古代与现代时空交错的多维图景。“自律要严”要求思政课教师养成自律的品格和自省的习惯,以严格的要求约束自己、鞭策自己,以崇高的师德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以高尚的品质塑造学生、影响学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格要正”要求思政课教师坚守崇高的政治人格、良好的道德人格、积极的文化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发展人格,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丰富精神内涵,以塑造自身人格魅力来赢得学生、感染学生、号召学生,为学生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二、塑造“金品”:提升思政课教学内容含金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2]当前,整个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变动、大变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升级,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威胁,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全球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国际政治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政治格局充满不确定性。多元意识形态相互碰撞、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交融交锋,世界呈现多元意识形态、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冲突和渗透的格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来到了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历史时刻,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汇入“中国力量”。这些时代境遇从意蕴上丰富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内容。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是发展变化的理论,必然伴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积淀与升华。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号准时代的脉搏,聆听时代的声音,感受时代的变化,把握时代的动向,回应时代的期盼,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发现新命题、挖掘新素材、探讨新情况、构建新理论,将教学内容聚焦到马克思主义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最新经验总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新进展上来,把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知识、社会思潮、精神文化传授给学生,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如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针对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思政课教师要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等内容融入课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确实“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实“好”、伟大的中国人民确实“棒”。思政课教学内容只有不断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不断地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深入而丰富完善,思政课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思政课的含金量才能得以提升。

三、铸造“金芯”:推动中学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方法是一切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伟大的、无穷的力量,也是主体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自觉运用。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过黑格尔《逻辑学》里一段话:“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3]毛泽东曾形象地将方法比喻成“过河”所需的“桥”或“船”。他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4]概言之,方法是为了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所采用的工具、程序、手段等。

思政课教学方法不是固定僵化、一成不变的,而是依据教学环境、教学主题、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受众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即使常规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也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语境,倘若教学的主客观条件、软硬件设施等发生了变化,相应的教学方法也会发生改变。科学有效、受众欢迎、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理论探求的欲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新时代,打造思政“金课”要在教学方法上做足功课、下足功夫,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力戒单一、空洞、乏味的“填鸭式”灌输说教,强化各种教学方法在思政课课堂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如在传统讲授法教学的基础上,与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使教师由理论的宣传者、知识的传授者、思想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认同感,提高思政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颖性。

四、打造“金点”: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架构

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实践,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501。在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章中将实践看作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感性活动”,也是主体对客体的“对象性活动”,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5]138“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5]155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统一的活动,实践活动是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认知理性的统一。实践作为人类有目的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活动,使得对象性活动成为对人的主体力量的确证。

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活动,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以构建受教育对象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的学习机制,生成“内化践行”与“行为体验”,最终达成学以致用和知行合一的价值指向。换言之,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亲自体验、主动参与、积极探求现实生活中问题,以“实际情境”和“现实活动”验证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实践性,并运用科学真理研究、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的实践中丰富知识、坚定信仰、提升自我。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抽象的理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据思政课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聆听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让学生真切感受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熏陶;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址,通过“历史再现”的场景让学生真实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光荣而伟大的历史,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红色情怀;带领学生到农村、农场,调研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深化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金课思政时代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