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皖西红色文化与茶服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2020-01-02 07:18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皖西茶文化面料

刘 莹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学科德育”的概念,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的根本任务即“立德树人”[1]。与之相比较的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各行其道的局面,不利于思政教育切实有效地深入开展。急需从“授业解惑”向“传道授业解惑”进行转变,因为以专业教育课程知识为载体,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效性和说服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将皖西红色文化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教学中,以茶服设计为载体,促进皖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皖西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茶服设计中应遵循一定原则。首先,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红色元素,而要深入革命老区亲自走访、亲耳恭听、亲笔记录、面对面交流。在对红色文化、茶文化及服装文化底蕴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整合,融入现代时尚潮流趋势,保留红色文化特色元素并对此进行提炼,来进行设计;其次,皖西红色文化元素要与茶服设计相融合,如在图案或工艺设计中不仅要体现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的内涵,而且要能够表达出设计师的思想意图;再次,打破传统僵化、陈旧思想理念,在传承皖西优秀红色文化的基础上灵活创新。

一、皖西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茶服设计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皖西红色文化元素

皖西是早期革命播火者的诞生地是红军的重要发源地。团以上主力军有12支在六安创建,其中在金寨创建11支,因而金寨县被誉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在独山镇由开国元帅徐向前指挥的苏家埠战役是鄂豫皖苏区史无前例的大胜仗,以两万红军歼敌三万余人;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成为伟大历史转折点……。这些党领导皖西人民长期革命建设活动中形成的遗迹、器物、文艺作品、纪念性建筑文游以及凝结于其中的宝贵精神文化与非物质遗存皆为红色文化资源。皖西地域红色文化作为地方特有的精神文脉凝结着皖西人民群众爱国爱党、团结勇敢、敢于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皖西红色文化资源颇为丰富,不仅仅包括皖西地区在革命战争中形成的遗址故居、纪念馆、烈士陵园、文物留存等具体内容形制,也包括了改革过程中顺应时代发展而留下的戏剧、诗词、灯谜、影视、剪纸、泥塑、竹编、皮影及红色精神等民俗文艺、产品。为了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更广度的扩展与更深度的渗透,需要一个能自然而然融入人们生活的载体,这个载体蕴含着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承载着那段红色历史的光辉岁月,而服装作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物件,恰恰是这个载体的最佳选择。设计蕴含皖西红色文化的服饰是对皖西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后的具体应用,是对零散红色文化资源的成功整合、是对那段红色历史最真诚的纪念,也是对皖西红色文化的传承。

(二)皖西茶文化

“神龙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这个古史的描述可知茶叶的发现早在三皇时期。皖西盛产茶叶,茶文化源远流长。皖西地域格外适合茶叶的种植,茶叶种类也十分丰富。其中以六安瓜片为最,还有霍山黄芽、舒城兰花、金寨翠眉等。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记载“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学者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些都予“六安瓜片”以极高的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六安瓜片”一直被中央军委作为特贡茶,2008年六安瓜片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由此可见皖西茶文化的深厚底蕴。皖西茶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主要为重德、尚简、贵真。《中庸》将道德和认识统一在一句话中:“尊德性而道问学”,虽然人们认为尊德性与道问学有别,前者偏重于心学,而后者偏重于理学,但从未将两者绝对分开过。庄子也认为知道的过程也是人得道的过程,他还强调道德比认识更为重要。茶文化的智慧主要聚集在有关于大道的思考。依道而行是智慧的,背道而行是愚蠢的,大道至简。崇静尚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们追求和实现天人合一是心性的觉悟,而不是存在的发生。人们通过对于自身心性的发明而知晓物性,并由此能参天地,赞化育,实现天人合一[3](P245)。在这个过程中人是一个心性的人,天地乃心中之天地,合一则是一个思想的过程。人们追求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精神内涵,以茶育德、以茶悟道、内省求真皆具有育人功效。

(三)皖西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茶服设计的现实意义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茶文化传承已久。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将皖西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相结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皖西红色文化与专业相结合的文献较为匮乏,皖西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文献共21篇,针对皖西红色文化在课程中的运用的理论研究文献仅4篇:鲍云飞《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路径探析——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例》[4]、聂勇《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例》[5]、汤仁虹《红色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应用研究——以皖西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体现为例》[6]、李倩《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例》[7]。他们都是将皖西红色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课相结合进行教学路径方法或应用研究,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目的。这些学术成果也给笔者带来了启发,激发了进行研究的动力。为了红色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尝试将红色文化与服装设计专业相结合并融入地方特色,依托皖西地域茶文化以茶服设计为例来进行探析。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既包括中华文化的精髓,又包含为人处世的哲学思想,对于矫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颇有益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精神力量与育人功效相契合。红色文化与茶文化都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开拓创新,推进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构建,促进社会关系的美化与和谐[8]。茶服寄托着现代人们崇尚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初心。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将皖西地域红色文化这一蕴含深意的传统文化渗透于茶服设计之中,打破传统茶服样式,推陈出新。将传统红色文化与现代审美情趣结合,不仅能将服饰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传播推向新高度,更能实现专业反哺以文化人、红色育人,推进“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茶服设计遇到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传承方式单调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求,然而在其传承过程中方式较为单调,通常只是到红色景区打卡拍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接受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多只是抱着当成一个任务去完成的心态。使得红色文化在学生中无法很好地传承。

(二)茶服款式造型较单一

服装款式造型包含服装外轮廓与内部结构的造型,外轮廓不仅能够映射社会的变革,同时还反映了着装者的个性审美等,我们通常可以用简单的几何体形状进行概括如: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梯形等。这些造型线条的长短、曲直、软硬变化都是形成创意外观形态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常见的茶服款式基本都是三角形与长方形,门襟造型大多沿用了传统旗袍或汉服的简化形制,内部结构及领、袖、口袋、扣结方式虽有所改良,但并未突破,仍旧比较单一陈旧,且以长裙款居多。

(三)色彩与图案缺乏新意

传统的茶服,无论是进行茶艺表演的演出服还是日常穿着的常规服大多是素雅的净面,也会有少许传统的国风植物图案纹样。以白色、淡卡其色居多,伴有一些其他淡彩色系,几乎没有色彩的拼撞与图案的组合,缺乏新意。

(四)面料单调

传统茶服面料主要是由棉、麻这些天然的质朴材质做成。色彩呈现于面料之上,由于面料自身的天然属性各有不同,因而对光的吸收与反射能量也不一样,从而导致面料的色彩在明度、纯度方面显现出微妙差异,如天然真丝的色牢度就不会太好。纵观整体茶服所采用的面料都有些单调,触摸感平平。因而在面料选用这一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可塑性。

(五)装饰工艺较为匮乏

服装的装饰工艺大致分为结构平面与附加性立体装饰两种:一种是不使用附加物而利用服装本身的结构进行变化的装饰;另外一种是直接使用带装饰性的物品附加于服装上来进行的装饰。不同的工艺手段呈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我们能看到茶服设计中平面结构装饰工艺手法极少,立体装饰工艺更是几乎没有,只有少量会辅以配饰点缀。

三、皖西红色文化元素与茶服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皖西红色文化与茶文化有着一定的互通性,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从中可以提取艰苦朴素、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将红色文化元素应用于茶服设计中可以使茶服设计更具地域文化特色,蕴含深意又别具一格。学生在进行茶服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新知识体系,在磨炼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文化的影响。通过茶文化融入学校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其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以下对二者具体如何进行融合与创新应用进行分析。

(一)开拓融合教育方式

1.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与茶文化

创新教学形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学习。鉴于红色文化传承方式的单一性,可以通过调研走访革命老区与茶叶种植基地、参观纪念馆与文化村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的理念内涵。通过茶服换衣装置体验进行亲身换装的多维度体验。或者借助红色歌曲与话剧的编排多种形式来感受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设计,进行更好地渗透与融合。

2.身体力行去体验与实践

19世纪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育理念,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也提出了“知行合一”。他认为真知就是真行,知的真切就是行,行的明察就是知。认识是行动的开端,而行动是认识的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红色文化融入茶服设计这一选题并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推进,组织茶文化讲座、茶艺表演、品鉴活动,通过观看红色题材影片来感受红色文化体验茶文化。通过身体力行地体验与实践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展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根据服装设计的专业特点更应实践贯穿于理论教学各环节。对于此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重实践操作的体验式教学,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进而指导设计实践。

(二)茶服设计的创新探索

1.茶服款式造型的创新

传统茶服多为长款裙制或宽大阔腿裤式样,这种款式劳作特别不方便,也不太容易穿戴。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茶服设计之中,要求“以人为本”做实用性的设计,充分考虑着装者对人体活动量与运动量的需求,这也是早期革命先辈不怕苦、不怕累的纯良作风的具体体现。可以运用点、线、面、体四大要素通过分割、组合、积聚排列等方式打破传统的造型规律,创新款式造型。通过服装省道、接口处的分割线以及褶形设计弥补轮廓线结构表现力的不足,运用领形、门襟、袖子、口袋、扣子这些服装零部件的设计使造型锦上添花。如在盘扣的使用上,改变市面上常见的清一色一字型盘扣,可以根据具体款式造型做一些与之相搭配的色彩丰富的花型样式盘扣,或以贝壳、珍珠、玉石珠代替传统的扣子抑或是系带、打结的方式,融入时尚元素、创新款式造型。

2.增加茶服色彩、图案创意性

色彩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也会不尽相同,这也是人们潜意识对色彩的记忆认识有关。比如白色会想到纯洁、紫色会觉得高贵、红色会想到战争与革命等。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层皮肤,给人第一印象即是色彩,它可能会体现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及审美爱好等。在艺术类专业课中色彩课作为基础课必不可少,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将红色文化引入课堂,在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并将“红色”这一独特的色彩做重点讲解,将其延伸至服装、家居、产品包装设计等领域。如运用于茶服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场合因素,如日常品茶服要将紫檀木、原木等古朴的家具,雅致的茶具与茶的汤色这些环境色考虑到设计要素中。绿茶较为清新、红茶茶汤则偏暖,适合暖色系茶服,可尝试运用不同饱和度的红色作为主、辅色调,区分不同色块面积占比。在染色手法上可采用植物染或版画拓印的技法等。或者从色彩的创意组合搭配去考虑,采用多层穿搭,而不是单一的一件。比如里外服装的搭配,内衣浅则外衣深,内衣深则外衣浅,或者是内外衣色彩相近,形成和谐对比;又如上、下装色彩进行组合,包括上衣与裤子,上衣与裙子等的色彩搭配;再如整体着装与服饰品的一个色彩搭配组合,主要有首饰、鞋帽、丝巾、腰带、包包等,在整体色彩中形成点缀色与之相呼应。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理解了红色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增加了色彩的创新性。

图案纹样,是按形式美法则构成的某种变形、对称或均衡、单独或连续组合的具有一定次序、规律感的符合形式美法则的表面装饰图形纹样。按工艺制作方式可分为印染纹样、编织纹样、刺绣纹样、拼接纹样等,通常用于服装的门襟、下摆、领部和袖口等部位。在进行茶服设计时我们可以更多地做到全面考虑构成服饰的各个要素再进行组合设计。通过观看红色文化题材影片、走访红色革命老区等方式可以得到很多图案设计的灵感来源,将得到的灵感素材运用于茶服的图案设计中无疑是一种创新。同时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记录美,运用美。当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会发现有很多可以为我们进行设计所用的灵感与素材,比如红色文化题材创作、中国写意式的水墨元素等。对这些题材进行色彩与图案的组合创意设计无不体现我国文化的多元化与包容性,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3.进行面料再造创新设计

各种新型面料层出不穷,但茶服设计在面料的选择上要吻合服装的风格内涵,茶道具有禅宗思想,因而在面料的选择上也要保持一定思想理念的契合度,崇尚“回归自然”,在坚持对亚麻与丝、棉等天然面料的选择的同时做到创新设计,可用真丝欧根纱做外面的一层纱衣,与内搭组合形成亦实亦虚的朦胧美。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利用扎染、蜡染、手绘、数码印花、拼接等手法对面料的图案色彩进行改造。结合剪、贴、扎、拼、折、染、勾、磨、绣这些工艺对面料进行改造重塑。运用分割、渐变、重塑、撕破、烧合、褶裥等多种构成手法对面料的外观肌理进行改造,改变面料原本平坦单一的外观形态,使其成为或抽象或立体的外观形式美。根据想要实现的效果,灵活应用增型处理、减型处理或综合处理方式实现面料的再造创新。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将皖西红色文化与茶服设计进行融合可以结合学生的纺织品设计赛事实践去做,以红色文化为题材的茶服面料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可以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强大力量,更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的思想内涵。

4.融入创意装饰工艺

平面装饰工艺:绣花是中国传统服饰工艺之一,其种类繁多,针法变化丰富,常用的有平绣、珠绣、贴花绣、法式刺绣等,有手绣和机绣两种方式,无论是日常茶服还是表演茶艺服运用绣花工艺都能使服装增色不少。这种工艺通常运用于服装的领子、袖口、衣摆、某个局部或与之相搭配的包包配饰中。好的刺绣工艺能使服装锦上添花,其工序也是非常繁复,一针一线皆精细。除了刺绣工艺还可以运用贴、挖工艺,即将A料贴于B料之上,再用锁针或插缝针固定住或去除上面一部分;或是运用布片与布片的拼接工艺,这种朴素的补丁文化也可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焦点,抑或将图案纹样减去外轮廓,进行烧花、烂花工艺处理,使其呈现镂空的效果,这些工艺手法的创新会赋予茶服以新的生命。

立体装饰工艺:叠加、编织、褶皱等工艺。叠加可以对不同的设计元素通过秩序、渐变等艺术手段进行设计,从而使服装层次感更加丰富、饱满。编织在服装中就是用面料、绳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网袋或服饰物。褶皱是由面料的褶裥、皱折构成的一种装饰工艺。既可以用于修饰整体造型,又可用于服装局部装饰,具有层次感丰富的装饰效果。依据褶裥的组合排列方式的不同,设计时可以分为活褶、碎褶、百褶、暗褶等,不同的褶裥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不同的立体装饰工艺融入茶服设计之中可使茶服呈现更多不同的视觉美感与触觉肌理,同样也能使一些传统的非遗技艺得到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红色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设计元素与精神内涵的深度契合。这种融合与打磨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设计者,有利于推进全面、健康、可持续的红色文化教育与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四、结语

皖西红色文化承载着皖西人民爱国爱党、团结勇敢、敢于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为了能将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笔者将红色文化与茶服设计相结合,依托皖西地域茶文化并引入实践教学,开拓融合教育方式,融入服饰创新设计理念与时尚因子,创新服装造型、色彩、工艺与面料。将红色文化融入茶服设计之中,以茶服为载体深入挖掘红色元素,通过服饰创意设计传承和创新皖西地域红色文化,以期让更多人关注、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红色育人、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继承和弘扬皖西地域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皖西茶文化面料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回马枪
回马枪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