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管师仁民间故事考论

2020-01-02 07:09张林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侄儿一事瘟疫

张林杰

(宜宾学院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四川宜宾 644000)

北宋有个叫管师仁的人,说起他,可能不少人还比较陌生,但说起他的后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大家就非常熟悉了。莫言原名叫管谟业,山东高密人。莫言这一支管氏源出龙泉管氏,他是龙泉管氏第三十六代孙。在龙泉管氏中,管师仁当属代表性人物。管师仁,字元善,处州龙泉人(即今天的浙江省丽水市下辖县级市丽水市人),北宋熙宁六年进士,官至副枢密使,相当于副宰相,品级为正二品,《宋史》有其传。研究管师仁,除了研究《宋史》对其记载之外,其他史料中的记载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该文专就有关管师仁的民间故事作为重点来展开研究,以期能对管师仁生平之研究作出重要的补充。

1 管师仁遇鬼故事考论

1.1 管师仁遇鬼故事最初版本考

据笔者查证,管师仁遇鬼一事的记载最早出自南宋学者洪迈所著的《夷坚志》一书中。《夷坚志》版本众多,有关管师仁遇鬼一事共有两个版本,均以《管枢密》作为标题,在内容上略有不同,现分述如下。

版本一:“缙云管枢密(师仁)为士人时,正旦夙兴出门,遇大鬼数辈,形貌狞恶。叱问之,对曰:‘我等疫鬼也。岁首之日,当行病于人间。’管曰:‘吾家有之乎?’曰:‘无之。’曰:‘何以得免?’曰:‘或三世积德,或门户将兴,或不食牛肉,三者有一焉,则我不能入,家无疫患。’遂不见。”[1]

版本二:“缙云管枢密(师仁)为士人时,正旦夙兴出门,遇大鬼数辈,形貌狞恶。叱问之,对曰:‘我疫鬼也。岁旦,当行疫于人间。’管曰:‘吾家有之乎? ’曰:‘无之。’曰:‘何以得免? ’曰:‘或三世积德,或门户将兴,或不食牛肉,三者有一焉,则我不敢犯其家。’言毕,遂不见。”[2]

版本一比较常见。阮元《委苑别藏》影宋抄本、陆心源重刻十万卷楼本、 严元照副本、 张元济涵芬楼本、何卓中华书局点校本等所载文字皆属版本一。版本二使用较少。此版出自南宋叶荣祖编的《新编分类夷坚志》(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嘉靖二十五年洪楩清平山堂刻本)。何卓在中华书局点校本中声称在点校张元济涵芬楼本时亦参对了叶荣祖分类本。经笔者查证,何氏在对比“管师仁遇鬼”故事一文时,并未将张元济涵芬本与叶荣祖分类本的不同之处予以完整地说明,仅指出两处不同,实际上还有五处不同未能指出,这说明他在点校时并未能做仔细之对比。

在管师仁遇鬼故事中,管师仁问疫鬼如何免除疫病,疫鬼的回答是“或三世积德,或门户将兴,或不食牛肉。三者有一焉,则我不能入,家无疫患。”这里提到三种免遭疫鬼之害的途径,实际上,正如学者任兆杰所言,“虽曰三途,其实一也,门户方兴也是积德所致,而不食牛肉又常被认为是积德之举。”[3]这实际上就是在告诫人们要努力积德行善,莫要反其道而行之,使自己及家族遭受疫灾之害。

1.2 管师仁遇鬼故事派生版本考

随着《夷坚志》的刊行与流布,后来的学者们在辑录其他书籍时亦会对《夷坚志》中的一些故事进行引用,他们在引用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有所取舍,于是便有了这些故事的派生版本。经笔者查证,管师仁遇鬼一事除了在《夷坚志》中出现过之外,还在佛教典籍、道教典籍中有过记载。因此,它至少有两个派生版本。

在佛教典籍中,管师仁遇鬼一事具体出现在明末清初学者李长科等人所辑录的《广仁品》一书。该书有明崇祯六年(1633) 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这两个版本所记载的管师仁遇鬼一事在文字上是一样的:“管枢密师仁,缙云人。为士时,正旦夙兴出门,遇大鬼数辈,形状狞恶。叱问之,对曰:‘我疫鬼也,今行疫人间。’仁曰:‘吾家有之乎?’曰:‘无也。’‘何故得免? ’曰:‘不食牛肉。’”[4]

在道教典籍中,管师仁遇鬼一事具体出现在《感应篇汇编》与《阴骘文图证》两书之中。《感应篇汇编》,作者不可考,至少在清代乾隆年间即已成书,是对《太上感应篇》的注解与释证。该书卷三在讲“非礼烹宰”一句时提到了管师仁遇鬼一事:“管师仁,少时于元旦五鼓,遇鬼数辈。叱问之,曰:‘我疫鬼也。今行疫人间。’仁曰:‘吾家有之乎? ’曰:‘不食牛肉,故免。’”[5]《阴骘文图证》,清人费丹旭图绘,许光清集证,成书于清道光二十四年,有别下斋刻本、文汇斋翻刻本,是对《阴骘文》的注解与图绘。该书在对“永无恶曜加临” 一句作解释时也提到了管师仁遇鬼一事:“缙云管师仁,元旦五鼓出门,遇大鬼数辈,形状狞恶。叱问之,答曰:‘我疫鬼也。因岁首,散疫人间耳。’仁曰:‘我家有之乎? ’曰:‘无。’仁问:‘何故独免? ’曰:‘不食牛肉耳。’”[6]

由于《广仁品》一书成于明代,远早于《太上感应篇》与《阴骘文图证》两书,因此笔者怀疑后两本书关于此事之记载极有可能就是源自《广仁品》一书。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它们是直接由《夷坚志》版删简而成。

《广仁品》《太上感应篇》《阴骘文图证》3 书虽然在记载管师仁遇鬼一事上文字略有差异,但在疫鬼回答管师仁如何免疫的问题上,均直接给出“不食牛肉”这一条建议,而省略掉了《夷坚志》版本中的“三世积德”与“门户将兴”两条建议。编纂者这样做之目的均是在于突出重点,强化主题。管师仁遇鬼一事出现在《广仁品》的“牛戒汇钞”篇,该篇所讲内容均与戒食牛肉有关。与佛教一样,道教也主张不食牛肉。据说道教教祖老子曾骑青牛过函谷关,为纪念青牛托老子出函谷关的伟大功德,道教中便有了不食牛肉的规定。

2 管师仁遇五神人故事考论

前面讲的是管师仁遇鬼的故事,接下来谈管师仁遇神的故事。

笔者经查证得知,管师仁遇神的故事出自清乾隆二十七年所修《龙泉县志》一书。该书卷四“礼记志” 在介绍康济将军庙时讲到了管师仁遇神一事:“管师仁未第时,尝晨至康济庙,遇五神人,长丈馀,皆金甲兠鍪。师仁遥望下拜。神曰:‘某五瘟使者,公贵人,有福德,故见之。’师仁曰:‘民何罪而疫之邪?’神曰:‘吾奉帝命有五不入:一孝子家,二忠臣家,三依本分家,四行方便家,五读书家。公贵,后幸留意。’言讫不见。后公登机府,遂塑神像于庙中。”[7]

管师仁遇疫鬼已经很不得了,结果现在又遇到了瘟神,这要是普通人早就吓得魂飞魄散了,但管师仁没有,反而表现得很镇定。瘟神说管师仁是福贵之人,有福德,所以他们就特意前来见见他,并且还回答管师仁所提出的老百姓因什么罪过会染上瘟疫的问题。这与疫鬼所说的3 种免瘟疫之答案虽在表达上有差异,但却在套路上是一样的。瘟神真是对管师仁呵护有加,最后还语重心长地说“公是贵人,以后希望你能多加留意。”这句话很重要,它不仅是对管师仁及其家族所做诸善事之肯定,实际上更是对他的鞭策。管师仁在做了大官之后,就请人在康济将军庙中塑了5 位瘟神的像,足见他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人。

3 管师仁斥侄让地故事考论

在龙泉当地,有这样一个关于管师仁的故事。据说管师仁当时在朝中任吏部尚书(有的说法的是他当时在任宰相,其实管师仁最高官职是副枢密使,相当于副宰相,并未做过宰相),他的侄儿家与林姓邻居家共有一条小弄(小巷子),他的侄儿为了建个花园,依仗伯父在朝中为官,就在这条小弄上多占了三尺,垒起一堵墙,而林姓邻居也不示弱,也多占了三尺,垒起了墙。他的侄儿就给伯父管师仁写信,控告林姓邻居强占公共通道,要求拆除。结果管师仁非但没有为侄儿撑腰,反而回信把侄儿狠狠批评了一顿,令他拆除围墙,退回三尺,并写了一首诗给他:“千里修书为垛墙,让他几尺有何妨;邻里相处应友善,贤良方正心地宽。”(有的版本称这首诗的内容是“千里修书为垛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的侄儿读了伯父的回信,倍感羞愧,立刻拆了围墙,退地三尺。林姓邻居看到对方退让了,也跟着拆了围墙,退了三尺。这样两家就和睦相处起来了。两家的这条小弄被人们称为“林管弄”,后来管师仁回乡探亲时,在弄堂立了个碑,手书“贤良坊”三字。当地政府后来就称路过“贤良坊”的这条街道为“贤良路”,一直使用至今。

管师仁斥侄让地、 造贤良坊的故事后来被收录在《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龙泉县卷》一书中。沈汉珍曾在《丽水日报》发表了题为《不徇私情的管师仁》的文章,专就这个故事做了论说。现在的丽水市“十里清风”清廉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中,设有8 个主题壁画,以“清廉敬业”为主题的壁画介绍了《文渊却金》与《师仁让地》两个故事,这里的《师仁让地》就是本节所讲的这个故事。

管师仁斥侄让地这个故事到底是真还是假,笔者无从知晓。关于礼让土地的民间故事太多了,仅以管师仁写给他侄儿的那首诗来说,我们只需要在网络上搜索“千里修书为垛墙”一句,就能出来许多个版本的故事。除了宋朝管员管师仁这个版本之外,还有明朝官员舒芬版本、郭朴版本、林翰版本、郑板桥版本,清朝官员张英版本、张廷玉版本、曾国藩版本、何绍基版本等,简直不胜枚举。这些版本中的诗句虽然在文字上略有差异,但实际上意思都是一样的。既然如此,那么管师仁斥侄让地的故事之真实性就值得让人怀疑了。当然,在这里,我们就没必要去纠结于这些故事的真假问题了。关注故事背后所传递的信息,探究讲故事的人想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我们应当去做的最为重要的事情。沈汉珍曾说过“古人远逝,但其精神永存。管师仁造贤良坊一事在龙泉民间一直传为佳话,其位居高官,不徇私情的精神品格为现代人树立了标杆。”[8]此话说得在理! 讲故事的人就是想要告诉我们:为官者要克己奉公,不徇私情。除此之外,邻里之间也要和睦相处,宽容谦让。

4 结语

无论是管师仁遇鬼的故事,还是管师仁遇神的故事,实际上都绕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瘟疫。因为他所遇到的鬼是疫鬼,所遇到的神是瘟神,显然都与瘟疫有关。从管师仁遇鬼故事可以看出,要免于瘟疫,要做到三世积德、门户将兴、不食牛肉,三者有其一。从管师仁遇神故事可以看出,要免于瘟疫,应当是孝子之家、忠臣之家、安守本分之家、给他人以便利之家、读书人之家,五者有其一。疫鬼、瘟神都纷纷前来巧遇管师仁,并不是因为管师仁做了坏事、罪孽深重,而恰恰是因为他及其家族长期以来积德行善、为人正派。疫鬼、瘟神们将管师仁之所以能免于瘟疫的原因告之于他,不仅是对管师仁及其家族所做诸善事之肯定,实际上更是在暗示着管师仁今后应继续不忘初心,积德行善,否则瘟疫照样会降临于他的头上。

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瘟疫类故事是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入手来叙事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宣传正能量。这两则故事实际上就是在告诫民众要免于疫灾就要从对自己、对家人、对外人、对国家等多个维度积极向善,勇于进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鬼神当然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便一概否认这些志怪故事里所传达给民众的积极正面的信息。即便这种积极正面的信息或许并不能真的让我们自己免于瘟疫,但是在当时的状况之下,还是能够给予民众积极正面的影响,能够起到催人向善,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还是应当体悟志怪故事的编写者的那番良苦之用心!

从故事内容看人品,是我们研究人物的一条重要途径。管师仁能够成为民间文学编写者的素材,与其人品很好,家族累世积德,在社会上有不错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管师仁在处理自己侄儿与邻居纠纷一事上,没有站在自己侄儿一边为亲人撑腰,反而训斥侄儿的作为,要其拆墙让地,足见他是一个克己奉公、 不徇私情的官员。除了民间文学故事的记载之外,《宋史》 及各地方志对管师仁为官时做的好事也多有提及。《宋史》 说他在任建昌军知军时,“有善政”;《光绪江西通志·名宦》说他“人戴其德,为立生祠”;《宋史》说他在任谏官期间,槟棣诸州水患频仍,他遂向朝廷申请减免当地百姓租赋,“一方赖其赐”。总之,这些均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管师仁的人品很好,官德优良。作为今天的为官者,理当应从管师仁身上学习他的优良官德,以便更好地做好 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事情!

猜你喜欢
侄儿一事瘟疫
紧箍咒
何锟宇:择一事 终一生
德国学校不鼓励学生“见义勇为”
执一事,尽己生
绘画中的瘟疫 下
绘画中的瘟疫(上)
Bian Que
对《中华通韵》颁行一事的四点浅见
瘟疫算个啥
赶不走的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