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
2017年短视频横空出世,并在互联网上大放异彩。短视频APP 的手机应用层出不穷,包括快手、西瓜、抖音等。作为黑马的短视频APP“抖音”日活跃用户已突破1.5 亿,月活跃用户已突破3 亿。“抖音”短视频的类型丰富,从主题和内容上包括了明星才艺、旅行美食、 婚礼现场等多种类型多以配音配合着舒缓节奏的音乐进行发布、无论何种视频,发布者在音乐的伴随下都可以更好地展现自我,而且在融媒体时代“抖音”短视频的交互性,推动了信息的传播。“抖音”作为新时代审美媒介的突出代表,将视觉时代的审美路径显现到了极致,成为视觉时代的一个镜像语言。同时“抖音”发展中也带来了相应的审美困境,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价值。大学生作为“抖音”平台的常用用户群体,过度的使用“抖音”也会使学生出现过度的身体消费现象和身体狂欢,引发了大学生们审美文化的困境。该文的研究针对“抖音”短视频的使用,在接受美学视域基础上,对“抖音”短视频进行评析和反思。
接受美学,从读者接受的角度上来说,是通过对于创作活动的研究,伊塞尔的隐含的读者既体现了文本潜在的含义和预先构成的作用,又是体现了读者通过阅读对于这种潜在意义的实现。“抖音”作为聚焦于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APP 主要用户是以大学生为主。据目前调研来看,85%的“抖音”用户均在24 岁以下。“抖音”作为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断满足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促使了短视频本身具有再创作的能动性,很多人都可以通过“抖音”发布自己日常的才艺展示、 旅行美食和生活妙招等相应的内容。隐含读者指代的是与创作发生关系之后,对于潜在读者的概念,作家在大量阅读相应信息之后,潜在读者会随着作家的变化和审美经验的实际而变化。就比如说,“抖音”短视频中有人爆出爱猫的猫咪日常,而更多的爱猫群体中,他的问题就会吸引相应的爱好和经验人围观形成粉丝凝聚。
“抖音” 本身面向用户推荐了各式各样的内容,包括热门的歌曲和一些挑战。很多歌曲都是通过“抖音”播放而火爆的,热门的挑战包括大胃王挑战或是海草舞等技术的挑战。这些内容是一种个性化的展示。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的内涵,在人们长期创造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受众对特定文化进行一定的选择,当内容和文化结构一致的时候,就会发出共同的情感追求。很多“抖音”视频源于大众的生活场景,就会给学生群体们带来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并配合着音乐形成满足人们的体验感。“抖音”部分内容除了给人们带来文化的期待之外,还会给人们带来情感的期待。
社会的文化对于审美活动具有深远影响,当今社会集中体现在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所谓的审美风尚主要是指一个时代特定的审美趣味和社会美、艺术美的特色;审美风尚又被称为时尚,指代的是社会上人们对于美的一种追求,从艺术作品到建筑都是人们追求的重点,很多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追求也体现在其中。对于短视频来说,传播的形式和接受的载体不同。短视频中呈现的审美观是当今时代新的审美观,而接受载体本身不仅是网络短视频呈现出来的一定的硬件设备和内容,更重要的是网络终端所延展出来的审美特征。
大学生作为“抖音”广泛的用户群体,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手机、电脑等工具进行审美体验。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视频的相应美感传输到自己的创意中,并完成短视频的拍摄与创作。由于审美活动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审美本身就变成了对于美的欣赏和陶冶。当前“抖音”短视频中充斥了部分不健康的文化,影响着学生们的审美和对于美的评价。网络短视频中,虽然已经能够简化当前的文化形态,但同时其中多种元素催生内容的重复,更是本体与本体之间出现的混乱,成为审美文化的缩影。网络短视频中出现的庸俗、媚俗、低俗等内容冲击着大学生们的审美模式和心理体验,当学生感受到一阵的感性刺激之后,剩下的变成了枯燥的生活,引发了部分学生们的审美困境。
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审美活动追求一种沉潜的状态,审美整体不仅能够呈现出最佳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其沉潜型的传统艺术进行的创作. 艺术文本的创作过程中,对于美的定义也进行了全方面的解释,同时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决定了艺术作品解读时面对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感官的体验。这种沉潜式的艺术创作对当下的艺术作品创作状态形成了具象性的描绘,其创作本意相对来说较为空泛。在大学生们解读艺术文本的时候,很难调动自身的主观性和感性经验,了解文本本身的意义、审美状态,从审美活动的主体也变成了辅助。整体的审美状态并没有一定的价值,更多的是以观众的喜好和文本自我的一种强化,不仅是一种娱乐消遣,更多的是对于内在需求的一种身体消费。就如同“抖音”短视频中的《男性生存法则》这一档节目来说,无任何价值,只是单纯的还原了情侣的相处方式,其实际上没有意义可以追寻,在观众的狂欢下积累了较多的粉丝,但其本身传播的意义没有更大的价值。
除此之外,艺术作品本身包含了作家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其作家本身的品格会蕴藏在文本之中,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等诗句,就传达了作者的精神境界。读者可以在进行文学作品接受的同时,达到共鸣和精神穿透。但是“抖音”等短视频的相应内容是在感官性和精神性追求两者之中的,对于审美接受的过程中审美的原则更加偏向于身体感官快感的接受。这也是一种身体的消费,但是是通过精神入侵。大学生们的期待视野中,通过观看“抖音”短视频等各种创作来获取相应的感官快感,但其实却缺少了相应的文化内涵,很难使受众在精神上得到冲击和情感上的共鸣,更多的是聚焦于感官的刺激之中。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浏览“抖音”短视频等相应的内容和作品的同时,很难达到内心的共鸣,而这种视频中的空洞和浮躁,不仅是对于真正艺术的一种亵渎,同时也会引发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偏颇。
从短视频的审美来看其自身的审美特征包含多个层面,目前的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本身之间就存在很大冲突。这是由于当前娱乐现象,对于传统经典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颠覆。同时由于目前审美文化越来越趋于扁平化,其主题内容相对不够集中,较为零散网络虚拟式的短视频对人们的价值观很难产生意义,更重要的是只让人们得到感官上的刺激。当前由于人们的审美范畴不断延伸到了崇高领域,因此在对道德鉴定的时候开始重视传统的含义,很多网络虚拟的内容和文化现象,在审美传播的过程中会与传统的审美心理相背离。短视频中很多的内容都是以自嘲和自我丑化来进行传播的热点,很多短视频构成了较为空洞和简单的内容,例如,部分短视频如美食吃播较为夸张式的情境演绎短视频,其文化的构成较为空洞和简单,从部分层面来说只能增强人们的感官世界,却缺少相应的主流价值观,甚至和主流价值观偏离。从整体的精神世界和追求中都会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价值,很多学生在网络自嘲的过程中,不仅使其自贬的精神传递到了群众心中,还会产生一定程度那种认同感。这种消极文化的抗争会使人们沉浸于虚无的精神世界,这是对于当前主流价值的一种挑衅,从而使很多人失去对于主流价值的评判。
目前的文化在不断趋于庸俗化的方向发展,是对经典传统的一种挑战和诋毁。艺术创作的形式在当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应高高在上精神层次的追求在不断趋于普通和现代化。这种需求的改变已经使目前的文化入侵现象变得日益普遍,现如今人们都变成了文化的一种消费品,在“抖音”等相应短视频的文化的语境侵入下。文化失去了过去特定的文化圈,融入了人民生活,变为了一种快消品。同时“抖音”短视频的那种消费主义侵入人心,日趋商业化伴随着便是庸俗、媚俗和低俗等内容,使得大众审美观念也越发的庸俗。
在“抖音”短视频等相应的文本时代下,审美范式的形态在改变,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也在改变。这种改变标志着图文时代的结束和影像时代的到来,同时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审美范式,还有人们对于审美的认同。“抖音”等短录视频的冲击下,很多人们的审美和平民审美不断趋于统一,在视频中个人的主动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每个人也可以成为关注的焦点。但同时也使媒介时代变形成了质的改变,在短视频中除了部分作品之外,很多内容充斥着碎片化的阅读以及视频观赏的形式,只能使人们获得短暂的精神安宁。由于“抖音”短视频很多内容参差不齐,甚至低俗、媚俗等深入其中,一些恶搞和低俗趣味的视频,占据主导,激发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抖音”短视频的音乐视频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不仅从唱歌和表演形式上迸发出来,同时其独特的感官特效和视觉冲击,也可以让观众看到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从观者的角度上来说,这种表演是一种夸张,在表演的过程中不太具备美感,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但是参差不齐的短暂的狂欢,只能诞生下来的是快餐性的产物。尤其是在智能算法的加持下 “抖音”等短视频,越发会给受众推荐满足其欲望的视频不断循环,导致短视频内容逐渐走向了三俗化的道路,当人沦为了物的目的、手段和工具,就会变成了非审美的异化状态。
综上所述,“抖音” 等审美文化的困境是当前审美文化感情泛滥困境的典型代表冲击了人们的审美模式和心理状态。如果不正视这些内容,这种枯燥的生活状态到达心理高潮刺激之后会不断地循环,使人们越发感到精神的空虚。尤其是对于当前大学生们来说正是积极学习,处于蓬勃朝气的时候。沉迷“抖音”短视频等内容,不仅会给学生们带来审美的匮乏,还会让学生们难以理性的角度去感受到文艺之美,被不同的生活美所同化。因此需要学校、教师和政府们要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有效利用“抖音”等短视频等新兴的审美媒介,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下,引导学生们朝向真善美的方向,在审美上不断走向完美自我、提升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