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机理探究

2020-01-02 07:09刘江敏于小越张云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刘江敏,于小越,张云洁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0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如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当前理论界对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对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管理机制、教师队伍、教学内容等具体方面的探究,以及建设图景的展望等。该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实践出发探究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素与外在动力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同时落脚于具体的实践路径,希望以此,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1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成效,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发表了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讲话;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精神以及《若干意见》 都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规划了蓝图、提供了基本遵循。

同时,《若干意见》 指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作为一体化建设的前提依据”[1]。这就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指明了依据,即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规律则意味着一种必然性趋势,无论小学、中学、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如何多样,其基本遵循都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何以可能的根源。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则进一步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遵循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认知规律,结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有效传授给学生。”[2]这就进一步从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出发,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依据,找到了落脚点。2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课程要求

大中小思政课课程的设计与开展是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同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3],要构建符合大中小各学段特点的课程体系,就必须关照课程的内在要求,从课程指导思想的一致性、课程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入手,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2.1 坚持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众所周知“一体化”主要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主体间相互包容、合作的前提是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也必然要求指导思想的一致性,即在不同学段要有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若干意见》表明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这一指导思想既为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双向度的要求,即首先要通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其次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特质,保证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始终一致。大中小学要始终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要求,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协同推进思政一体建设。

明确的指导思想将大中小思政课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在“育人”这一根本体系下,充分符合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求,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归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中小学校只有坚持一致的指导思想,才能保持统一的行动步伐,将思政课课程建设落在实处,确保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2.2 坚持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行兼备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本质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根本目标是培养“人”,自然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考虑各学段学生的具体特点,将根本目标具体化、分层化,将指导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

《若干意见》 中也指出了具体的分层培养目标: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 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5],结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对个体认知发展规律的研究不难理解培养目标如此分层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以自我中心主义的阶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这一时期的思想启蒙十分重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 中学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应加强思想指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规则意识;高中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大学阶段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应重点强调使命担当、实践作为。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

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中,要始终坚持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不同阶段各有侧重,打造适应各学段实际特点的思政课课程。同时,必须明确这种分层始终是在统一指导、集中指向下的分层,而不是绝对地割裂,是相互衔接、相互作用下的具体化,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协同作用。

3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外在推力

指导思想的一致性和培养目标的分层化在宏观上保证大中小思政课课程建设方向不出错,但具体的课程建设要依托于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育资源等关键要素,形成系统的外在的推动力,着力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落到实处。

3.1 保障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和具体实施者,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强调的:“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6]。

(1)要保证思政课教师的供给。当前不少学校的确还存在思政教师配备不足、 兼职教师唱主角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课程质量与教育效果。因此,包括大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高校专职辅导员等,都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配备相应的教师队伍。同时,要注重教师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或有意愿从事相关职业的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提前体验中小学思政课堂,将思政教师后备力量培养贯穿起来。

(2)要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养。首先,思政课教师本身要有极高的政治理论素养,爱党爱国,注重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其次,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完整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思政课本身的课程体系及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课堂教育,更重要的是思想指导、行为引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起到带头作用,真正培养一批批有深度、有情怀的思政课教师。

(3)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能力。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提升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结合培养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中小学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岗前培训、主题研修等,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断促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要加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的联动。大中小学校要积极建立一体化备课机制、交流研修机制、共享机制等协同发展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形成人才培养的接续。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要在“大思政”这一背景下加强联动,通过研讨会、观摩会、互助学习会等多样的形式,真正将统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共同站在思想政治教育主线上,体现思政课教师纵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整体水平和成效。

3.2 促进教育方法创新

思政课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改变之前的“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各学段学生的具体特点,更新教学方法。

(1)要根据学段不同选择不同教学方法。例如小学阶段注重情感启蒙,就要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体验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初中阶段注重思想基础,就要利用鲜活的事例和适当的实景体验增强学生的心灵感受;高中阶段则要重视完整的理论知识讲解;大学阶段注重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等。总之,要避免“上下一般粗”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思政课的实际效果。

(2)要挖掘实践教学的思政教育意义。除了理论教学方法的多样,还要善于利用实践教学、模拟教学等思政教育途径。通过建设特色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如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参观主题展览、聆听主题报告、参加重大纪念日活动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强调:高校要重视“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 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实际上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新媒体资源,更新教学方法,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智慧课堂”、微信公众号、微电影、虚拟体验技术等,开展多样的教学,增加虚拟实景体验、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创设网络监督平台等,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 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基础的教育活动,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即要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保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育人活动,必须要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优化的育人效果。

(1)整合多元教育内容资源。思政课要求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本身就决定了要整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各类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课堂建设,使得思政课课堂生动鲜活。

(2)整合多样教育媒介资源。大中小各级思政课教师在协同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契合时代特点,善于运用大数据和新媒体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分享、教育网站资源的共享、课程资源的收集等工作。

(3)整合多方育人主体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其实际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贯穿青少年成长始终的过程,这就要求社会、家庭、学校多方教育主体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集体发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整合家庭和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充分利用“美德家庭”“感动人物”、红色文化诞生地、革命精神展馆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学。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必须深入探究内在的实践机理,同时落实具体行动,推动思政课共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