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维载体研究

2020-01-02 07:09王妤煜周儒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载体融合

王妤煜,周儒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贵阳 550000)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开始精英化向大众化进行转变,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了当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专业教育作为核心,充分地利用认知、理论、实践三维载体,强化专业教育,融入创业创新教育的元素,有机融合了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着重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在不断改革,但是教师重点讲解、 学生着重学习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至今没有彻底改变,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这不但阻碍了社会发展,同时也对创业就业造成困难。当下阶段中,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主要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不完善、 专业技能的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观念,创新创业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以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够完善等问题。

1.1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不够健全

现阶段,很多高校侧重对大学生基础知识教育和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对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没有形成系统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传统单调,虽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领悟,但是缩小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有的高校没有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 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在零星时间里或者在临近毕业时,邀请企业人士或相关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方面讲授。

1.1.1 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不足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较晚起步,拥有相关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略有不足,目前高等院校主要由高校专业教师承担创新创业的培训教育。有些指导教师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有的甚至不能利用各种新媒体新渠道来指导学生就业,指导很难使人信服[1]。有些指导教师没有过创业实战经验,且受本身专业的限制性,无法实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1.1.2 专业课程有待优化

目前教师都是依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无论是从专业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向上,教师上课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重视理论的传授,忽视了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当中,存在专业知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技能教育脱节的现象[2]。

1.2 大学生普遍创新创业动力不足

1.2.1 课程学习压力大,缺少创新创业时间

高校学生重点普遍放在学习上,高年级学生忙于见习活动,或准备毕业论文,缺少创新创业时间。甚至有的学生上社会实践课程也是敷衍了事,认为浪费时间。

1.2.2 创新创业环境影响大学生对创业的积极性

传统家庭认为大学生创业不保险,基本都倾向最好选择一个稳定的工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支持,难免会大学生对创业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有的大学生虽雄心勃勃的,然而当创业过程出现挫折,学生的创业决心就容易动摇,严重的半途而废。社会环境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环境造成了消极的社会影响,目前高校学生大部分具有普遍存在过于谨慎、循规蹈矩、依赖性强等特点,压抑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性[3]。

1.2.3 创新创业资金及政策支持不足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关键因素是资金及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者依靠少量资金,在起步阶段会有很多阻碍,大多无法正常经营维持项目。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资金主要由家人资助。有的大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孵化会被一些投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经验不足或者市场潜力不足被企业发现,很有可能不按预期提供资金,甚至直接撤资,最终造成创业项目被迫终止的下场。而且有的高等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与学生学分都不挂钩,导致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动力不足。

1.2.4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够完善

有一些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电商及微商平台创业,通过“三微一抖”等平台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但因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社会经验,经济效益甚微,创业持续性差。部分学校设立了科技产业创新孵化服务中心或实训基地等,但被利用率较低,没有发挥实训平台应有的作用。有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社会、企业联系并不频繁,从而造成大学生创业实践与市场现实情况严重脱节,无法盈利,难以积累有效的创业经验和产生强烈地创新创业动力。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具备专业的知识、 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素质高人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构建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必然需要。

2.1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之需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发展壮大的教育之本,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我国现行的高校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自我综合发展和就业成长的需要,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创新精神,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推动经济进步和时代发展。

2.2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教育体系下,学校提供的和社会所需的人才存在一定的差异,加强融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改变传统的思维和模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知识与行业发展的大背景相结合[4],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学科专业的特点,强化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自主创新、独立思考和创新创业能力。

2.3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

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让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拥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经历,并在不断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发大学生毕业之后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就业,从而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更好地为社会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维载体研究

以创新创业教育入手,探寻与其专业教育融合的载体,即以思想意识教育为认知载体,以课程内容教育为理论载体,以平台搭建为实践载体。借助专业理论的灌输强化基础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思维意识,推动意识的开化,并搭建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场所。通过认知—理论—实践三维载体的联动,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接受创新思维,启发创新能力,进行创业活动,并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创新创业过程中。

3.1 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认知载体,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认知载体作为最基础载体,通过思想理念的导入,认知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并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抗风险能力。

3.1.1 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认知载体,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在基础的专业教育中突出创新创业的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掌握娴熟的专业技术的同时,逐渐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5]。同时,利用如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大力宣传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使得在大学生群体对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中。

3.1.2 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认知载体,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首先是高等院校校内组建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另外还要邀请一些创新创业成功的人士、 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传授专业知识和他们创业的过程,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丰富经验;同时对企业与校友资源合理利用,为大学生提供企业参访、实习的机会,继而激起大学生的热情和创新创业潜力[6]。

3.1.3 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认知载体,增强抗风险能力

大多数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仅仅停留成功的一面,因此必须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辅导。在学生实际创新创业过程中,正确定位及认识自身优劣势,全面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避免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产生迷茫、失望等负面情绪,学会对自身进行调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3.2 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课程内容教育载体,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

相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是创新创业的源泉和基础,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改变教学理念,设置创新专业课程,而且应深挖内涵,优化课程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创造意识融入专业教育中。

3.2.1 设置创新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学生普遍反映教师上课的内容重视理论的传授,却不重视技能的应用,学习时枯燥无味。如果将创新创业教育技能融入专业教育中,学生就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专业的动力会更加充足。设置创新创业的课程进行要从专业课程的知识逻辑、学科衔接和市场需求等几个方面入手,增加课程设计上实训课程的比重,重视在专业基础上的创业比赛、创业实战训练等。

3.2.2 优化课程内容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兴趣

依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教育。大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结合社会或地方区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医学学科专业的特点,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为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提供更多的融合方式。

3.3 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实践载体平台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必然离不开实践载体教育平台。大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目前,各高校为大学生搭建各种各样创业实践平台,如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创新创业竞赛等,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毕业开拓了新的就业的渠道。

3.3.1 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

组织举行校内各类各级创新创业竞赛,课赛结合,以赛促创,备赛过程反哺课堂教学。让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提升创新创业竞争力。组形成“以教备赛,以赛促教”的格局,助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教育融合。

3.3.2 以科研创新为载体,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

以科研创新为主,以创业项目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研究团队,所有科研实训平台和孵化基地均在教师和学生参与下,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研究,实现科创融合,助推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教育融合。

3.3.3 以创业大学生孵化基地为载体,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

高校可建设各级科创空间、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 综合实训平台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校提供场地和部分启动资金的资助形式开展创业实践。

3.3.4 以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联合培养基地为载体,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

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联合培养基地,企业科研人员或负责人走进校园为大学生开设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同时分批次组织学生以见习的形式走进企业,实地参与了产品的生产、加工,并旁听企业组织的产品研发研讨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产品的创新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意识。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是一项有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行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维载体,从专业教育认知载体入手,通过导入认知创新创业理念,逐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教育相融合,不断提升学生以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潜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载体融合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