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解放中学 苗鑫洋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学科也不例外,而探究式学习方式很好地契合了改革要求,其保障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积极主动地寻求问题答案,保证学生浓厚兴趣,使学生有效地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地理学科实际应用中。当前对于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地理教师们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在实践中,仍然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热力环流”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分析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给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针对探究式教学概念,从本质上理解,即借助探究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学生能够自主地结合教学进度,开展学习的能力,同时借助这一方式,学生能够逐渐学会遇到问题先自己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而不是不假思索地直接向教师寻求答案,因此,探究是核心。当前,教师的有效引导也是必需的。
从流程来看,这一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引导,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对问题进行有效预先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要十分具有探究性,而且能够有效地覆盖章节学习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多人小组通力合作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中间教师要适度地对学生偏离的方向进行引导,帮助其回归到研究主题。借助这种方式,反复锻炼和提升,能有效锻炼学生能力。
从教师和学生各自定位来看,教师充当着引导者、问题提出者、探究路径导向者以及最终问题总结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问题主导者,也是整个课程活动的推动者以及主体。
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一策略,我结合热力环流这一课程教学过程,就其中得失进行分析,探究其应用策略,以下将做具体分析:
氛围营造决定了上课的基调,在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时,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所要讲授的内容,并烂熟于胸,然后再密切结合所需要讲授的内容,科学地设计氛围以及话题引子,如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热力环流”课程教学过程中,例如,“现在上课,在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想让同学们帮老师分析一件事:就前阵子在吃毕业散伙饭的时候,大伙聊到接下来彼此都想做点什么,这时一个朋友这样说道:我接下来要去海边逛逛,没事坐在沙滩上吹着海风数着星星,小日子多舒服啊。到这大家帮老师分析一下,这位朋友能实现他的愿望吗?”“究竟这个场景中涉及什么地理原理呢?大家可以翻开课本目录,找一找究竟哪一个章节的内容与老师朋友创设的这个情境相关”,学生的探究直接开始,等学生对章节目录熟悉后,教师再抛出“老师揭示谜底,就是热力环流,但是究竟热力环流和这个有啥关系,需要大家一起探究一下。”这样,教师正式进入热力环流课程探究中。
在话题引出之后,就要把主场让给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这个时候教师不要心急,尽量多给学生留下足够反应的时间,让学生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头脑风暴,探究性地思考问题答案。“大家看老师的两只手,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现在将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大家说两只手的气压一样吗?大家不要着急回答。现在各小队之间可以组内讨论一下,讨论之后各小队派代表交流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大家积极讨论,看看气压是否相同,原因又是为什么呢?”,在给予学生5分钟的谈论时间之后,邀请学生代表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代表者要充分综合整个小组的答案,就整个小组的观点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以及思考空间,方便小组成员之间充分交流信息、分析总结问题答案。
在小组总结发言之后,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如在热力环流教学中,教师就对上述学生表达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大家说这两个小队的结果对不对?我们一同来看一下,左手和右手他们的单位面积相同,但左手和右手所承受的空气质量相同吗?哪个比较大?对,是右手的比较大。因为左手的高度较高,这也就说单位面积上左手的空气柱更短,因此左手的气压低于右手的。这就是我们在形成热力环流之前先回复这样一个概念。”然后深入地就热力环流原理进入板书:热力环流。“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热力环流的原理。大家都观察过锅中烧开的水吧,锅中的空气是怎么运动的,锅中间这个部位的空气是上升状态,两边的下降。”通过逐层摄入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中,围绕教师给予的线索进行问题回复,而教师每次点评学生答案的时候,均可以采取鼓励纠错模式,就是先就正确的部分进行充分肯定,然后对其需要改进的地方予以说明,最后,还可以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城市的决策者,考虑到热力环流对市区污染的影响,工业区的布局应该注意什么?”使小组讨论结果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最后环节,教师需要做一个全面总结,针对热力环流的原理、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必要知识点,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客观科学地串联起整个章节的知识点,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问题分析的能力。
总体而言,探究式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好的适用性,不仅能够深化教学内容,营造和谐氛围,同时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将其所学与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相结合。但是在实施教学中,需要结合课程,科学设计,引导问题,实施过程中要适度引导,实施后要充分总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一教学方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