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雷中学 林艳英
以往教学中,很多生物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代替了实验活动,没有让学生接触实验过程,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如今在生物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建立生物学核心概念,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且不断探究,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不断进行检验和假设,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用生物实验来记住生物知识。
初中生本身就喜欢做活动,如果只对他们进行生物教材知识的讲解,无法让他们充分地掌握知识,死记硬背的教学不适合生物学科,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通过生物实验,能够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心愿,还能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实验具有直观性,能够更清晰地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实验以及对生物学科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很多生物实验的过程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学生也要达到会使用一些基本实验仪器进行简单实验的目标,例如,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也是进行思考的过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够找出实验的问题,进一步展开思维能力的推理。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假设,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活跃状态,在实验中获得快乐,对生物课本知识有更深的印象,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的实验仪器有很多种,教师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可以选择做实验演示,并且实验要有探究性意义,能够让学生获取知识,灵活运用实验仪器,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多数学生都喜欢观看教师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发挥的作用,对于必须掌握的实验知识,不应只单纯地对着多媒体或者课本讲解,应主动给学生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又能用做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亲自演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更加规范科学。然而,有些实验内容是不需要实际演示的,但是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增强演示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是观看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实验”时,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学习印象,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细胞结构图,培养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并能优化实验操作技能。
除了演示实验,还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合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可以把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作为实验探究的对象,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实验例子,把生物实验与学生的课外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泡菜、酸奶、葡萄酒等,从食物的制作方法中学习到生物知识,让学生自己准备需要的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实验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探究,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多给学生们提供思考探究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主动操作不同的实验,教师应对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观察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改进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找到乐趣。对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也非常重要,先让小组之间对实验的过程做点评,自己反思实验的哪些步骤存在问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学生有没想到的地方,教师可以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所学的生物知识,不断地对实验结果进行探究,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对于学生实验活动中的优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课堂实验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必定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前做实验的准备工作,课后做实验的思考工作。例如,在教学“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时,让学生事先准备一粒浸软的大豆种子和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在课堂上观察他们的外形时,再分别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铅笔指着种子各部分结构说出结构名称,以便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的整个过程,能区分清楚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结构的不同。课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解剖情况画出种子的结构简图,或者写一写具体实验的步骤和用到的实验器材,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实验印象。
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有了积极的科学态度才能促进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来锻炼科学探究能力,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够发现生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